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疆董事長李澤湘:中國大灣區也需要「斯坦福效應」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7-6-20 20: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瘋瘋顛顛 於 2017-6-20 20:36 編輯

  宏觀經濟騰訊財經2017-06-20 15:03


  李澤湘:以創新教育推動創新產業發展 使「港深莞」成為世界新矽谷

  >

  

  李澤湘:以創新教育推動創新產業發展 使「港...

  

  馬化騰:發展大灣區要更重視發展科技 鼓勵創...

  

  周其仁談大灣區建設:創新要有「密度」和「...

  

  樊綱:創新驅動與都市轉型 打造中國的世界級...

  

  陳偉鴻對話馬化騰張磊鄭志剛周其仁 探討大灣...

  

  灣區看未來:中外專家分享國際成熟灣區建設...

  

  沈丹介紹騰訊粵港澳灣區青年計劃詳情

  

  為青年人點贊!騰訊發布粵港澳灣區青年計劃

  

  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驅動因素 企業如何推動灣...

  

  閉幕辭:內地和香港經濟融合 共建中國的世界...

  

  圖為李澤湘在論壇現場發表演講

  騰訊財經 作者耿荷 發自香港

  6月20日,在香港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澤湘表示,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利用靈活的機制,創辦私立大學,打造中國的斯坦福大學,輻射「港深莞」地區,讓粵港澳灣區成為新的矽谷。

  李澤湘表示,香港有很多好的大學,也有很多科研成果,關鍵是這些成果要轉化出來。他建議,香港要利用靈活的機制,建立私立大學,放到香港和深圳共同發展的科技區河套地區,在這個地區打造中國的「斯坦福大學」,透過這些知識和人才,將新技術技術落地「港深莞」地區,讓這個地區成為世界的新矽谷。

  李澤湘進一步解釋,「港深莞」,即香港、深圳、東莞三個城市,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趨勢之下,「港深莞」應當聯合發展,抓住這個區域里完整的製造業體系,3億多人口的本土中產階級市場,以及逐漸成型的互聯網+效應。他說,這三個城市優勢互補,各具特點,從產品創意到樣機速度快,且成本低。

  李澤湘還建議,當下已進入智能時代,粵港澳大灣區,可以發展智能中心,打通機器人產品製造、新能源車、智能家居與智能物流等產業,「港深莞」可以發展智能晶元協同創新和產業中心。

  以下為李澤湘發言實錄:

  陳偉鴻:大灣區的建設是我們剛才開場視頻短片的關鍵詞,也是我們今天這場論壇的主題詞。各位下午好!歡迎大家繼續帶著對大灣區建設的關注出現在我們論壇的現場。

  今天上午,我相信所有來到我們論壇現場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那就是收穫滿滿,而今天下午的論壇時間,我們更有相當多重量級的嘉賓持續的加盟,所以今天下午的精彩同樣值得期待。我們這裡特別感謝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女士、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羅范椒芬女士、順豐速運(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王衛、大疆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汪滔先生,謝謝你們來到我們的現場,謝謝各位!

  今天下午我們的論壇將圍繞著「人才和創新機制」等等方面展開,我們遍邀了世界知名學者、研究專家和實踐者和大家一起分享他們在灣區建設方面的心得。今天下午的論壇首先邀請的是香港科技大學的教授李澤湘教授,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對大灣區的期待。掌聲歡迎!

