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楊振寧曾向權威期刊投稿遭拒 一度被認為是冒名者

[複製鏈接]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7-9-20 09: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7-09-20 07:32:03 來源: 澎湃新聞(上海)

  

  楊振寧。新華網 資料圖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8年前,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曾向他熟悉的國際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投稿被拒,轉投《中國物理快報》發表——這一往事隨著近日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國物理快報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主編朱邦芬一篇《回歸后楊振寧先生所做的五項貢獻》而再次為人提起。

  在2013年出版的文集《Selected Papers of Chen Ning Yang II: With Commentaries》中,楊振寧提及了這次令他感到「滑稽和煩惱(funny and troubling)」的事。

  「在20世紀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我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了多篇文章。其中一些是相當重要和著名的工作。彼時,《物理評論快報》的編輯方針和實踐是妥當和高效的。但到了如今網際網路時代,有了pdf、tex等工具,卻反而大不如前了。」 楊振寧在書中寫道,並附上了自己和《物理評論快報》編輯的兩輪郵件往來。

  2009年6月,時年87歲的楊振寧向《物理評論快報》投稿,論文由他一人完成。因為多年沒有聯繫過《物理評論快報》,他在投稿時做了簡單的說明,列出自己曾在1967年和1969年就1維δ函數作用發表過的文章。「現在,我帶著這篇新論文重回這個領域。」楊振寧在信中寫道。

  關於1維δ函數排斥勢,楊振寧做出過重要工作。1967年,楊振寧發現1維δ函數排斥勢中的費米子量子多體問題可以轉化為一個矩陣方程,后被稱為楊—Baxter方程,相關論文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

  1969年,楊振寧和弟弟楊振平將1維δ函數排斥勢中的玻色子問題推進到有限溫度。相關論文發表在《數學物理學報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但楊振寧這一新作沒有被《物理評論快報》接收。一個多月後返回的一位同行評議者認為,新作的結論已經包含在「同名者(即楊振寧)」在1967年所發表的論文中。「我不知道是該覺得好笑還是被冒犯,」楊振寧寫道,他認為這位同行評議者沒有認真閱讀他新作的標題、摘要和內容。

  兩天後,另一位同行評議者的反饋傳來。反饋的開頭是對楊振寧過去工作的肯定,讚揚其分析能力是「傳奇般的」。對於新作,同行評議者表示,據他/她所看,結論都是正確的,但認為這並不合適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原因是「缺乏廣泛興趣」和「缺少新的物理」。

  隨之,楊振寧向期刊回復,對所收到的兩封評議內容感到「非常非常奇怪」。楊振寧認為,第一位評議者沒有認真看他的新作,以致於沒有發現新作是全然不同於1967年發表的那篇論文。對於第二位評議者的反饋,楊振寧建議再閱讀新作中的開頭背景介紹與末尾結論,並對評議者的大量稱讚內容表示困惑。

  對於楊振寧的回復,《物理評論快報》則表示需要更詳細的反駁。「顯然,這是一封傲慢的、官僚主義的統一格式信。」楊振寧寫道。

  轉而,楊振寧將該文章投給《中國物理快報》,並在次月(9月)順利發表。

  「之後,他的科研文章主要投給中國物理學會所屬的《中國物理快報》(CPL)上,以實際行動表達了楊先生的價值觀念:一項學術成果的價值並不等價於發表刊物的影響因子。」 朱邦芬寫道:「作為CPL的主編,我經常可以收到楊先生於晚上11—12點發來的電子郵件,作為一個耄耋之年的科學家,楊先生的幹勁與活力實在令人敬佩和驚嘆!」

  楊振寧在書中附自己和《物理評論快報》的兩輪郵件往來:

  

  

  

  摘自《Selected Papers of Chen Ning Yang II: With Commentaries》,楊振寧,2013年。圖源:科學網 湖南大學物理教授劉全慧。

格外小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8: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