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盤點中國歷史上八次最著名的邊疆收復戰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5-3 23: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No1:秦朝蒙恬收復內蒙古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將領,祖籍齊國。其祖父蒙驁為秦國名將,事秦昭王,官至上卿,曾伐韓、攻趙、取魏國城,為秦立下了戰功。其父蒙武曾為秦裨將軍,與王翦一起滅楚,亦屢立戰功。

  內蒙古的叫法產生在現代,秦朝時籠統的稱為河套地區。  

  戰國末年,秦國橫掃中原六國,建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帝國。在中原混戰的同時,中國的北方一直活躍著一個善於騎射兇悍無比的民族——匈奴。在秦統一中原的同時,他們乘機跨過黃河,佔領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脅著秦都咸陽的安全,成為整個帝國最後的心腹之患。  

  公元前221年,秦朝名將蒙恬率大軍攻破齊都,實現了秦始皇夢寐以求的全國統一。正當咸陽城裡歡慶勝利的時候,秦國北部邊境卻傳來了匈奴頻繁騷擾並大舉南侵的消息。蒙恬不顧連年征戰的辛勞,領命「北逐戎狄」,收復河套一帶。

  青年時代的蒙恬長年在北方邊境守衛,對匈奴的戰法極其熟悉。同時蒙恬做為秦軍里最富有野戰能力的將領,對於塞北草原上與匈奴的野戰很有心得。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領30萬能征善戰的大軍,日夜兼程趕赴邊關。紮下大營后,他一邊派人偵察敵情,一邊親自翻山越嶺察看地形。第一次交戰,就殺得匈奴人仰馬翻,潰散草原。公元前214年的春天,蒙恬跟匈奴人在黃河以北,又進行了幾場戰爭,使匈奴主力遭受重創,不得不向無限的北邊逃竄。史書上記載:匈奴人向北(逃竄)七百多餘里。

  蒙恬不負眾望,一戰定河套,打得匈奴魂飛魄散。後來中原再次大亂時,匈奴不敢深入漢境,應該說與此戰不無關係。

  

  No2:明朝傅友德收復雲南

  傅友德(?-1394),明開國功臣,著名將領。少驍勇,善騎射,元末參加反元起事。后降朱元璋,戰功卓著,曾晉封國公。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因請田觸怒太祖,次年賜死。

  明朝立國后,元順帝退據漠北,仍用元國號,史稱北元。元梁王把匝刺瓦爾密繼續據守雲南。朱元璋為統一全國先後遣使招降,均被殺,遂決定以武力攻取雲南。

  十四年九月初,朱元璋命潁川侯傅友德為征南將軍率步騎兵號30萬征雲南。九月二十六日,傅友德率軍進入湖廣,相繼攻下普定、普安,然後進攻雲南東部門戶曲靖。梁王聞訊,急遣司徒平章達里麻率兵10餘萬至曲靖堵擊。

  十二月十六,明軍利用大霧作掩護進抵曲靖東北之白石江。待霧散天晴,達里麻見明朝大軍隔江相望,十分震驚,急遣精兵扼守江岸,但曲靖還是很快被明軍佔領。此後,傅友德分兵直取昆明,並自率數萬大軍北上攻烏撒。二十日,梁王把匝刺瓦爾密聞達里麻兵敗,棄城走普寧忽納寨自殺。二十四日,明軍入昆明。同時,明軍在赤水河也大敗元軍,殲其3000餘,元右丞實卜率餘眾倉皇逃遁,明軍直達畢節。十五年閏二月十八,明軍進攻大理城(今雲南)。大理國首領段世(段明之弟)聚眾扼守。二十三日拂曉,明軍進攻龍尾關,大理軍驚亂,明軍破大理城,俘段世。不久,明軍分兵攻取未附州縣,雲南平。

  

  No3:明朝鄭成功收復台灣

  鄭成功(1624-1662),福建南安人,明朝平國公鄭芝龍長子。因受南明隆武皇帝倚重,授總統使、招討大將軍,賜姓朱,名成功,人稱「國姓爺」。

  清順治三年(1646),鄭芝龍降清。鄭成功曾苦苦勸阻,未能阻止,遂率部至南澳(今屬廣東),起兵抗清。同時,鄭成功還做出了一個更重要的決定,那就是收復被荷蘭人戰領的台灣。

