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市場為何對雷軍和賈躍亭的態度大不相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5-9 02: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藍科技】季風

美國人更喜歡把產品做出來,用好產品贏得市場。以這個標準來評價小米和樂視,美國市場對小米的評價相對要積極一些。

不是小米做得多優秀,而是幾年前小米手機的問世成為雷軍在美國市場一個加分項。看得見、摸得到的小米手機,以及他們獨特的營銷模式,都吸引了美國市場的關注。反觀樂視,同樣是有手機有電視,甚至還有很多小米不具備的體育產業、金融產業和汽車產業等,為何卻總有質疑?

究其原因是樂視過於龐大的體系和未來描繪的願景,讓美國人持觀望態度。美國人更願意看到真實的產品下線並看看市場的反饋在做決定或者定論,這是他們相對理性的態度。

其實,2016年樂視在美國召開的一場全球發布會是一柄雙刃劍。當他們向全球展示樂視的未來時,也得到了很多媒體的質疑,甚至質疑一發不可收拾。

如果樂視專註於製造電視、專註於內容或許樂視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困境。在美國人看來,一個企業如果什麼都能做,那意味著可能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他們通常會很理性的評論中國企業是否專註。

美國媒體也並未大肆渲染小米如何優秀,儘管雷軍最近飛到美國參加2017年「哈佛中國論壇」演講,賺足了國內的眼球。但是,在美國投資界人士看來,如果在樂視和小米兩者之間選擇投資的話,超過五成以上的投資者會選擇小米。

小米勝出的一小步在於務實,在於有接地氣兒的產品、技術研發和積極海外布局。樂視的海外布局也在積極推進,尤其是美國市場,但效果似乎並不明顯。小米海外布局的聰明之處在於第一步繞開美國,轉而進入擁有巨大潛力市場的印度,卻收到奇效。

在印度市場,小米超過了華為,在歐洲,小米手機和手環都受到90后追捧,以這樣的姿態在進入美國其效果事半功倍。而樂視離這一步似乎還有些距離,尤其是在歐洲,極少有歐洲人看到樂視的產品,他們甚至不知道樂視。

其實,小米的多元化並不比樂視少。在小米手機之外涉足智能家居和智能穿戴產品,從手機到路由器,從電視到手環,無人機、平衡車、電風扇、體重秤、筆記本、VR眼鏡···小米是將硬體網際網路化的第一家。

小米現今共投資了77家智能硬體生態鏈公司,產品包括智能可穿戴設備、凈水器、空氣凈化器、平衡車等等。這些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和樂視有很多同質化。某種產品上,樂視的質量並不比小米差。比如,消費者在評價樂視電視和小米電視時,大家對樂視電視的評價要好於小米。

但為什麼質疑賈躍亭的聲音超過雷軍?樂視過快的增長速度和涉足的七大產業,一直是在燒錢,而沒有做出真正的秒殺行業水準的產品。缺少核心技術、缺少生產製造能力和經驗是樂視的短板。

小米同樣也有短板,比如電視也需要OEM,同樣有很多質疑和對其產品的負面評價。但最主要的是,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小米還能帶給他們信心。而市場對樂視的負面評價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對投資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從供應商討薪、資金鏈斷裂、樂視汽車面臨種種困境、體育產業轉播權受阻等系列事件,市場似乎為樂視貼上了一個質疑的標籤。對於一個企業而言,這種信任的缺失是最可怕的。

雷軍也喜歡作秀,從Are you ok到網紅直播,不過大家調侃的是雷軍的蹩腳英語和王婆式的自賣自誇。

賈躍亭也喜歡作秀,但大家並不會質疑賈躍亭這個人,而是質疑樂視公司華美的PPT,以及過往最為密集的新品發布會能給樂視帶來什麼,質疑從沒有造車經驗的樂視能否真正造出車來。

有時候,質疑企業比嘲諷老闆更可怕。前者可能是發展方向出了問題,這其實是更為致命的。

(參考資料:《七年之癢:小米會觸底反彈嗎?》《賈躍亭:我相信世界會為All-in者讓路》《營收目標僅完成15% 賈躍亭的美國夢該醒醒了》)

本文原創於藍科技,轉載務必註明作者及出處。藍科技(www.lankeji.com)文章可見微信公眾號(chinalankeji)、新浪微博/博客(@中國藍科技)百度百家、今日頭條、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界面、鈦媒體、一點資訊、麥媒、北京時間直播號等十多家知名平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4: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