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正視批評,接納批評,沒那麼可怕丨光明網評論員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2-7 03: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光明網評論員:1日,在濟南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議上,山東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文濤將濟寧一位基層幹部李鐵柱的來信複印,每人一份分發給大家學習。寫信人直言不諱地指出了在濟南培訓期間發現的佔道經營、違章建築、環境衛生髒亂差等問題。

  不只是將來信作為會議材料印發,當地媒體頭版還在會議次日將信件全文刊發。如此對揭短、批評性質的來信作公開處理的,確實堪稱罕見。至少從形式上看,該做法展現了領導幹部對批評的正確打開方式。

  公開信反映的一些城市管理亂象,雖算不上大問題,但卻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也往往決定了一個外來者對於城市的直觀印象。或也正因為此,從外來者的視角,作為四線城市公務員的李鐵柱對這些問題感觸更深。在去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中,濟南取得了省會(首府)第一名的成績,但就在這次會議上,王文濤也坦承,儘管前期成績不錯,但是問題也很突出:空氣質量不高、交通擁堵、城市管理精細化程度不高、城鄉結合部環境衛生髒亂差……這與批評信中提到的問題不謀而合。

  適逢濟南創建文明城市的大背景,這樣一封信可謂「來得正是時候」。將之作為警示材料下發給全市的領導幹部,相信能夠起到「紅紅臉」的作用,也切中了城市主政者的施政需要。因此在肯定這一直面態度的同時,也仍應指出,真正的正視問題、接受批評,不只是說批評對了領導者的「胃口」,才能「虛懷如谷」。只要反映的問題屬實,所有善意的批評,都應該被接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而人們看待一個官員對批評的態度,也不會僅停留在一個事例上,更體現在平時的方方面面。

  此事在輿論場上的影響能夠溢出當地地方層面,不能忽視另一個標籤,即信件是由四線城市的公務員批評來自發達地區來的省委常委,可以說是典型的以下「批」上。通常情況下,普通民眾對於官員或地方政府的批評,要麼多止於茶餘飯後的「抱怨」,要麼石沉大海,真正能夠直接收穫積極反饋的少之又少,更遑論如此高調的見光了。而這起事件中,儘管李鐵柱算不上是批評對象的直接下屬,但以下「批」上,也算得上是對於某種官場忌諱的突破了。就此而言,批評對象的直面態度值得肯定,李鐵柱的勇氣更可嘉。

  有比較意味的一個細節是,2014年江西省兩會期間,時任江西省領導指出南昌存在的城市亂象問題時,彼時擔任南昌市委書記的王文濤立即插話表示「我會幹掉它」。這次面對「下屬」的批評,王文濤的態度可謂如出一轍。如果說對上級的批評敢於接受,體現的是擔當,那麼對來自下級和民眾的批評也能夠同樣正視,則是更顯珍貴的權力謙卑。能夠做到前者的或許不少,但能夠從容做到後者,可能還並不多。

  此次公開信事件,會帶來怎樣的「連鎖反應」,還有待觀察。但至少再次證明了一條常識,領導幹部正視批評,接納批評,並沒那麼可怕。而對於一個前市委書記、市長「雙雙落馬」的城市而言,主政者敢於接受批評,或還不止於是完善城市管理之必要。

  當然,李鐵柱在信中就濟南城市管理「是不會管?不能管?不想管?還是不敢管?」的發問,置於更大的視野來看,其實還可以套用在其它諸多社會治理之上,比如,時下席捲全國多地的重霾天氣,實在值得更多地方的領導者們捫心自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0: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