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隻字不提文章,馬伊琍這樣反省前半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光明網

  走下紅毯

  離開浮華

  其實大多數人過的

  不就是這樣三餐一宿的生活嗎

  《我的前半生》已經落幕了,馬伊琍居然又刷了一波話題。

  因為上了兩期《圓桌派》。

  有網友揶揄,三個男嘉賓「窮盡了所有她大概能夠得上的話題」。

  

  為數更多的還是好評,比如:

  

  我仔細數了一下,上下兩期節目,馬伊琍只有兩次提到文章:

  一次是說「我老公」反對她責罰孩子,還哭著跟馬伊琍父親告狀;

  

  

  另一次是她跟「我先生」聊到自己,說這幾年好像跟人說「對不起」「不好意思」的時候越來越多。

  

  這兩期節目,討論的是「成熟」和「作女」話題。

  跟潘采夫、馬未都、竇文濤的男性立場相比,已婚有娃、歷經過家事波折、把羅子君演得招人嫌又惹人憐的馬伊琍,至少是一種平衡和補充。

  

  讓明星來談不娛樂的話題,讓幾位男性知識分子來跟明星對談,同樣避免了雙方在自己專業領域炫技,而掩蓋了彼此的光芒。

  這些因素,讓這期節目顯得混搭,還讓人重新認識了一遍馬伊琍。

  不再是作女,而是熟女。

  不再是夏琳,而是子君。

  

  馬伊琍從前是真作,這種作,她自己承認打小就有,家庭條件也決定了有資本作:媽媽就愛扮靚,作為八十年代的幼兒教師,每天擦口紅上班,還喜歡把馬伊琍打扮得漂漂亮亮。這樣成長起來的小公主馬伊琍,想要什麼都不說,要讓家人用猜的。

  大人帶她出去買衣服、買鞋子,不管她喜歡哪個,嘴上都堅決不說,還覺得大人怎麼連這個都猜不到。不開心呢,也不說,就這麼擰著。

  鬧了一通內心戲,上公交車回家還繼續使小性子:爸媽從前門上,她就從後門上,不跟他們站在一起。被爸媽在大庭廣眾之下喊小名「俐俐」,還覺得特別丟臉。(這更像是青春期的叛逆吧)

  

  

  馬爺對這種「作」下了個定義:一種理由不充分的、折磨對方的行為。

  這種作,一直是隱藏的性格密碼,好的一面是:有自己的主意、非黑即白的三觀。認定的事,就不會被其他人影響。

  用導演滕華濤的話說,「馬伊琍不是會被別人的意見所左右的人,不是什麼事兒都必須擺在明面兒上的強勢的人,但她心裡有譜。」

  

  

  1988年,馬伊琍小升初,當時上海考生志願只能填一所中學,馬伊琍考前還甲肝在家歇了倆月,家人為保險起見,都勸她報考普通中學。

  但直到第二天就要叫志願表了,她都跟革命烈士似的抵死不從,結果母親熬不過了,先鬆口說;「填,讓她填,這是她自己做的決定。」

  馬伊琍過線三分,考上重點高中。自己能做對選擇,大人可以干涉的餘地,相對就很少了。

  

  長到15歲,馬伊琍參加電視台的舞蹈隊,就開始靠演出所得繳學費了。17歲,演電影《劉海粟》,拿到800塊的片酬,還沒成年就成了同學中的小富婆、家裡的經濟支柱。

  18歲進上戲,之後在電視劇《黑洞》、電影《西施眼》中嶄露頭角,2002年因為《還珠格格之天上人間》中的紫薇大火。

  

  從小一直到考進中戲、進入娛樂圈,基本上沒吃苦,也沒跑過龍套,而且決定都是自己做的,這讓馬伊琍沒有一般「社會人」的圓融,而是「作」出了一副我行我素的性格。

  上大學跟同學拍戲,劇情設定是:倆女生吃飯挨宰,20塊錢的飯菜被收兩千,兩個女孩無助大哭。馬伊琍覺得:這種情況下不是應該報警嗎?幹嘛要哭?所以打死哭不出來,逼得導演往她眼睛里滴甘油……

