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說蜜蠟爆炸了?是怎麼回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琥珀蜜蠟

  就在剛剛,迷妹也看到了新聞推送,標題是:海邊撿的琥珀爆炸了!這就讓迷妹大吃一驚了。細細看了內容原來8月5日,德國一女子在海灘邊撿到寶貝,是一枚琥珀,隨手裝進口袋。沒想到光天化日突然自燃,燒了女子一身的衣服,差點還要了她的命!

  

  其實,琥珀爆炸出事故也不是第一次了。曾有一英國男子在沙灘上遛狗,發現一塊橙黃色石頭,以為是「琥珀」就帶回家收藏,誰知「琥珀」突然爆炸,導致他全身 12 %皮膚燒傷。

  

  還有一名男子也是,撿到一塊琥珀放入牛仔褲后口袋,沒想到就爆照了。導致腿部燒傷!

  

  本來以為是天上掉餡餅沒想到是天降橫禍。但是不對呀,琥珀會自燃?還會爆炸?從沒聽說過啊!迷妹仔細看了看他們撿到的所謂琥珀,原來根本不是,而是一種很像琥珀原石並且燃點很低的礦物——白磷。

  白磷,微黃色固體狀,本身帶有劇毒,不溶於水,燃點低。當溫度達到 34 ℃ 時,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導致自燃,與皮膚接觸會引起嚴重的皮膚灼傷。

  

  而德國女子撿到的「琥珀」,就是二戰期間遺落的未爆炸炸彈,呈現黃色半透明狀,不小心就和琥珀搞混了。

  

  雖然白磷彈和琥珀原石長得很像,但是還是很容易區分的。

  一、真正的琥珀原石長什麼樣?

  沙灘上撿到琥珀原石是完全有可能的,這種料子稱為海飄料。當然不可能是我們中國的海邊,而是波羅的海的海邊。

  

  海漂料,又叫琥珀淚珠,由一滴完整的樹脂滴形成,未遭受破壞,完整性極好,圓潤自然,表面有明顯干縮紋,一般呈水滴狀。海漂料產量稀少,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而不同產區的琥珀原石外表都有很大的區別:通常來說琥珀原石的表面通常會有一層礦皮,礦皮厚、臟、雜質多、裂痕多,種類則有快速收縮紋、蒸發紋、拓印紋、開窗紋、油料、酥皮。

  保留原礦皮的稱為毛料,去除原礦皮的稱為裸料。

  

  毛料

  

  裸料

  琥珀原石大小、品質差異很大,需要綜合諸多方面才能確定價格。原石到底值不值得買呢?先來看看市場行情。

  蜜蠟原石的價格,根據大小、品相來決定,大小品相成色不一樣,價格必然不一樣。隨著原石熱度的升高,價格必然會有上漲的趨勢,所以晚投資不如早投資哦。

  50-100 克的原石比較少見,價格要根據蜜蠟原石品相而定,約在 250-300 元 / 克 ;

  100 克以上的原石極少,市面上很難見到,其價格最少也在 300 元 / 克以上。

  

  琥珀成品能造假,原石也可以,而且因為琥珀蜜蠟原石的外表,有一層皮,上面有特殊的干縮紋,更加容易被奸商鑽空子。所以這幾種造假方式,絕對要注意!

  頭號公敵:馬麗散

  馬麗散可以說是琥珀蜜蠟造假的頭號公敵,專業術語叫「聚亞胺膠脂」。這東西低粘度、雙組分合成高分子,能自動膨脹以填補縫隙,一般會用在工程建設中。化工廠的成本幾毛一公斤,火點一下可燃燒,同樣具有危險性。

  

  鑒別方式:紫光燈,琥珀有熒光,馬麗散沒有。(最直接)

  造假方式最多:柯巴樹脂

  柯巴脂的造假也耳熟能詳,琥珀的形成至少需要經過四千萬年(最長的達到一億兩千萬年)的演變,而柯巴樹脂就要短得多了,大約300-400萬年左右。時間不夠長,造成的結果就是質地脆弱,不堪雕琢,所以遠遠達不到琥珀的層次。

  

  柯巴樹脂 150 ℃就能溶解成液態,奸商們就會往其中加入昆蟲、草木等內含物,等冷卻硬化之後,再噴上顏色、磷光劑,表象就酷似琥珀。還可以通過烤色、硬化等處理方式,用柯巴脂來冒充雞油黃蜜蠟、藍珀等。

  

  鑒別方式:用酒精塗在表面,變粘稠則為柯巴樹脂。

  科技含量最高:壓制

  俄羅斯的琥珀造假的技術層出不窮,水煮蜜蠟、壓制血珀花珀、補膠灌膠珠子。之所以說壓制的科技含量最高,是因為生產過程複雜,為保證顏色和透明度,還要先提純。

  鑒別方式:

  1、肉眼觀察,裡面含有「霧狀」「血絲」,或呈絲狀、雲霧狀、絮狀,是壓制琥珀;

  

  2. 強光手電筒、紫光手電筒和高倍放大鏡下,壓制很容易就能看出來。

  3. 人造琥珀就是純假貨,顆顆相同,零瑕疵、零紋路;

  4. 顯微鏡、放大鏡即可觀察;壓制琥珀內部氣泡是長條形,有碎片攪動狀和漩渦狀不規則紋路。

  其實很多人會直接盤玩帶皮的原石,或者直接在原石上鑽孔,或者進行巧妙的鑲嵌設計,製成飾品,有著別樣的古樸情懷。

  如果需要先雕刻,則建議挑選一塊表面沒有明顯溝、坑洞的,形狀飽滿的,儘可能大的原石,這樣雕刻師傅更容易進行設計和構思,雕刻出精品。

  

  天然酒壺蜜蠟原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4: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