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潔白如樟腦,蛇王為項鏈 | 南印遊記之二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17-1-10 22: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小辣辣 於 2017-1-10 22:54 編輯

  花落成蝕 果殼謠言粉碎機編輯   昨天17:25

  今天繼續連載遊記。

  泰米爾納德邦的印度教徒信濕婆派的居多。濕婆和毗濕奴、梵天並稱三相神,中文教材上說這三位一位毀滅、一位維持、一位創造。其實吧,他們的權力劃分可沒這麼清楚,全靠信徒講故事爭取。只可憐梵天座下無人,創造之功都佔得不太穩。

  此邦的濕婆派廟中,最宏偉,香火最旺的莫過於馬杜賴的米納克西安曼神廟(Meenakshi Amman Temple)和吉登伯勒姆的海漆舞王廟(Thillai Nataraja Temple)。

  

  偉大的米奈克西安曼神廟供奉的主神是三乳女神米納克希和她的配偶濕婆。在此地,濕婆甚至不被稱為濕婆,而叫做Sundareswarar,美麗之主。

  相傳,潘地亞的一個國王和他的王后受到祝福,濕婆之妻帕爾瓦蒂轉生在祭火之中,成了他們的女兒米納克希。這個女兒天生有三乳,有神諭說直到她遇到今生所愛,第三乳才會消失。

  長大后,米納克希成了女戰神,征服了三界,甚至打下了梵天界、毗濕奴界。當她揮師吉羅娑山時遇到了濕婆,第三乳突然消失,她發現原來面前的就是今生所愛。於是把濕婆娶回了家。

  

  米奈克西安曼神廟內的黃金慶典塔和內殿頂上的紋飾。

  所以,這個神廟的主人是米奈克西而不是濕婆。大概正是這個原因,供奉女神的大殿非教徒一律不可進,供奉濕婆的大殿就隨便了非教徒別進胎室就行。

  真是個典型的「眾神之神慘遭家暴」(注1)式的神廟。

  

  海漆舞王廟的戰神殿大院和遠處的塔門。

  還記得上幾篇里,我重複在說的濕婆作弊贏得舞王的故事嗎?泰米爾人相信,這個故事就發生在吉登伯勒姆(Chidambaram)的海漆舞王廟那地方注2。海漆樹(Exocoeria agallocha)是一種紅樹林樹種。相傳濕婆曾在吉登伯勒姆的海漆林中顯聖,懲罰了一群自認為可以通過魔法控制神的仙人。是故,這兒的神廟常冠有「海漆」之名。

  

  海漆舞王廟內的一個柱基裝飾。你看到了一頭象,還是一頭牛?

  這兩座神廟用色奔放,建築華麗;祭祀忙於儀式,不屑於拉遊客點紅捐款;信眾虔誠、友好,又執著於自己的儀式,唱經聲不絕於耳。總體而言,想感受印度教的氛圍,來看看不錯。

  然而,我並不准備仔細講它們。因為有更好的。

  上一篇里,我提到了一個在泰米爾納德邦參觀的技巧:跟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的走。想在這個邦看最美的濕婆神廟?咱們繼續。

  有三個神廟,距今已有大約1000年的歷史。它們建造於泰米爾納德邦最榮耀的時代——朱羅帝國。這三座廟被合稱為偉大的朱羅活神廟(Great Living Chola Temples)。

  

  所謂Great Living Chola Temples,其中有兩個詞需要解釋一下。

  朱羅帝國,是南印乃至整個印度史上最神奇的國家之一——神奇,在於這是個外向征服的國家。很難印度教古國都像活在摩訶婆羅多的時代,和臨近的小國打來打去,此消彼長。很難有像朱羅這樣的大帝國往國外打。打得多遠?陸地上,從南印打穿東北印進入了孟加拉國;坐著船,吞併斯里蘭卡,打下馬爾地夫,虐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古國紛紛稱臣。

