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霧霾當然不好,但也請你不要鼓吹吸煙更健康好嗎?

[複製鏈接]

84

主題

84

帖子

574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嘴嘚啵嘚 發表於 2017-2-8 18:39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年伊始,華北地區霧霾數度來襲。政府自然是一次一次被罵得體無完膚。很多人也因為霧霾而產生了極大的焦慮,再加上某些輿論的推波助瀾,在很多人心裡,霧霾儼然已經成為最最最可怕的頭號健康殺手。

似乎比起霧霾,不良生活習慣、高油高鹽飲食、衛生條件差、愛生氣等致病因素,以及另一個呼吸道重量級殺手—吸煙,都不是個事了。似乎只要沒有霧霾,不管生活習慣好不好、吸不吸煙,每個人都能身強體健,長命百歲,無疾而終,醫院都要關門大吉了。




霧霾真的是最可怕的頭號殺手么?對健康的危害真的比吸煙還要可怕么?

事實上,霧霾和吸煙兩者對健康的損害程度到底誰更大,目前科學界也無法給出答案。各地空氣中的pm2.5成分各不相同,不同品牌香煙的成分也有差別;而且要進行比較研究,必須長期跟蹤監測大量的樣本人群,才能得到有意義的數據。因此,以目前的科研水平,還無法精確比較霧霾與吸煙對健康的危害程度。

然而,在霧霾與吸煙的危害還無法分出高低的情況下,多數人對兩者的態度卻明顯是厚此薄彼。

就拿小編自己來說:

家中老人也是幾十年的煙民,呼吸道已經出現很多問題,嘗試過多次戒煙,但屢屢失敗,最終放棄了。作為小輩,我也不再勸阻,一是知道勸也起不了作用,二是怕說多了老人不高興。

在單位,面對身邊抽煙的同事,也不好意思拉下臉制止,如果是領導,那就更不敢了。在商場飯店、公共交通工具等公共場所,面對身邊的吸煙者,更不會上前制止。

而在前幾年,面對霧霾我也是極度焦慮,一天要上網查看n次污染指數,幾乎到了強迫症的程度,霧霾嚴重的時候甚至寢食難安;也曾經在網上發表過激憤的言論。當年也被柴某那部片子洗腦,並轉發到了朋友圈。

後來,看了周小平同志關於霧霾的系列文章之後,我對待霧霾的態度逐漸變得更加冷靜和理性。我也開始反省自己。

為什麼霧霾讓我焦慮不堪,但我對家中天天吸煙的老人卻沒有那麼多的擔憂?難道是我太自私,只關心自己的健康而不關心家人?

為什麼我會激動地在網上痛罵政府治霾不力,卻能夠容忍被動地吸二手煙?難道是我只在意霧霾的危害,卻不在乎二手煙的危害?

顯然都不是。那到底是為什麼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還是周小平同志的文章讓我恍然大悟!人們對待霧霾和吸煙的態度之所以大相徑庭,主要是因為受到了輿論的影響。總有一些媒體厚此薄彼、以偏概全、故意誘導,甚至煽動霧霾恐慌情緒。


下面就來看看這些無良媒體是怎麼做的吧!

在國內某著名搜索引擎輸入關鍵詞「吸煙」:




看起來沒啥異樣,中規中矩、審慎客觀,妥妥的科普范兒,沒有吸引眼球的驚悚標題黨。

而再輸入關鍵詞「霧霾」,搜索結果的畫風大變:




標題里出現了「殺死」「可怕」這樣觸目驚心的辭彙。


在網路上擁有話語權的某些媒體和公知大V們,除了可能在世界無煙日的時候趕熱點發幾句空洞的口號之外,平時才懶得談論吸煙有害健康,更不會痛心疾首地呼籲煙民們戒煙。因為這種毫無新意的話題既不能吸引眼球,也無法拿來抨擊政府。少了輿論的關注,人們對吸煙危害的關注度大大降低,逐漸對家中的煙民和身邊的二手煙習以為常。

可一到霧霾天氣,某些媒體和公知大V就像打了雞血一樣,突然擺出一副深切關心百姓健康的姿態,似乎都搖身一變成了環境與空氣領域的專家,紛紛慷慨激昂、痛心疾首地發布或轉載大量有關霧霾的文章,配上觸目驚心、聳人聽聞的標題。而其中很多文章其實都經不起推敲,或者是以偏概全,或者是斷章取義,有些甚至根本就是謠言。


人人都討厭霧霾,所以這樣的文章很容易就被大多數網友全盤接受,毫不質疑。這些文章極力渲染甚至誇大霧霾的危害,肆意煽動人們的焦慮與憤怒情緒,甚至製造恐慌;為了迎合某些不願綠色出行的有車族,甚至睜眼說瞎話地否認汽車尾氣與霧霾有關;把霧霾的源頭直接指向政府和大型工業企業,而對那些真正高污染高排放、無證無照、無環保設施的小作坊卻隻字不提。其背後的險惡用心,令人不寒而慄(請參閱周小平同志關於霧霾的系列文章)!

