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滴滴將死?程維:我們每天在懸崖邊

[複製鏈接]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1-9 00: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對於程維來說,這四年來的每一天都像站在懸崖上,經過一千多個日夜的浴血奮戰,終於迎來了「和平時代」。但和平並沒有堅持多久,十一長假一結束,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多城市密集出台網約車新政徵求意見,「京人京車」、「滬籍滬牌」,細緻到軸距、車身長度的規定,其嚴格程度將滴滴打得措手不及。

  一時間,滴滴將死,滴滴是偽分享經濟的言論塵囂日上。

  儘管可能是這幾年最擅長與政府打交道的新興公司,但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網約車新政的嚴格程度顯然超出滴滴的預想。這個一直站在懸崖邊上的網際網路公司,又要戰戰兢兢地前行了。

  

  2015年,滴滴入選達沃斯全球成長型公司,同年滴滴創始人程維當選2015中國十大經濟年度人物。5000人的團隊,在400餘城市為3億多用戶提供全面出行服務,多個第三方數據顯示,滴滴擁有87%以上的中國專車市場份額;99%以上的網約計程車市場份額。滴滴成為全球僅次於淘寶的第二大在線交易平台。

  「當全世界都在拋棄的,只有我們在努力」,程維說「我們一直在為生存而戰。」激烈競爭、資本巨頭、政策壓力,面對殘酷現實,滴滴如何死而生?重重壓力來襲,滴滴又靠什麼驅動前行?滴滴將死?

  70萬能在北京買個廁所,也能投出滴滴

  2012年6月,程維創立小桔科技,公司的創業項目是做智能出行的打車應用滴滴打車。在這之前,程維的職業履歷被大家所熟知,在阿里巴巴從事銷售工作,因業績出色晉陞成為阿里最年輕的區域經理。

  如果程維沒有從阿里離職,就無需經歷每天站在懸崖邊的艱難,而且仍能以職業精英的身份獲得應有的報酬和尊重。但是,如果他這麼做了,就不會有滴滴這個偉大的公司。

  程維曾經花9個月的時間考慮要做什麼,先後否定了6個主意,最後和王剛一起碰撞並決定做一個打車軟體,試圖用網際網路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

  

  理想是豐滿的,然而現實卻是需要他們逐一擊破的堅冰。滴滴面臨的是一個完全不開放的市場,計程車行業有自己的一套穩定運行規律,再加上當時的移動網際網路遠不如今天,在計程車司機這個群體中,智能手機的普及率是個嚴重的障礙。

  而在滴滴還沒起步時,它的競爭對手已經擁有一定的實力了,當時北京市場上已經有一家拿到紅杉資本和真格基金350萬美元A輪融資的打車應用「搖搖招車」了。搖搖招車起步更早,手裡掌握的資金也更加雄厚。

  滴滴的創業基礎相當草根,沒有任何優勢可言。滴滴最早的投資人王剛拿出70萬,程維自己出資10萬,僅僅做出了一個演示和勉強上線的產品,倆人就一起去融資了,要融500萬美金,結果可想而知,主流VC都找遍了最後無勞而獲。

  之後,儘管程維絞盡腦汁壓縮成本,還是花完了當時的出資。程維又向王剛請求資金上的幫助,而王剛也堅定地給予了支持:「這是我們孵化的第一個項目,寧可後面不投其他公司,也會扛下去。」

  

  直到2012年11月,金沙江創投合伙人朱嘯虎通過社交媒體主動聯繫了程維,約聊了半小時后發現程維團隊思路清楚,士氣剛好,所以半小時就基本把投資定了下來,而且朱嘯虎答應了程維提的所有條件。當時程維還以為朱嘯虎是個騙子。

  滴滴上線后產品問題非常嚴重,數據包太大,BUG有三十多個,不僅耗電,還消耗大量流量。計程車司機使用滴滴的產品后都很氣憤,激烈地懷疑:「難怪你們不收錢,你們和運營商是一夥的,專來騙流量的。」

  創始人程維和投資人都不懂技術,所以拉了一個技術就創業了。選擇技術合伙人不夠謹慎,這讓他們在產品上走了彎路。在公司賬上並沒有多少現金的情況下,付出了數百萬人民幣的代價。

  直到2012年年底,程維請來了百度的研發經理張博,才治癒了技術的創傷。程維這樣形容,「張博是上帝送給滴滴最好的禮物」。

  第一場硬仗  滴滴與快的的拼殺,

  以合併告終

  快的總部在杭州,幾乎和滴滴同期創立,是長三角當時最大的打車公司。快的進入上海后,如果和杭州形成聯動,滴滴將會很被動,所以對這個戰略要地,滴滴必須不惜代價地拿下。

  程維及團隊目標很簡單:交易量不追上快的,就不回北京。 在上海,滴滴和快的開始了正面交鋒。當團隊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在上海追平了快的之後,又迅速進入了快的大本營杭州。