  武力上的黃金時代,支撐起了商業的繁榮,在11-12世紀,朱羅帝國的海軍和商船支配了印度洋。宋元時期來華經商的泰米爾人非常多,泉州不少印度教遺迹應該都是他們留下的,而這商業基礎,大抵上就是朱羅奠定的。

  在前代跋羅婆王朝的基礎上,朱羅又創造出了藝術的繁榮。朱羅帝國的三位帝王,建立了三座皇室大廟——三座偉大的朱羅活廟——坦賈武爾濕婆大廟(Brihadeeswarar Temple)、恆河征服者朱羅濕婆廟(Gangaikondacholeeswaram Temple)、愛羅婆多濕婆廟(Airavatesvara Temple)注3。

  

  而所謂「活」,我們不妨拿它們和柬埔寨的吳哥窟、越南的美山聖地、印尼的普蘭巴南做對比。這三處神廟,四時有信徒朝拜,廟內祭火常燃,祭祀按時普祭,神像也有人照顧。這就是「活」。而後面這三處印度教造物,只是神廟遺迹,當地人早已不再信仰印度教,別說朝拜了,美山聖地里還有地雷呢你四處走走看。

  這種「活」,你是能夠感受到的。和其他神廟不一樣,這三座偉大的朱羅活神廟幾乎完全對非教徒開放,基本每個角落都能參觀。

  三座大廟中,最為恢弘壯美的是坦賈武爾濕婆大廟。

  

  「Brihadeeswarar」是印地語轉寫,「Brihad」意思是大,「eeswarar」是濕婆的異名(另外兩神廟名字結尾也有這個詞,就寫法不一樣)。

  坦賈武爾濕婆大廟坐西朝東(偏北),東面開有三重塔門(gopuram,晚幾個世紀的神廟會四面開塔門),中央大殿上裝有方錐形聖塔(vimana),塔高60米,形似冠冕,是全世界最高的神廟聖塔之一。關於它有一個傳說:這座聖塔實在太高,因此塔頂的影子都落不到地上。但這樣的照片其實有人拍到過。在主殿四周,有一圈回形柱廊。這樣的布局,在其他兩座朱羅活神廟裡也看得到。

  

  左為站在第一塔門看第二塔門,右為仰視第三塔門。

  

  聖塔戴月。

  如此輝煌大廟,不只是遠觀宏偉,近看也是無比華麗。神廟的牆上,裝飾有很多神像,這些神像姿態流暢,神態雍容,無需多說,咱們看圖:

  

  

  主殿正前方,有一座四面透風的大亭,亭內供奉著一尊由一整塊巨石雕刻的濕婆坐騎公牛南迪像,重約20噸。亭子的天花板上有彩繪,用色極其雍容奔放(顏料一看就很貴。

  

  而在柱廊內,供奉有大量的濕婆林伽,林伽之後,是大量的壁畫。這些壁畫也非常值得每一張仔細看。

  

  

  坦賈武爾濕婆大廟的建造者是羅茶羅乍一世,泰米爾人最傑出的帝王之一。他的名號「Raja raja」意味眾王之王。這位帝王雄才大略,統一南印諸國,侵入斯里蘭卡,北方打進了旁遮普。他還重整稅制,精簡行政,奠定了帝國的國本。

  在他奠定的基礎之上,朱羅帝國最偉大的征服者——拉真陀羅一世——誕生了。

  拉真陀羅一世的名號「Rajendra」意味眾王之主。這位征服者擊敗了印度東北部的波羅帝國(Pala Empire),打進了現代孟加拉國的領域。在海上,他的海軍徹底征服了斯里蘭卡,隨後橫跨印度洋,攻向中南半島和蘇門答臘島,擊敗了當地的南島人古國。於是,印度洋成了朱羅帝國的內海。

  