從這個角度來說,霧霾的確比吸煙更可怕!霧霾已經成為了輿論戰場上的戰略性武器,反華輿論長期使用霧霾這一武器來打擊中國,每一次都能讓中國在輿論戰場上損失慘重。

所以,中國政府必須大力治理霧霾,痛下決心,通過產業升級、人口疏解等政策徹底關停那些無證無照的高污染小作坊,以及採取諸如推廣新能源汽車、提升環保監測及執法水平等各項措施。

而作為普通人,我們要做的,首先就是在霧霾天氣里做好個人防護,避免過度焦慮,照顧好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把霧霾對家人和自身健康的傷害降到最低。再有就是自覺主動地低碳生活,綠色出行,為減少霧霾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還可以積極監督各種環保措施的執行,舉報違規開工的企業和無證無照的小作坊。

還有一點,也是我們可以做到的。面對關於霧霾的各種輿論,保持冷靜和理性,不要讓自己無意中成為輿論戰場上射向祖國和同胞的暗箭!


國內媒體公知的種種手法當然是跟國際知名謠媒學來的。CNN前不久又又又發表了有關北京霧霾的「深度好文」。在CNN官網主頁上的目錄如下圖所示:


(北京的霧霾如何傷害富人、殺死窮人)

不愧是吸睛媒體的鼻祖,多麼高明的手法啊!寥寥數語,就形成了抓人眼球的鮮明對比,「傷害」、「殺死」這樣驚悚的字眼令人過目不忘;明批霧霾的同時,還暗示了貧富差距,煽動仇富情緒。

可點進去之後,文章標題卻變成了這樣:



呵呵,看來,標題黨已經不夠用了,還得培養「目錄黨」。

其實此文內容並未真正涉及霧霾的危害,而是講述了一對生活在北京的跨國夫妻的故事。妻子是中國人,丈夫是外國人,有兩個女兒。夫妻倆為女兒花費重金購買了各種各樣的防霾用品,如下圖所示。



圖中貼心地把這些各式防霾用品的美元價格都標了出來。這些東西都價格不菲,只有「富人」才買得起,像小編這樣的「窮人」似乎就只能等死了。不得不佩服CNN作者和編輯的高妙水平啊,文章就這樣「潤物無聲」地點了題。對不起,說錯了,點的並非文章標題,而是主頁目錄上那句驚世駭俗的話:北京的霧霾如何傷害富人、殺死窮人!

文章最後還站在學術的高度科普了一下國內公知們都不願意提及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



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時候,環境污染的程度較輕,但是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環境污染由低趨高,環境惡化程度隨經濟的增長而加劇;當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后,也就是說,到達某個臨界點或稱「拐點」以後,隨著人均收入的進一步增加,環境污染又由高趨低,其環境污染的程度逐漸減緩,環境質量逐漸得到改善,這種現象被稱為環境庫茲涅茨曲線。

文章的主人公夫妻了解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所以他們並沒有對霧霾有過多的抱怨,而是希望曲線拐點儘快到來。況且,如果這對夫妻真的覺得北京的霧霾深深地傷害了他們,他們大可以回到丈夫所在的國度,幹嘛非要呆在北京呢?

可就是這樣一篇文章,在CNN主頁的目錄里,竟然生生被安上了「傷害」和「殺死」這樣驚悚的字眼。


除了暗渡陳倉、大搞標題黨、目錄黨之外,CNN厚此薄彼的功夫當然也是「世界一流」。

印度新德里的霧霾遠比北京嚴重。


(同一時間段北京與新德里的霧霾對比圖,圓點表示天數,顏色越深表示霧霾程度越重)

CNN密切關注中國人民「呼吸權」的同時,卻對印度人民的身體健康似乎漠不關心。在CNN主頁上搜索霧霾(smog),搜索結果前五名里,完全沒有印度,而中國則毫無懸念地佔據了「前四強」。



只有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社會的長期穩定,政府才有更多的財力和精力投入霧霾的治理。如果我們被輿論黑手煽動和利用,做出一些極端的言行,不僅會影響社會穩定,也會拖慢治理霧霾的效率。

所以,每一個清醒的中國人都要自覺抵制無良媒體的煽動與洗腦,面對霧霾保持理性,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干,為早日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2: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