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讀書的門道

[複製鏈接]

127

主題

131

帖子

23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巴拉 發表於 2017-8-9 17: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總是為某書榜所誘惑,一時熱情驟起,買一批書,準備認真研讀,可稍後卻不經意間束之高閣。不久,又總是被書榜誘惑,熱情又起,買另一批書,稍後又束之高閣,循環往複。說老實話,近幾年我總在為讀書糾結,以至於有些苦惱。

  像一抹陽光,朱光潛的《談讀書》讓我眼前一亮。細細品讀,那一行行文字凝神靜氣,為我構築起了一方非常實用的讀書的門道。

  「讀書並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選得精,讀得徹底。與其讀十部無關輕重的書,不如以讀十部書的時間和精力去讀一部真正值得讀的書;與其十部書都只能泛覽一遍,不如取一部書精讀十遍。」這段話很好地詮釋了我們該讀什麼書的問題。我之前就是想讀的書太多,結果什麼書都沒有讀出味道。

  怎樣選擇書目呢?朱光潛先生認為讀書好比探險,不能全靠別人指導,要自己費功夫搜求。我們知道,讀書是一件辛苦事。因此,朱先生告訴我們,讀書必須要有一個中心去維持興趣,或是科目,或是問題。讀文學作品以作家為中心,讀史學作品以時代為中心,這屬於以科目為中心;心中先有一個待研究的問題,然後搜求關於這問題的書籍去讀,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諸家對於這問題的意見,以供自己權衡去取,推求結論,這是以問題為中心。稍加回味,我對上述關於科目和問題的理解是,與自己職業相關的、自己感興趣的經典書籍應該成為讀書者的首選。如果目標一經確定,就要把它做得斬釘截鐵。

  繼之而來的,當然是如何讀書的問題了。

  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度衡量書的內容。讀兩遍(快讀一遍,慢讀一篇)是《談讀書》介紹給我們的讀書的最基本的方法,姑且算作第一關鍵詞吧。當然,這裡的讀兩遍,既是數量的要求,但實則已包含著思考的內容了。「醒豁」大旨,「衡量」內容,不是思考是什麼呢?

  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見。記筆記,這是朱先生提供給我們如何讀書的第二個關鍵詞。朱先生認為,記筆記不僅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刺激你思考。呵呵,朋友,請留意一下「逼」這個詞語。對讀書者來說,有了「逼」,自己就會從被動者成為主動者,就會從讀者成為思考者,並且是「仔細」的思考者。有了思考,我們就能進入更高層次的讀書的境界了。

  如何讀書的第三個關鍵詞是常做文章。朱先生在《如何把「死知識」變「活」》這篇文章中說:「看過一部書,我喜歡就那部書做篇文章;研究一個問題,我喜歡就那問題做篇文章;心裡偶然想到一點道理,也就馬上把它寫出。我發現這是整理知識與整理思想的最好方法。」筆者前面曾提到過讀書辛苦,其實只有到因為讀書而做文章,讀書才算是真正有了一點苦味。

  在這裡,做文章是讀書的落腳點。雖然,讀書並不一定要做文章,但是,做文章卻讓讀書升華成了一種極高的境界。這種境界的意味便是:讀書讓人獲取知識與思想。知識要借寫作才能明確化,思想要借寫作才能謹嚴化,知識和思想都要借寫作才能系統化,有機化(朱光潛語)。

  當然,為了做文章,你又不得不去再讀書。

  說到這裡,為什麼讀書的問題其實已經浮現了。肚皮裝得飽飽的,是一件樂事;心靈裝得飽飽的,是一件更大的樂事。人為什麼讀書呢?朱光潛先生認為,多讀書,心靈就會裝得飽飽的。這可是更大的樂事啊!

  當然,讀書原為自己受用,多讀不能算榮譽,少讀也不能算是羞恥。只是,如果不讀,那又算什麼呢?

  朱光潛的《談讀書》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讀書之道」讓我摸到了一些較為實用的讀書的門道。第二、三部分的「讀書之趣」、「讀書之悟」我只好留待稍後慢慢體悟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0: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