  拉真陀羅一世時的朱羅帝國疆域,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軍事上的順遂,讓這位偉大的征服者決定遷都,建立了新城Gangaikonda Cholapuram。Gangaikonda一詞,字面上的意思是「取自恆河的水」,看起來很平和。但恆河不在朱羅帝國即有的領土上呀,怎麼取呢?打過去,征服恆河邊的國家唄。這座恆河征服者朱羅城的建立,就是為了紀念拉真陀羅一世征服了恆河邊的國家。而城中的大廟,就是恆河征服者朱羅濕婆廟,又名Gangaikonda Cholapuram temple或Brihadeeswarar Temple。

  

  理論上來說,拉真陀羅一世時國力更強,恆河征服者朱羅濕婆廟應該會更有看點。它的聖塔高55米,不比坦賈武爾濕婆大廟矮多少,塔的線條有向內凹的弧度,看起來更優美。這也說明,這應該是一個宏偉優美的大廟。

  

  但一圈走下來,你會發現它空蕩蕩的,柱廊不復存在,廟內外還有些不太協調的新建築和雕像。比如大殿前的南迪,就是後來補的。到底發生了什麼?13世紀時,朱羅帝國衰退。老對頭潘地亞王朝復興,攻入恆河征服者朱羅城,大肆破壞報復。一個新興的首都就此毀滅。只剩大廟殘存。

  但僅存的那些雕塑,和高聳的聖塔,依舊能讓我想象他最輝煌的時刻。

  

  主殿外牆上的舞王石雕。此尊舞王之雍容,坦賈武爾濕婆大廟都沒有。

  在空蕩蕩的主殿內,祭祀供奉了一尊銅製舞王和兩尊共舞的女神。它們身著華服,頭戴花環,看起來不像是高高在上的神,而像是跳著愛之舞的年輕人。這幾尊銅像似乎在倔強的告訴我們,這座神廟還活著。

  

  最後要說的,是愛羅婆多濕婆廟。愛羅婆多是天帝因陀羅的坐騎,是一頭大白象。它曾被「嘴炮仙人」敝衣仙人注4詛咒,顏色不再純白。直到在這座神廟裡沐浴,才變回白色。

  

  愛羅婆多濕婆廟的建造者是羅茶羅乍二世,他可以說是朱羅帝國的嘉慶帝,自他開始,帝國江河日下。他所建造的愛羅婆多濕婆廟比前兩坐朱羅大廟要小得多,其聖塔就「只有」24米高。但是,精細程度高不止兩檔。不信我們來看圖:

  

  還記得上一篇里的般度戰車么?南印人不只覺得神廟主殿像戰車,他們認為那就是神的戰車,於是會為它套上馬和輪子。

  

  

  

  這般細緻之美,和前兩座神廟的恢宏之美迥然不同。到底能有多精細?我們來看下面這尊戰神之妻像。它的鼻子和耳朵上,插著兩根細細的枯草。插草的地方,是造像時就留下來,用來裝首飾用的。

  

  而這份精細,又集中體現在了主殿前大廳內的柱子上。這個大廳很像更後期神廟裡的千柱亭,但結構又不太一樣。而這每一根竹子上的每一幅浮雕,都在講述不同的故事。在落日前的很短一段時間內,陽光會撒進柱廳內,將這些精美絕倫的柱子照成金色。

  

  

  

  

  

  

  神廟內,還有一座小小的美術館,內藏有很多神像和壁畫。管理員非常熱情,他非常希望外國人去多看看他們的神廟,拉著我們講解、給神像拍照(當然,他也想要小費,但只想要小費的用不著像他那樣催著我們多拍照),甚至要求我們摸一摸石像和后修的壁畫,感受他們的工藝和歷史(但還是不敢伸手)。

  

  

  上面這一尊是戰神迦絺吉夜(Karthikeya,就是佛教里的韋陀)像。20世紀初,它的頭丟了,直到30年前突然又被找了回來(具體年代可能有出入,沒記住)。但他身下的孔雀的頭,和身邊的那些殘像,就無法復原了。

  這些偉大的朱羅活神廟依舊在面對時光的侵襲。儘早去看吧。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7: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