  1661年陰曆二月,鄭成功率領眾將士在金門舉行隆重的誓師儀式。二十四日晨,部隊橫越台灣海峽,陸續到達澎湖群島。次日,自已率軍繼續東征,強行渡海,三十日晚,鄭成功親自率船隊冒著暴風雨橫渡海峽。並沿著預先測度好的港路魚貫而人,切斷了台灣城與赤嵌城荷軍的聯繫,迅速於禾寮港登陸,並在台江沿岸建立起灘頭陣地,準備從側背進攻赤嵌城。在北線尾登陸的另一支鄭軍,則駐紮於鹿耳門,以牽制荷蘭侵略軍兵船,兼防北線尾。

  荷蘭海、陸作戰均告失敗,赤嵌城和台灣城成為了兩座孤立的城堡。經過不斷的戰鬥和圍困,荷軍首領揆一走投無路,只得同意由評議會出面同鄭成功談判。經過會談,揆一「願罷兵約降,請乞歸國」。1662年農曆二月一日,荷蘭駐台灣長官揆一簽字投降。荷軍交出了所有城堡、武器、物資,包括傷病員在內的約900名荷蘭軍民,最後由揆一率領,乘船撤離台灣。

  至此,荷蘭侵略者在台灣38年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寶島台灣又回到祖國的懷抱。

  

  No4:清朝趙爾豐收復西藏

  趙爾豐(?-1911)清末大臣,1908年任駐藏大臣,率兵入藏,屢敗受英國操縱的叛軍,阻止了英帝國主義北進的陰謀。

  19世紀末,英國勢力到達印度北部,威脅中國西南,自此西南邊疆多事。

  1902年英國要求中英西藏三方談判所謂「主權」之爭,1904-1905年,英人借通商要挾,自哲孟雄(今錫金)進兵,在江孜擊潰藏軍,進入拉薩,簽訂「中英新定藏印條約」。

  1910年,趙爾豐率川軍進入拉薩,宣布剝奪十三世達賴的名號。十三世達賴逃往印度。趙爾豐改土歸流,移內地民眾實邊推動墾務,廢除土司制度和寺廟特權,對發展藏區農牧業、手工業、交通郵電業和文化教育事業頗有建樹。

  1910年(宣統元年)初,鍾穎軍與趙爾豐軍會師於查木多,然後兩軍迅速推進到工部(今林芝專區首府八一鎮附近)一線。對整個工部和波密地區(昌都、林芝地區)進行改土。消滅了這一地區長期威脅丹達嶺以西的后藏安全的波密王白馬青翁獨立政權。並先後建立起了查木多、江達(工部)、等十多個縣,趙同時向南派兵,進入查隅地區,建立了查隅縣(查隅在今西藏自治區最東南,臨中印邊境東段之東,與印占瓦弄相鄰)。

  后因辛亥革命爆發,趙爾豐率軍回成都「平亂」被殺,清廷被推翻。此後變亂迭起,動蕩不寧。直至民國政府在以趙爾豐在該地設縣的基礎,與英國斡旋,力爭國土,挫敗了英國分裂西藏的企圖。1928年民國政府能在「東起打箭爐,西至拉薩以東不遠,南抵雲南維西、中甸,北至青海玉樹」建西康省,趙爾豐功不可沒。

  

  No5:清朝左宗棠收復新疆

  左宗棠(1812~1885),晚清軍政重臣,湘軍統帥之一,洋務派首領。1866年上疏奏請設局監造輪船,一年後,福州船政局正式開工,成為中國第一個新式造船廠。1867年,奉命為欽差大臣,率軍入陝西攻剿西捻軍和西北反清回民軍,殘酷鎮壓了陝甘回民起義。陝甘任間,繼續從事洋務,創辦蘭州製造局(又稱甘肅製造局)和甘肅織呢總局(又稱蘭州機器織呢局),後者為中國第一個機器紡織廠。

  1871年,俄國出兵佔領時為新疆軍政中心的伊犁地區,加緊了與英國爭奪中國西北邊陲的步伐。與此同時,中國東南、西南和南部邊疆也面臨列強侵略威脅,邊疆危機日益嚴重。1875年(清光緒元年),清廷採納左宗棠等人當務之急是出兵收復新疆的主張,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1876年4月,左宗棠從甘肅省城蘭州移駐肅州(今酒泉)。8月上旬,派劉錦棠、金順二部清軍從阜康出發,出其不意地迫近烏魯木齊北面重地古牧地(今米泉)。掃清敵外圍據點后,並乘勝於18日收復烏魯木齊。爾後,左宗棠命劉錦棠部駐守烏魯木齊,防止敵軍北犯,並繼續清剿山中殘敵;命金順揮軍西進,攻瑪納斯南城,后劉錦棠、伊犁將軍榮全先後增援會攻,於11月6日佔領該城。至此,天山北路為阿古柏軍佔領之地全部收復。