  滕華濤跟馬伊琍去酒吧玩兒,同時遇到高曉松和鄭鈞,免不了要social 一下,結果馬姑娘脫口而出:我不喜歡鄭鈞,我喜歡許巍。(求鄭鈞心理陰影面積)

  

  

  那會兒,馬伊琍是個搖滾女青年,欣賞的是竇唯、丁武那種飛揚的男子,也是個懂音樂的主兒,但這麼直抒胸臆,大部分男人都接不住。

  所以當時有男性朋友說:「我們不會喜歡你這樣的女人。」馬伊琍也是心氣兒高:你水平跟我都不在一個檔次上,自信的男人愛不會這麼想呢。

  

  跟男性關係緊張,在媒體眼裡同樣不好惹。

  有一段時間,搜索馬伊琍的新聞,緊跟著的關鍵詞不是「黑臉」就是「發飆」,對待採訪,最經常的態度就是:拒絕回答。要是碰上「敏感問題」,哪怕是大型晚會上,也是要直接甩臉子的。

  

  

  「2009十大快樂明星家庭晚會」中,因為被問到文章、女兒的問題,馬伊琍就懟記者:你們為什麼老喜歡問他呢?

  到了台上,其它嘉賓剛剛調侃了一下「姐弟戀」,馬伊琍就炸毛了:我不是說不做採訪的嗎?還立即cue 導演,還要求重新錄一遍。

  

  最後結果是:錄製中止,跳過提問,直接頒獎。

  大概也是好久沒上節目了,馬伊琍在《圓桌派》上講到自己,還蠻不留情面的,像是在清點黑歷史,但又像是在講別人的事情,因為實在不像馬伊琍。

  這一點,她自己也在節目中講到:自己以前是蠻刻薄的。變化發生在有了孩子之後,還說孩子是幫助自己的天使。

  

  馬伊琍的育兒經,簡直就是一部新媽媽血淚史。

  拍完《奮鬥》,不管家庭、事業、名利都算不錯了,她想沉浸在家庭生活里,全力帶孩子,結果被父親點醒。

  

  

  演《北上廣不相信眼淚》的時候,觀眾對她的身材提出疑問,「馬伊琍胸下垂」、「不穿內衣拍戲」。

  面對網友的疑問,馬伊琍在微博上回復:「因為我邊拍戲邊餵奶一直在殺青。哺乳期媽媽不能穿任何緊身或塑形內衣,只能穿松垮沒型的哺乳內衣。等你當了母乳媽媽就知道了。」

  別的哪個明星在微博上發自拍、發寫真,初為人母的馬伊琍會在微博發喂母乳圖片,一時引發熱議,因為……這也太不像女明星了。

  

  除了發圖,還發過長文《潘芸寫給每一位職場背奶媽媽》,分享自己作為二胎媽媽的體驗:飛機上擠奶、在美國每6小時擠一次奶、因為哺乳需要沒法穿緊身一些的漂亮衣服……

  這些經歷Po 在微博上,確實挺不女明星的,但同時,這一段經歷把馬伊琍過往的跋扈之氣洗掉了,淘出了一種跟廣大普通女性無差別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什麼?是在「上有老 下有小」的年紀,一面陪伴小生命成長,一面做好老人的心理疏導工作。

  節目中有一個細節是,竇文濤講到家裡雇保姆的問題,竇家老爺子連換幾個保姆都不滿意,不是嫌人家偷吃餃子,就是覺得人家習慣不好,老人不開心,保姆也做不長。

  

  最後嘉賓一致得出結論:你多給保姆一千塊錢,讓她的收入高出行業平均水準,就不會有這種狀況了。

  馬伊琍特別交代:這種事情,必須自己跟保姆交接好,而且要事先串好話術,口徑一致。老人家問起,可以把價錢往少了說,因為不管你怎麼跟老一輩兒做工作,他們都會覺得這是浪費錢。

  

  

  直男竇文濤表示服氣。

  因為嘉賓們沒有一個娛樂咖,馬伊琍也沒有設防,反而在不經意的時候講到了夫妻相處的部分。(這本來應該是最容易出頭條的內容吧?)

