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何須三思而後行?原來這些名言都有後半句:大家被騙許多年!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原創:老黃說事

  自從接受教育以來,名言警句對於我們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滴水裡看世界,從小事中悟出大道理。確實,大多數名言警句為我們的人生指明的方向,但是,由於時代或其他原因,有些名言是被時間所閹割過的,以至我們只知其頭,忘卻其尾。

  

  1/父母在,不遠遊

  這句話常被用來教訓那些背井離鄉去追求夢想年輕的人,因為一個「孝」字而束縛了許多人的腳步。其實,這句話最早出自《論語·里仁》,它是原文是,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看看,孔夫子並不是無條件地不讓人出遊,如果有充分的理由,是可以為夢想流浪的,就像孔夫子本人及其弟子的周遊列國。

  

  2/相濡以沫

  相濡以沫常用來形容不離不棄的愛情,即使是愛到窒息,也不要放棄。這樣的愛情,其實是很不人道的。其實,這句話最早出自《莊子·大宗師》,它的原文是,「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庄老師的本意是讓人放下,泉水乾涸了,魚就共同困處在陸地上,用濕氣相互滋潤,用唾沫相互沾濕,就不如在江湖裡彼此相忘而自在。與其在死亡邊緣這樣互相扶持, 還不如大家安安定定的回到大海, 互不相識的來得好。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這句話仍是庄老師說的,現在被人普通用來形容探索與學習是無止境的,雖然前境渺茫,我們仍要以有涯之生去拼搏無涯之知。其實,庄老師這句話的重點是在後半句:「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這意思多明白啊,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是必然失敗的。人貴有自知之明,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強求!這樣想想,人生才會活得更輕鬆點。

  

  4/三思而後行

  古人說「三」的時候,往往不指確數的「三」,而是表示次數很多。但這裡和「再」相對,所以仍舊看做確數。現指做某事前要反覆考慮,直至周全,然後再去做。這個故事說是春秋時期魯國的正卿季文子,為人慎重,凡事「三思而後行」,被世人所稱道。但是,孔子聽說季文子的作派后,則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論語·公冶長》)孔夫子的意思是說,行事前,不必考慮得太周全,思考兩次就夠了,反反覆復地思考,可能讓人無從判斷,從而畏首畏尾,錯過時機,耽誤大事。所謂「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是也。其實,很多靈感就是誕生於一念間,想好的事,立馬去干,在這樣一個信息發達的時代,一磨嘰,啥都涼了。

  

  5/閉門造車

  作文課上,老師常常告誡我們,要有生活積累,不能閉門造車。現在更引申到不進行調查研究;只憑主觀想象辦事;不符合客觀實際。關起門來造車,比喻固步自封,不與外界交流,關起門來搞建設,求發展;或者做事不考慮客觀情況,脫離實際,只憑主觀辦事。這閉門造車,明顯一貶義詞。

  

  原文出自宋朝理學家朱熹的《或問》第五卷:「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該成語解釋原意指只要按照同一規格;關起門來造成的車子;用起來也能合轍(古代的車兩輪之間的距離是固定的,符合規格,就能合轍)。老朱把這句話解釋得很清楚,「閉門造車」是用來稱讚「出門合轍」的!

  

  6/以德報怨

  以德報怨的原句出自《論語· 憲問》。「以德報怨」是我們從小就被動接受的處世規則之一:別人欺負你了,要用愛心去感化他,用胸懷去包容他。這樣的道德綁架,讓許多人在面對欺凌時倍受煎熬。事實上,是我們曲解了孔子的原意,因為,孔夫子的原話是「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子的意思很明白,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當別人欺負你時,你就應該「以直抱怨」。由此可見,孔子是反對「以德報怨」的。大丈夫嘛,就得快意恩仇!

  

  7/老來多健忘

  語出白居易老師的《偶作寄朗之》:「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這是人家白老師的一句浪漫感人的情感(愛情與友情均可套用)誓言——無論老成啥樣,許多人生大事都不記得了,都不會忘記你!

  

  《偶作寄朗之》是白居易寫給好朋友皇甫曙(即皇甫朗之,曾官致刺史)的,白老師視皇甫為性情相投的好酒友。白居易在《醉吟先生傳》曾寫到:與嵩山僧如滿為空門友,平泉客韋楚為山水友,彭城劉夢得為詩友,安定皇甫朗之為酒友。每一相見,欣然忘歸。

  附《偶作寄朗之》:

  歷想為官日,無如刺史時。歡娛接賓客,飽暖及妻兒。

  自到東都后,安閑更得宜。分司勝刺史,致仕勝分司。

  何況園林下,欣然得朗之。仰名同舊識,為樂即新知。

  有雪先相訪,無花不作期。斗醲干釀酒,誇妙細吟詩。

  里巷千來往,都門五別離。岐分兩回首,書到一開眉。

  葉落槐亭院,冰生竹閣池。雀羅誰問訊,鶴氅罷追隨。

  身與心俱病,容將力共衰。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21: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