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評論稱楊振寧棄美國國籍是"簫韶九成 有鳳來儀"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7-2-26 11: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02-24 11:39:15 來源: 科學網(北京)

  文:盧荻秋

  作為享譽世界的兩位科學家,楊振寧、姚期智教授已經放棄美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並於去年底主動向中國科學院提出申請,由中科院外籍院士轉為中科院院士。日前,二人的名字出現在中科院官網的「院士名單」里,同時從外籍院士名單中消失。

  對此,坊間有不少質疑之聲,有的擔心「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有的懷疑「回國養老來了?」筆者認為此類意見未免狹隘,且流露出固執的偏見。其實,對於兩位在各自領域做出過世界級貢獻的科學家的此番「回歸」,我們更應該以開放的視野和歷史的眼光予以解讀。

  顯而易見,兩位科學家做出「回歸」的決定,絕非一時的感情衝動,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正如楊振寧先生所說,當初加入美國國籍,曾經考慮很久,是一個痛苦的決定,而2015年放棄美國國籍,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之所以選擇回歸,既是因為「身體里循環著的是父親的血液,是中華文化的血液。」也是因為對回國后多年來為國家所做的工作感到欣慰。而姚期智先生則更加明確地表示,全職回國工作十幾年來,「投入中國建設科技強國的劃時代壯舉,得以培養我們的青年才俊,促進高端科研的開展,是我一生中感到最有意義的工作。」「能做回百分之百的中國人,我覺得萬分的欣慰與驕傲!」換句話說,兩位先生當年加入外國籍,是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的無奈選擇,而他們今天的欣然「回歸」,則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正在實現這一時代召喚下的必然選擇,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事。

  事實上,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蒸蒸日上、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戰略目標,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我國的科技事業已然處於趕超一流的關鍵階段。先進的設備、優厚的待遇、開放的環境、尊重科學的社會價值導向等等,這一切都使得當今中國科技工作者擁有了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優越條件,也使得千千萬萬的歸國學子都可以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上更好地實現強國之夢與自我價值實現的完美結合。因此,在兩位科學家之前,已經有很多優秀的海歸學者做出了同樣的選擇,這在學術界已經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據新華社報道,自2008年國家「千人計劃」實施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引才項目累計引進高層次人才超過4萬名,引進教授層次人才數量是1978年至2008年引進總量的20餘倍,帶動形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海外人才回歸潮。與此同時,大量海歸人才釋放出巨大發展能量。目前,全國共有留學人員創業園300多個,入園企業2.4萬家,2015年技工貿總收入超過2800億元,6.7萬名留學人才在園創業。

  從這個意義上講,兩位先生的「回歸」顯然具有極為強烈的風向標意義,不僅表明他們對中國發展現狀的高度認同和對未來發展的樂觀預期,同時也體現出中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而形成的強大凝聚力,必將從更大範圍和更長時間的維度激發廣大留學人員報效祖國的熱情。

  「簫韶九成,有鳳來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所說的,「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我們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一個更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再也不需要科學家們去面對去國懷鄉的痛苦抉擇,相反,只會吸引更多的海外赤子歸來報效祖國,加入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2 23: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