  跟很多明星夫妻在意的對等、互相尊重相比,馬伊琍把這個問題升華了一步:夫妻之間要有能量的流動。

  

  有溝通,有流動,才會在思想上互相影響,這比為了面子好看而秀恩愛來的實在,這也是走過婚姻蜜月期、進入深水區的人,才會懂得的道理。

  不少情感博主分享過一個觀念:夫妻雙方,如果一方進步太快而另一方沒有進步,關係就會失衡。很多夫妻過不下去,都跟思想不同步有關,而且以中產男士+全職太太的搭配居多。這是不是很像離婚前的陳俊生和羅子君?

  

  馬伊琍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這種搭配,也是過得下去的。自己有一些朋友,雖然是全職太太,但是對藝術品之類的東西非常精通,丈夫又剛好精於此道,所以倆人是完全聊得來、思想也同步的。這樣的太太,還會讓丈夫迫不及待想離開嗎?

  雖然沒有明面上談「我和小文那些事」,觀眾們應該已經領悟到弦外之音了。

  

  把事情想得明白、做得清爽了,才不會哭哭啼啼當怨婦,而是跟男性世界平起平坐,才能在這個年紀,對羅子君的前半生感同身受。馬伊琍自己也在節目上說:如果不是現在這個年紀,有了這些經歷,自己可能還真演不了羅子君。

  之前有觀眾吐槽過:馬伊琍演啥都想夏琳。一個演員,能遇上一部代表作,演一個被人念念不忘的代表角色,就如同一枚勳章。可是,在看完《我的前半生》之後,馬伊琍版羅子君已經讓人忘了她曾經是夏琳的扮演者這件事。

  

  羅子君本來就是個從傻白甜進化成白骨精,從小女人蛻變成到大女人的角色,馬伊琍的前後變化,也有不小的落差。當演員的個人生活和角色的人生軌跡呼應起來,就像是勁道剛好的麵條淋上了色香味濃的澆頭。

  

  對人也和氣多了。

  馬伊琍自爆,以前在片場,自己會非常苛刻,哪個環節有問題,她都會發作。但是現在,知道了要給別人犯錯的機會。

  因為你把拍戲當事業,所以你會計較,但別人或許並不是而只是開工掙口飯吃,所以不必拿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對待別人。

  

  跟馬伊琍合作過《中國式關係》、《我的前半生》的沈嚴也注意到了這種變化:拍戲間隙,大家在一起討論育兒,觀點不同的時候,馬伊琍不爭辯,但也不接話。守著自己的邊界,不試圖給別人強加影響。

  

  

  用上海話來形容這個上海女人,就是:拎得清。

  

  馬伊琍的經歷中,缺乏女明星的標配:那種讓人興奮不已的、可以茶餘飯後嚼舌頭的秘聞軼事。

  她的前半生,不是草根奮鬥逆天改命的璀璨藝術人生,也不是情感雞湯號追捧的女不強大天不容的故事,而更接近於大多數女性正常的人生軌跡。

  從女孩到女人,決定人生走向的,就那個關鍵幾步(考學、成家、生娃),以及在這些節點上,自己怎麼選。

  

  關於愛情、家庭,馬伊琍其實很早就想過,最近還專門寫了文章回顧。

  1997年,馬伊琍還是初中女生,買了一本《嘉莉妹妹》。故事裡窮姑娘嘉莉從小城到了芝加哥,成了富有男人的情婦,一點點向上爬。這也成了馬伊琍的愛情啟蒙書。

  

  雖然跟馬伊琍的人生完全不同,但她還是還是喜歡那種跨越階層、純粹的愛,而且發現了:生活沒有對錯,只是角度不同。

  

  走下紅毯、離開浮華,其實大多數人過的,不就是這樣三餐一宿的生活嗎?尤其是對女性來說,一面惶惑著人到中年,一面抬起頭向前看,發生什麼就承受什麼。

  守住家庭能量守恆的女性和即使不結婚也不覺得大逆不道的女性,只要都能從中找到人生的樂趣和自己的價值,並不存在誰比誰更獨立,自己過得了自己那一關就好。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桃紅梨白(ID:geyiran666)

  作者:謙叔

  值班編輯:庄兼程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1: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