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的禁槍困境:拉斯維加斯槍聲一響,更多的美國人選擇買槍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澎湃新聞

  如果你在美國待久了,就會發現這個國家有幾個永遠也解決不了的難題:頭一個是種族問題,第二個是關於禁止墮胎的爭論,第三個就是控槍。2013年的調查顯示,美國全國共有三億五千多萬支槍,這意味著全國人民人手一支還有富餘,槍械數量第一次超越人口總數。由此引發的持槍犯罪更令人震驚,美國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5%,但是世界上30%的持槍犯罪發生在美國。就在2013年,死於槍口之下的美國人,有三萬三千人之多。對於居住在芝加哥、巴爾的摩、新奧爾良、聖路易斯等治安問題比較嚴重的地區的居民來說,他們早就習慣了一天數起槍擊事件,子彈在飛。

  這次輪到了拉斯維加斯,槍聲響過之後,誕生了一項血腥的紀錄,到目前為止已有59人死亡,527人受傷,這是美國歷史上傷亡最慘重的槍擊事件。面對如此血腥的現實,為什麼不能全面禁槍?美國現行的槍械管理法規存在哪些漏洞?圍繞控槍的爭論,又反映了什麼樣的政治力量的角逐?

  

  美國拉斯維加斯警方2日說,1日晚間發生的槍擊事件已經造成至少59人喪生,另有527人受傷。新華社 圖

  禁槍難皆因憲法第二修正案?

  全面禁槍根本無從談起,美國的歷史、憲法和現實共同締造了持槍的合法性。首先,美國人擁有槍械的歷史就是美國獨立運動史的一部分。當美國還只是英屬殖民地,要反抗殖民統治,可沒有正規軍隊,美國人所依靠的就是揭竿而起的民兵組織。因此擁有槍械是革命的象徵,是美國建國大業的基礎。美國的歷史也是一部殖民開拓的歷史,從最初的新英格蘭13州殖民地到建立南方種植園,從「西進運動」到加利福尼亞的「淘金熱潮」,這種由美國人口自發遷徙帶動的開疆拓土的發展模式,產生了一種「政府滯后」效應。也就是說,在政府到來之前,開拓者只能靠自己的勇氣與武器抵禦印第安人的襲擾,應對移民社區內部的犯罪問題。這種歷史發展的歷程,一方面成為好萊塢「西部片」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另一方面也使持槍自衛深入美國人的文化血脈。

  美國的建國歷史與開拓歷程最終被寫入了憲法的第二條修正案,這也使得控槍成為一個憲法問題。修正案寫道:「管束良善之民兵乃是保障一州自由所必需,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之權利不受侵犯」。這裡爭論的焦點是民兵與人民的關係——只有參與民兵組織的人員才可以持有武器?還是沒有組織的個人也可以擁有槍械?官司打到了美國最高法院,但是因為修正案語言含混不清,大法官們也莫衷一是。直到2008年,最高法院第一次對持槍作出裁決,五比四,大法官們以微弱多數,支持公民個體持槍神聖不可侵犯,這是美國禁槍運動的重大挫敗。

  還有很多現實的因素決定了全民禁槍不現實。目前美國各州中,控槍最嚴是地處東西兩岸,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區。在這裡,政府在警力部署和處理突發事件等方面,努力打造一個相對健全的安全保障網路。但是置身於廣大的農業區,生活在人口稀疏的地帶,擁有槍支既增加了個人的安全感,也是抵禦犯罪的自衛手段。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每一次槍擊事件發生后,會有更多的人選擇購買槍支,人們覺得,如果面臨危險,持槍自衛要比報警求救更加及時和可靠。此次拉斯維加斯槍聲一響,美國槍械製造企業的股票立刻上漲,這背後就是大眾自衛心理的反映。

  禁不了槍,為何還管不好槍?

  既然全面禁槍無從談起,那麼話題也就只能落在控槍方面,而拉斯維加斯的槍擊慘案正好體現了現有控槍體制上許多致命的漏洞。

  目前美國聯邦控槍法律規定,嚴禁下類人群擁有槍支:曾經受到刑事處罰的人、精神病患者、吸毒者、非法移民、被軍隊開除的退伍軍人、在離婚案中被法院限制與前配偶和子女接觸的人。聯邦法律還規定售賣槍械的商家,有責任通過聯邦調查局的資料庫,調查購槍者的背景,以保證槍支不會流入上述限制人群的手中。

  此次在拉斯維加斯大開殺戒的槍手帕多克,就是名副其實的漏網之魚。根據警察調查的初步結果,帕多克本人是一位退休的會計師,百萬富翁,家住在拉斯維加斯郊外80英里的一個高檔社區,毗鄰高爾夫球場,享受著內華達充足的日照,一直過著與世無爭的退休生活。警察的確發現了帕多克「出身不好」,他有個臭名昭著的老爹,此人曾經是聯邦調查局懸賞捉拿的銀行搶劫犯、人格中存在反社會和自殺傾向,但是帕多克本人精神正常,沒有犯罪前科。