  1877年4月,左宗棠指揮清軍三路並進,是年秋,左宗棠決心盡復南疆,南疆各族人民久受阿古柏的荼毒,紛紛拿起武器配合清軍作戰。1878年1月2日,清軍攻克和闐。至此,整個新疆除沙俄侵佔的伊犁地區外,全部收復。

  清軍收復新疆戰爭的勝利,徹底粉碎了英俄企圖利用阿古柏肢解和侵吞中國西北領土的陰謀。后經過長期反覆交涉,於1881年簽訂《中俄伊犁條約》。中國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兩岸領土,從而使新疆各族人民免遭殖民統治,重回祖國懷抱。

  

  No6:現代徐樹錚收復外蒙

  徐樹錚(1880-1925),北洋皖系名將。袁世凱稱帝時,力勸段祺瑞抵制,被袁免職。1916年袁死後,任國務院秘書長。1917年策動了張勳趕走黎元洪,事後又討平張勳的軍事行動,任陸軍部次長。積極主張武力統一全國。1917年,俄國發生「十月革命」,徐樹錚把目光投向了長期分裂的外蒙古,創造了中國二十世紀初國家統一的一番驚天偉業!

  中國近代歷史上,曾經有一次鮮為人知的軍事行動,那就是北洋軍閥政府的出兵外蒙和西伯利亞。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外蒙古在沙俄的威逼利誘和極少數賣國王公的唆使下,宣布獨立,脫離祖國。孫中山、徐樹錚等對此都表示強烈的憤怒,被報界稱為「當時中國唯一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外蒙失土的兩個愛國者」。

  1919年,德國戰敗,徐樹錚任西北籌邊使兼西北邊防軍總司令。以哲布尊丹巴為首的外蒙王公貴族害怕俄國的赤化運動波及外蒙古,因此決定回歸中華民國以維護自身利益。1919年10月,37歲的徐樹錚率領一旅邊防軍,揮師出塞,向庫倫進發。徐樹錚一到庫倫,立即把外蒙古偽政權的「內閣總理」巴德瑪多爾濟「請」到了自己的司令部,並將其他王公及哲布尊丹巴活佛加以軟禁。1919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書中華民國總統,呈請取消「自治」,廢除中俄「蒙」一切條約、協定,回到中華民國懷抱!同時徐樹錚還將軍隊派駐外蒙各地,尤其是唐努烏梁海,被沙俄侵佔達七年之久,也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

  徐樹錚收復外蒙后回京,分別向大總統和遠在上海的孫中山先生彙報。孫中山收到來電后異常喜悅,立即不顧國民黨內某些人的反對,回電對徐樹錚收復外蒙予以高度評價!

  徐樹錚在外蒙古引種蔬菜、修建公路、開辦銀行、創刊日報、加強中華文化教育。但不幸的是,由於各種內在原因和蘇俄的干涉,外蒙古及唐努烏梁海很快又失去了!

  

  No7:現代張君然收復西沙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決定,台灣、西沙和南沙群島應回歸祖國。1946年,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在派人巡查南海後向當時的行政院報告,反映南海諸島無人駐守。不久,法新社西貢專電稱:「法國海軍陸戰隊於1946年5月曾在西沙登陸,逗留15天。」同年8月又有消息傳來,菲律賓外交部長季里諾表示要將「新南群島」(即我南沙群島)併入菲律賓版圖。

  海軍總司令部迅速調集護航驅逐艦太平號、驅潛艦永興號、坦克登陸艦中建號及中業號組成編隊南下收復西、南沙主權(後來,西沙部分島嶼及南海太平島即以這些軍艦名命名)。編隊指揮官、副指揮官分別由海軍上校林遵為和海軍上校科長姚汝鈺擔任,時任海軍總司令部海事處參謀的張君然任編隊參謀。

  1946年10月25日,編隊抵達上海。29日晚各艦分別秘密出港,於11月1日晚到達珠江口外的伶仃洋。11月23日,姚汝鈺指揮永興艦和中建艦搶先出航,於24日凌晨到達西沙永興島海域。張君然率一個戰鬥小組乘汽艇從礁盤登陸。29日上午,編隊派出儀仗隊隨同中央各部、委代表及廣東省接收人員和駐島官兵,為收復西沙紀念碑揭幕,鳴炮升旗。

