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立春時節恰逢人日 養生要養陽氣

[複製鏈接]

185

主題

197

帖子

108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逐風攬月 發表於 2017-2-4 11: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立春是新一年的第一個節氣,2017年立春始於今日,為農曆正月初七。這一天正逢「人日」,即中國古代神話中女媧造人的日子,可謂喜上加喜。對於立春,古籍《群芳譜》中這樣解釋:「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和人日各地都有不同習俗,如咬春、吃七寶羹等。中醫專家指出,這一節氣的養生,要注意開始養陽氣。

  立春養陽有三大「法寶」

  與上一節氣大寒相比,立春期間的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還沒有真正拉開。

  中醫養生保健方面,立春宜養陽氣。總的說來,養陽氣有三個方面。

  其一,春天是陽氣生髮的季節,立春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以防春寒損傷初生的陽氣。應按照《老老恆言》中建議的「下厚上薄」法則穿衣。書上說,「春凍半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下體穿厚衣可以保暖,上體略減衣,以保證陽氣的正常生髮。所以「下厚上薄」是養陽的方法之一。

  其二,朝梳頭晚沐足,日間進行節奏和緩的運動,以養陽氣。春天早上梳頭、晚上用淡鹽水泡腳,能促進人體氣血運行,保健防病。

  其三,適當增加甘味食補,以調脾胃之健運。甘味之品在傳統醫學古籍中記載有很多,如粳米,牛肉,大棗,蓮子等。

  咬春等習俗有助養陽

  農曆正月初七「人日」,在老廣心目中,這一節日意義重大。按照傳統習俗,這天要吃「七寶羹」、戴人勝。所謂七寶羹,包括芹菜(「芹」諧音「勤」,指勤勞)、蒜(諧音「算」,指精打細算)、蔥(諧音「聰」,指聰慧)、芫荽(香菜,「芫」諧音「緣」,指緣分)、韭菜(「韭」諧「久」,指長長久久)、生菜(諧音「生財」,亦指生生猛猛)等。

  其實從中醫角度來說,這些蔬菜也很利於養生。立春這一日,民間傳統上講究要吃一些辛甘發散食物,例如生薑、韭菜、豆芽、菠菜、蔥等,其用意也是要讓人體陽氣更好地升發。過去民間還有「咬春」的習俗,即咬生的蘿蔔。咬生蘿蔔,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一個「咬」字,是一種精神,是要在心底埋下吃得了苦的一種韌勁兒。不過,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教授指出,蘿蔔生吃其辛散之性固然更好,但其性涼,對脾胃陽氣也是一種不小的挑戰。而且今年立春正值大年初七,經過春節的胡吃海喝,估計大家的脾胃已是非常疲勞,所以建議還是煮熟了吃,還能有下氣消食之用,正好應對各種美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0 22: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