  李澤湘:謝謝各位!謝謝馬化騰同學的邀請。今天我想從香港科技大學一個教師的角度談一談我對大灣區的認識,還有對未來的期望。

  在開始之前,非常的感謝馬化騰同學,他把大灣區概念從民間討論、議論提升到國家的層次,引起了國家高層乃至世界對這個概念的理解和認識,他也為在大灣區的年輕人提供了無法想象的機會。這是大灣區的作用。

  今天在幾個嘉賓討論的時候,大家對大灣區有個定位我覺得非常認可,要成為科技創新2.0的版本,科技與文化、藝術融合的未來的城市。我要講一點,「怎麼實現前面這些嘉賓們描述的未來」?我的觀點,應該以創新教育來推動創新產業的發展,使得大灣區的核心地帶「港深莞」能首先衝出來,成為世界的新矽谷。

  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左邊的照片是舊金山灣區,它裡面有一個最核心的是矽谷,右邊這個照片是我們的大灣區,它裡面有一個核心的地帶是香港、深圳和東莞,我們知道香港是國際都市,深圳是中國的矽谷,而東莞是世界的工廠。這三個地方優勢互補,只要抓住這個重點,我覺得就抓到大灣區發展的核心點。我1992年來到香港科技大學,我說在香港的教育、研究到產業,講的俗一點產學研結合這條路,我在香港探索了20多年,在深圳創辦固高,還有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也經歷了20多年。最近10年我又在東莞的松山湖創辦了一些公司,再加上機器人產業基地,同時也創辦機器人學院,所以走的是產學研結合的路。

  大家可能覺得這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但是真正要做這一點真不容易,過去深圳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深圳的大學和深圳的產結合起來,我覺得還沒有做到這一步。倒是香港科技大學的一些學生跟科研,跟深圳的產業結合起來,產生了一系列不錯的成果。怎麼把這些成果總結起來上升到2.0的版本,我覺得這是馬化騰非常了不起的見解。

  很早提出這個觀點,是香港科技大學創校校長吳嘉煒,那時候在深圳創辦深港產學研基地,因為他曾經擔任舊金山州立大學的校長,他提出這麼一個觀點。所以經過20多年的探索,終於到今天,最後上升到2.0的版本。這是我覺得今天這個論壇最重要的突破。

  下面我從自己對這個地區的優勢的認識。這是我上面講到的,也是很多嘉賓提到的,我們這裡具備世界最完整、最具競爭優勢的製造業體系,我們有3億多的中產的本土市場,每年晶元的消費,中國進口2300多億,有一大半在深圳這塊小範圍內。第二個是由馬化騰提出的「互聯網+」的效應,正在快速的在整個大灣區、整個中國得到推廣,使得我們整個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第三個,三個城市優勢互補,各具特點。我們從創意到樣機到批量的速度跟舊金山的矽谷比起來,至少是它10倍的速度,而且是1/10的代價。所以說這個競爭優勢把它發展到極致,這是我們了不起的競爭優勢。這是怎麼把這些優勢系統的綜合起來,實現我們2.0的目標。

  具備了這些優勢以後,還有哪些技術性的革命帶來新的機會?技術性的革命,我們叫顛覆性的技術,現在也出現了,這是智能技術、智能時代。智能技術、智能時代有很多種稱呼,有人說是AI時代、有人說是機器人時代、有人說是數字時代,都沒有關係,都是一個山或者一個Coin的兩個方面,這裡面主要包括晶元技術的突破,機器人與智能製造的突破,人工智慧技術的突破,還有就是生命科學也已經數字化了。所以這四個輪子將是驅動大灣區、驅動智能時代發展的最有力的發動機。

  我們可以想象,在大灣區將出現一大批優秀企業,知名的世界品牌,這裡包括智能產品與系統,我們講的從晶元感測器到人工智慧軟體的應用,物聯網可穿戴,AR、VR、無人機等等,也包括機器人與智能製造的技術來提升改革我們的傳統製造業工廠,也將通過這些技術的融合,新能源車、智能駕駛、智能物流,它會出現無人機、無人船,所有無人的東西。

  上次馬化騰、沈南鵬和特首有一個晚宴,原創是馬化騰同學,他說香港可以打造一個國際創新中心,以香港的高校、研究所、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數碼港作為物理空間,再把它延伸到河套,眼神到深港和深莞的科技園區去,作為我們的物理空間。這些企業,一個是國際公司、研究所要進入中國,把它的切入點放在這裡。二是中國本土的公司走向國外,它的國際總部放在這裡。三是本土的創業公司通過本土的學校、教育,一個一個發展起來。所以要使這三類品牌企業起來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條件,政府必須做什麼樣的事情才能使得這個夢想城鎮?剛剛很多人講了,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需要「人」,尤其是智能時代的科技人才。

