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特朗普總統刺破了「科學泡沫」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3-28 04: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王元豐 科學網

  特朗普(Donald Trump)就任美國總統讓科學家很不爽。不僅是因為他在競選期間一些涉及科學問題的言論,讓科學家不贊同,更是因為他入主白宮后的一些做法,讓科學家難以接受!他禁止幾個國家的國民入境美國,讓科研機構及大學招聘科研人員和學生受到影響。而美國政府剛剛公布的提交給國會的2018財年預算案,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能源部和環境署的研究經費大幅削減,這讓美國科學界特彆氣憤!

  「深感不安」、「很擔心」、「不明智」和「史無前例」,這是很多科學團體、研究機構負責人,對特朗普當局預算案的評價。與此同時,在此之前就一直在組織的科學家抗議特朗普的大遊行,獲得更多科學家和團體的支持,這場定於4月22日舉行的大遊行,已經獲得大約100個美國主要學術團體的背書!

  科學家太無法接受特朗普這樣的總統了!然而,在科學界的一片抗議聲中,也有人對特朗普的做法,從另一個角度進行透視。世界最著名的科學雜誌《自然(Nature)》發表名為《研究人員應該超越科學泡沫》社論(以下簡稱《社論》),認為抗議特朗普是個錯誤命題,科學家不是要對特朗普做出響應,而是要關心投票給他的人。《社論》說科學家不應該再沉醉於「科學泡沫」之中,而是應該對自己進行反思?這樣的言論在科學界可以說是駭世驚俗,不同尋常!

  那麼《社論》認為的「科學泡沫」是什麼?特朗普總統是在刺破這些泡沫嗎?總結起來,《社論》給出的第一個「科學泡沫」是:認為投資科學研究將會哺育創新投資和促進經濟增長。這的確是科學家長期信奉的「真理」!難道不是這樣嗎?針對特朗普所代表的一部分人對科學研究工作價值的懷疑,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教授托馬斯·利文森(Thomas Levenson)2016年12月在《波士頓環球報》發表文章,用愛因斯坦研究廣義相對論曾經被認為是純理論問題,沒有現實應用價值,但現在連人們的智能手機都是應用廣義相對論原理產生的全球定位系統(GPS)為人們導航,用這個實例告訴人們投資科學研究能夠「有用」。然而,這樣神奇的科學故事已經難以打動人了。「要麼值當,要麼不做」(「make it pay or don』t doit」),因為那些手握選票的選民,更看重當下的實際結果。

  什麼樣的結果?就是經濟到底增長的怎麼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國家政府普遍把支持科學研究作為推動經濟增長不竭動力的方法。但是,近些年來,這些發達國家儘管還在支持基礎科學的研究,可其經濟增長卻越來越乏力。不要說歐洲大部分國家和日本在2008年經濟危機后,經濟增長一直處在幾乎是停滯的狀態。在美國,經濟增長也沒能表現出不少經濟學家所預測的潛在增長。以至於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校長拉里-薩默斯(Larry Summers)認為美國經濟將長期停滯(Secular stagnation),美國西北大學的教授羅伯特·戈登(Robert Gordon)教授甚至斷言經濟高增長不可能再有了。如果科學研究難以支撐經濟增長,那麼,搞那些「沒用」的基礎研究,就是像被前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阿拉斯加州州長薩拉·佩林(SarahPalin)公開嘲諷的果蠅研究,必要性就大為降低了。所以,特朗普總統大砍NIH的20%預算,把環境保護署的經費削減31%,美國國務院涉及氣候變化和援助的研究項目更是不給支持。

  「科學泡沫」已經被戳穿了?實際上,在很多國家短期內無直接應用價值的研究難以獲得資助的困難早就已經存在。美國一直在削弱對基礎科學的資金投入強度,用於基礎研究的總聯邦資金從1976年占國民生產總值(GDP)的1.2%降至2016年的0.8%以下,只不過這次特朗普政府做的更極端一些而已。那麼,科學家們除了去抗議,除了抱怨政客們的短視,他們是否也需要反思?是否也該更多地考慮怎樣給社會創造價值?是否要改進與公眾溝通的方式,用更有力的故事去打動政策制定者,而獲得支持呢?可能不少科學家對此不屑一顧,但是,在公眾對科學研究支持度下降的情況下,再按過去的方式行事,有些走不通了。現在科學家在做基礎研究的時候,應該考慮的更多、做得更多,要讓理論與實際更加緊密地相結合,這是時代對科學家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社論》認為的第二個「科學泡沫」是:科學研究能夠造福社會。很多科學家千真萬確地這樣認為!因為不就是科學研究讓人類生活的更健康、更舒適嗎?醫學研究降低了疾病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延長了人的壽命,各種各樣的科技應用,讓人的生產和生活更加便利。科學研究給人類社會帶來福音,這也需要疑問?1945年,美國科學研究發展局局長維瓦爾•布希(Vannevar Bush)向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報送了名為《科學:沒有止境的邊疆》的研究報告鮮明地指出:人民健康、國家安全和公共福利需要依賴科學進步和新的科學知識。70多年過去,布希的論斷有錯誤了嗎?

  對這個問題,《社論》說了一句話很值得科學家傾聽:「很明顯,數百萬美國人的需求(以及全世界數十億的人)並沒有被現代科學進展很好地服務」。換句話說就是,科學家現在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並沒有被美國和世界很多地方、數量龐大的老百姓享受到。當代科學研究的成果,造就了很多被人羨慕的,如比爾•蓋茨(Bill Gates)、史蒂夫•喬布斯(SteveJobs)以及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這樣的超級富翁,但千千萬萬的普通民眾,卻沒有分享到科技進步的紅利。另一方面,普通百姓不但沒有享受的科學研究和科技進步帶來的好處,相反,隨著很多現代科技成果的應用,尤其是新的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等新的技術應用,他們原來的工作,越來越受到威脅。很多人的工作被更高效的流水線、機器人所替代而失業,生活陷入困難之中。美國總統特朗普當選一方面有全球化對美國民眾的衝擊,另一方面,如很多專家、學者指出,技術進步在其中起到甚至比全球化還重要的作用。那麼,面對這種形勢,科學家們不需要有新的思考嗎?有的科學家會說,這不是科學家的責任!政府應該更好的制定政策,讓科學研究的成果惠及百姓!然而,現在的問題是,科學家不改變誰給出錢就給誰做研究,不思考怎樣做科研能夠讓那些不能出錢資助自己科研的民眾受益,讓那種開始燃起的對科學研究的不滿降溫,自身的科研就會受到影響!科學研究不僅要促進經濟增長,其成果也要讓普通百姓受益,這也是科學家在搞科研時應該記在心裡的!

  最後,我想說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新的轉折點,不但社會秩序出現轉變,極端主義、孤立主義、反智主義開始興起,另一方面,新工業革命或者說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對社會的政治、經濟方方面面造成巨大的改變。科學家如果還以一切照舊的模式,呆在實驗室中做自己的研究,科學研究就越來越難以得到公眾和政策制定者的支持!《社論》認為的「科學泡沫」就會越來越大!

  《環球時報》2017年3月27日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9: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