  然而,1947年1月6日,法國一架飛機飛臨永興島上空偵察。18日上午,法國軍艦「東京人號」駛抵永興島,派官兵登陸,要求我駐守人員撤離。當時駐守在永興島的電台台長李必珍嚴詞拒絕,並命令官兵進入緊急備戰狀態,嚴令法軍立即退走。法軍見永興島無隙可乘,只好轉而登陸珊瑚島駐紮至1955年才撤離,並為日後西沙海域爭端留下隱患。

  國民黨海軍收復西沙后,張君然被任命為第一任西沙群島管理處主任。任職期間,張君然在行使管理職權的同時,還為西沙的建設和向國人宣傳海洋權益、宣傳西沙群島作出了貢獻。為了紀念1946年海軍收復西沙群島,張君然還在永興島立下了一方水泥紀念碑。其正面碑文為「南海屏藩」,背面刻有「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旁邊署著「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張君然立」。此碑至今立於永興島上,成為西沙群島的一座歷史證物!

  附註:許世友再次收復

  

  由於當時的國民政府當決不決,對僅有法國少量軍人佔領的我西沙永樂群島島嶼沒有採取堅決地進駐行動,以致養癰貽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軍在廣州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將軍指揮下,於1974年1月以精悍的海軍小編隊和陸軍小分隊,擊退南越海軍編隊,並成功實施海陸協同登陸戰鬥,一舉收復西沙群島。

  

  No8:現代韓先楚收復海南

  韓先楚(1913~1986),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軍首任軍長、中南軍區參謀長、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福州軍區司令員、中共福建省委第一書記、蘭州部隊司令員、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和常委。

  解放海南島的作戰方案,最早出現在1949年12月18日,由時任第四野戰軍十二兵團四十軍軍長韓先楚和十五兵團四十三軍軍長李作鵬擺在了毛澤東中南海的案頭。

  同金門島相比,海南島遠離大陸,與雷州半島遙相對望,孤懸南海之中。就在這彈丸之地,蔣介石竟部署了十萬步兵、五十多艘軍艦和四十多架飛機。 

  1950年2月,渡海作戰前敵指揮部在廣州召開了攻打海南島的作戰會議。與會人員有葉劍英、鄧華、賴傳珠、洪學智、韓先楚和四十軍、四十三軍兩個軍的軍長。會議決定,1950年5月底渡海作戰準備完畢,6月份渡海登陸作戰。

  對於這個決定,第十五兵團副司令員兼四十軍軍長韓先楚卻有自己的不同看法。他認為:「如果在穀雨前的5天內即4月20日前,不發動攻打海南島的戰役,就要往後再拖整整一年。因為解放軍的渡海工具基本上是風帆船,非得依靠穀雨前的季風過海不可。」

  廣州會議結束后,韓先楚回到四十軍,立即召開了軍黨委會,會上沒有向部隊傳達廣州作戰會議的決定。反而下令:「關於6月份登陸作戰的時間問題,不向下傳達。對部隊要強調渡海時間只能提前,不能拖延,一切準備工作,必須在3月份前完成。」

  在他的堅持下,中央軍委和第四野戰軍終於批准了海南島戰役發起時間。即4月16日18時30分。那時,離穀雨前(4月20日)僅僅還有最後的5天!!!內海上果然颳起了東風。韓先楚率領四十軍和四十三軍乘坐300多隻風帆船,跨海進軍海南島。

  1950年4月17日凌晨3時,40軍在用木製風帆船戰勝國民黨炮艦攔截后,勝利搶灘海南臨高角,開始衝擊國民黨灘頭陣地。

  4月18日,韓先楚將軍率部相繼攻克美台、加來、澄邁等地。4月21日又不顧敵機轟炸掃射,飛速趕至美亭地區,對圍攻四十三軍登島部隊的5個半師之敵實施反包圍,並打掉了敵人的會戰指揮部,擊潰敵主力。

  隨後,韓先楚將軍指揮島上部隊利用繳獲的汽車組成快速部隊,全線追擊,將島上敵軍盡數殲滅。5月19日,人民解放軍一鼓作氣,又攻佔了舟山群島。至此,東南沿海除台灣、澎湖、金門、馬祖之外,已全部被人民解放軍佔領。

  在打下海南的在2 個月後,朝鮮戰爭全面爆發。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0: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