  創業的文化,香港有很多專業的人才,但是科技大家都對金融、律師非常看重,但是對科技、創業的文化並不多,這個問題解決必須從娃娃抓起,我們要創立一批新型的科技中學。所以,怎麼改革我們政府的科技政策、移民政策,很多優秀的人要來香港,但是移民局的速度實在太慢,很多的障礙。其他的東西我就不說了。

  下面我就講三個小目標,我們把它實現,我們的大目標就扣進一步。很多同事在構思,香港應該成立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協同創新中心。把國外的優秀人才,不管是短期或者長期吸引到香港跟深圳這裡來,我們培養一大批也許不是一百萬,至少是相當規模的機器人+人工智慧的技術人才。通過一個、一個行業融合起來,打造這些技術的孵化的前期,這樣幫助香港工業4.0再工業化提供技術的支撐。所以這是第一個小目標。

  第二個小目標,我們知道在過去30年,中國還有整個大灣區,我們吃夠了沒有晶元的苦頭,我們的家電、計算機、手機核心一直自己沒有擁有,大家也看到了一系列的問題,但是在未來十到二十年,我們將有機會重新定義智能系統、智能終端,有了這個定義牆,我們就有可能帶動智能系統所需要的智能感測器、智能晶元、智能的東西。這是我覺得香港跟深圳、東莞聯合起來可以解決30年沒有解決的問題,叫港深莞智能晶元協同創新和產業化中心。我們也在整合一些資源進入到HKX,也投了很多這方面的項目,但是我覺得這是我們需要抓住的核心。

  最重要的一點,最後所有的東西都是人。雖然我們有幾所在世界排名很前面的大學,但是說句實話,這些大學都是在論文的發表排名上不錯,但是論文科研成果怎麼和產業結合起來,還是非常小的一部分。我記得當年從香港科大到深圳創業的老師,去了一批,最後大部分又退回來了,因為各個學校都要用發表論文作為一個考評的結果,所以很多老師沒辦法去把它的科研成果產業化,所以我說我們走出了一些不錯的例子,也是通過香港科技大學一門機器人設計的課程,就是不同專業、不同背景的學生在一塊通過動手,學會了一些動手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從這裡面出來了一批創業者,包括像大疆等等。

  這個趨勢實際上是在很多美國的高校也都在探尋的,喬布斯死後,美國創業者說,我們需要更多的喬布斯。怎麼用系統的方式,用我們的工程教育培養出更多的喬布斯。新型的創業人才需要把不同的知識整合起來,能夠快速行動,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著名的創業者都是有類似的背景,我們也看到很多世界很好的例子出來,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可以吸收借鑒,整個的培養模式將是從傳統的模式轉化到以問題為導向,多學科融合,基於項目的學習,國際視野和品位,只有做到這四點,我們才能夠實現工業4.0,培養不是打造山寨,而是國際品牌的人才。

  我的第三個小目標就是希望能夠利用香港靈活的機制,建立一所私立大學,以設計思維培養這種創業人才為主,可以把他放到核心地區去,服務大灣區,能夠把其他的學校也帶動起來,有興趣的朋友都可以過來,他們的科研成果可以進入孵化器,也可以集成更多的人才知識在這裡面。最後使得這些技術能夠在香港,能夠在深圳,能夠在東莞落地,所以我們的2.0目標也就實現了。

  這是我的幾個簡單結論,抓住核心,核心的核心就是人才,人才的核心是新型的大學。我的夢想跟馬化騰同學,跟在座各位年輕人是能夠真正把這個地區打造成為世界的新矽谷,謝謝大家

世人皆醉我獨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2 13: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