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心理學:五毛錢真的可以收買人心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2-16 22: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硨磲大爺 於 2017-2-16 23:32 編輯

導讀:把興趣作為職業的人經常會面臨這樣的困境,而為了生存,另一些人卻不得不把職業培養成興趣。五毛錢的工資確實不值得「出賣自己」,但也許足以收買人心。


想收買人心?請遵守低價策略

0.618 科學松鼠會


  經驗說:幹得不錯!給個大獎,下回繼續這麼做~

  實驗說:外在的獎勵越大,內心的動機越小。要想讓人發自內心地做事,還是少給些獎勵好。

  別人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情,給他一個獎勵,可以達到讓對方繼續做這件事之功效。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人就是這樣,很傻很天真。

  對於小動物來說,這個方法非常好用。無論是獅子海豚,還是老鼠烏鴉。只要它們做對后立刻給一個獎勵,做錯后給個懲罰,它們就會乖乖地聽話了。看起來通過這個簡單的方法人類都能統治動物世界了,但是,人呢?

  

  給動物個小獎勵,它們就會乖乖地聽話了。圖片來源:123RF

  作為思想複雜的人類,可不是簡單的獎勵和懲罰就能控制得了的。心理學家費斯汀格設計讓兩組參與者撒個小謊,說一個東西很有趣。只說這麼一句話,一組人就幸運地得到20塊錢。而另一組則只拿到了1塊錢,意思意思。後來發現,只拿到1塊錢的人說完謊后,自己也覺得那個東西有趣了,也就是說他們自己相信了自己的謊言。而拿到20塊錢的參與者卻沒有發生這種變化。為什麼呢?因為1塊錢的價格不夠支付「出賣自己」自己的損失,所以乾脆改變自己的觀念,免得心靈收到煎熬。

  朝鮮戰爭時美軍怎麼也想不明白,中共到底給了戰俘什麼好處,讓這些人都乖乖地接受了洗腦。現在他們明白了,其實正是因為他們沒有得到什麼物質上的好處,所以才發自內心地說服了自己。相反,太多的物質獎勵,反而可能降低主觀能動性。二戰時期有位猶太人經常收到小孩們騷擾,於是他想出個辦法。每次小孩來,他就獎勵他們每人一塊錢,後來他不給錢了,孩子們就再也不來了。因為他們對惡作劇本身的追求已經轉移到了金錢上,沒錢了,惡作劇也沒意思了。

  

  收買人心,並不需要多麼豐厚的獎勵。圖片來源:123RF

  這個故事的現代版經常在很多家庭上演,本來小孩對於學習的興趣來自於學習本身帶來的快樂,結果家長一給物質獎勵,孩子對學習本身的興趣就沒了。把興趣作為職業的人經常會面臨這樣的困境,而為了生存,另一些人卻不得不把職業培養成興趣。五毛錢的工資確實不值得「出賣自己」,但也許足以收買人心。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本文來自果殼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2: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