  憑著這樣一份清白的履歷,帕多克可以在任何一個槍械銷售商店,合法購買和擁有槍支。其實這又何止是帕多克一個人,2016年6月製造奧蘭多同性戀酒吧槍擊案的奧馬爾·馬丁、2012年在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學槍殺20名小學生的亞當·蘭扎等,他們都是現存控槍體制的漏網之魚,他們合法擁有槍支,或者使用了家人合法購置的槍支,製造了震驚全國的慘案。

  不僅現有的背景調查機制無法阻止槍械流入壞人之手,現行的槍械銷售渠道還可以使人乾脆逃避背景調查,不經任何註冊登記,獲取槍支。漏洞出在小型槍械零售商、拍賣會、和臨時性的槍械展銷會。前兩者經營規模小,商人唯利是圖,對於他們來說,對購槍者進行背景調查是個費力不討好的麻煩。槍械展銷會就更是蔚為可觀,如果你親身經歷一次,一定終身難忘。這些活動大多在周末舉辦,購票入場,從各種口徑的手槍到半自動步槍,子彈、強弓硬弩、刀具、野戰生存工具,一應俱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場交易會,武裝一個連,綽綽有餘。而且,買賣雙方,談笑風生,烤肉、音樂助興,現場還有有獎競猜,獎品可能是加勒比海郵輪度假一周。如果把展台上陳列的各種槍械,換成瓜果梨桃,這就是典型的美國式趕集。警察調查發現,槍手帕多克在拉斯維加斯酒店裡放置了23支槍,還有19支槍放在家裡,如果細查這42支槍的來路,估計可以全面展示美國槍支銷售的各種渠道。

  槍擊案背後的政治力量角逐

  子彈在拉斯維加斯上空亂飛之時,有開槍的,有中槍的,還有「躺槍」的。第一個「躺槍」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槍擊事件一發生,特朗普先是在推文中譴責槍手,接著又發表全國講話慰問受傷者,但他還是被愛較真的媒體抓到了把柄。

  批評者宣稱,特朗普稱槍手帕多克的行為是「十足的邪惡」,但是沒有稱他為「恐怖分子」。與此相比,2016年6月奧蘭多同性戀酒吧槍擊案的主犯奧馬爾·馬丁,身為穆斯林,號稱伊斯蘭教教義反對同性戀,所以大開殺戒。當時的總統奧巴馬在演講中提到了「仇恨行為」和「恐怖行為」等用詞,但是正在競選總統的特朗普指責「如果奧巴馬不使用『極端伊斯蘭恐怖主義』,就應該下台!」此次批評人士指出,難道「恐怖主義」只適用於穆斯林?難道白人製造的濫殺無辜的慘案就不是「恐怖主義襲擊」?這裡是不是存在一個雙重標準的問題?

  美國晚間一檔頗受歡迎的脫口秀節目「吉米秀」的主持人,不無調侃的說道,特朗普總統上任之後,推動針對穆斯林國家的旅行禁令,「拒敵於國門之外」;但是這種內生的恐怖主義分子,「獨狼式」的襲擊方式,往往具有更大的威脅,而政府卻束手無策。特朗普的謹慎用詞,似乎再次暴露了他在處理種族矛盾問題上偏向白人、保護少數族裔不力的短板。

  第二個「躺槍」的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法律顧問黑莉·哥夫特曼古德,她在臉書上發文聲稱不同情此次槍擊事件中的受害者,因為這些參加拉斯維加斯鄉村音樂節的樂迷中很多人是共和黨人,而共和黨一貫堅持放鬆控槍的立場,自然應該為這次事件承擔道義上的責任。

  哥夫特曼古德的發言顯得有些「冷血」,已經被解職,但是她的話揭開了美國兩黨在控槍問題上的尖銳對立。民主黨主張嚴控,與之相對,就在拉斯維加斯慘案發生前一周,阿拉巴馬州結束了聯邦參議員初選,共和黨的候選人在投票前最後一刻,面對到場的支持者和全國電視轉播,當眾拔出手槍,以令人瞠目結舌的方式表明他放鬆控槍的立場。控槍人士還面臨會員龐大的美國步槍協會(NRA)的反撲,這個協會的副主席拉皮爾有句名言「只有讓好人有槍才能阻止壞人開槍」。在2016年總統選舉期間,步槍協會向反對控槍的特朗普和共和黨候選人注入了多達三千萬美元的資金。它甚至給每個參選人打分,引領會員投票,這對選情焦灼的搖擺州,尤為關鍵。在目前共和黨一統白宮和國會的大環境下,控槍的道路註定步履維艱。

  一場慘案過後,總會引發媒體的思考和大眾的討論,兩個「躺槍」的人恰好反映了美國左右兩派的尖銳對立,看來控槍這個老問題,還要繼續下去。

  (作者系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東亞系副教授)【原標題:美國那點事|控槍困境:什麼經歷使美國人寫下憲法第二修正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3: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