  

  然而,2013年在滴滴與快的競爭的戰場後方,又出現了第三方——大黃蜂,這家公司以一百人的團隊,專攻上海一個城市,單點突破,收穫很大。而且員工比滴滴的團隊更敬業和認真。面對夾攻,滴滴的處境十分被動。

  後來大黃蜂決定賣掉公司,滴滴和快的都有意收購大黃蜂,而第三名利用了第一、第二的競爭之勢抬價。滴滴不願「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於是希望能和快的實現合併,然而雙方雖然都有意願,但因為股份比例和管理權等問題上有分歧,一直無法達成共識。

  最終,快的合併了大黃蜂。不久之後,快的和滴滴的燒錢大戰就打響了。 2014年初,接入微信支付后,程維想做一次促銷推廣,他最初找騰訊要幾百萬的預算,騰訊回復說:你們的預算太少。最終給了滴滴幾千萬。結果補貼讓滴滴的成交量暴漲,一個禮拜里補貼已經過億。

  數據的暴漲給了對方不小的壓力,在滴滴即將停止補貼的前一天,快的和支付寶也加入戰局,開始對乘客和司機進行補貼。同時因為滴滴的補貼取消,形勢迅速逆轉,滴滴的交易數據開始大幅下滑。

  「是否跟進補貼」是擺在滴滴面前相當棘手的問題。跟進,燒光錢;不跟,被甩遠。騰訊和滴滴各拿出50%進行補貼,並且迅速迎戰。

  然後就是大家都經歷過的紅包大戰,快的補貼十塊,滴滴補貼十一,快的十二的局面。當補貼提高到十二元時,馬化騰以多年運營遊戲的經驗,出了另一個主意:每單補貼隨機,十塊到二十塊不等。這樣對方就完全無法跟進了。

  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這場極度消耗財力的競爭中瘋狂地攻城略地,其他的打車軟體被迫紛紛退出市場。然而這對滴滴與快的雙方的消耗都是極大的,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場不可持續的戰役。雙方在騎虎難下的困境中,合併既是自救,也是重生。

  第二場戰役  滴滴對戰Uber中國,

  以滴滴收購Uber中國告終

  

  程維在滴滴出行2015年會上講話時稱,「原來我們以為滴滴與快的之間就是決賽,後來我們意識到這只是亞洲區的小組賽,在中國最強大的團隊走到一起后我們要完成後面的使命,就是迎接全球最後的挑戰。」

  

  Uber在某種意義上是滴滴的靈感來源。

  2013年卡蘭尼克和其他一些Uber高管來到中國,造訪了滴滴出行。卡蘭尼克還提出了投資滴滴出行的可能,但要持股40%,這一提議被程維堅決否定了。從那一刻起,Uber和滴滴之間的問題就註定要通過市場來解決。

  2015年初,Uber超越滴滴的的優勢不止一點兩點,Uber有更好的應用、更穩定的技術,還有高於滴滴10倍的估值。Uber進入中國,幾個月的時間內就控制了中國私家車打車市場近三分之一的份額。程維用拿當年的解放軍形容自己的團隊,只擁有步槍,而對手Uber則擁有飛機和導彈。

  儘管如此,滴滴還是竭力反攻。 是的,又是一場燒錢大戰。程維他們把Uber比作章魚,觸角遍及全世界,但身體還在美國,他們「要刺向章魚的腹部」。2015年5月,滴滴出行向Uber美國競爭對手Lyft投資一億美元。在國內,雙方對抗巔峰之際,滴滴出行和Uber每年最多砸錢超過10億美元,為司機和乘客提供補貼。

  儘管雙方在迫切需要新的融資之際,分別獲得了蘋果和沙特公共投資基金的支持,但雙方也十分清楚,是時候停止這種燒錢大戰,專註於各自業務擴張了。這個共識,也為後來滴滴與Uber攜手合作打下基礎。

  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正式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中國大陸運營。這一里程碑式的交易標誌著中國共享出行行業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至此,滴滴也成為了唯一一家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資的企業。

  第三場戰役  滴滴突破自我,

  完成平台夢想,這是正在進行時的戰役

  多了一個「Uber殺手」稱號的滴滴還有個改變世界的夢想。從最早做計程車的信息化,到來推出專車、快車、順風車等越來越開放的產品,滴滴想做的事情一直是用網際網路連接所有路上的交通工具,在雲端去做最優匹配,以此提高整個城市的效率,提高每一個用戶的體驗,讓出行變得更美好。

  

  出行一定是一個平台化的公司,就像攜程和淘寶,早期都是垂直切入,最終用戶只需要一個大的平台,用戶提出需求,平台去幫助完成一切。滴滴在十分艱難的情況下布局著自己的出行商業帝國,無論我巴士、快車、順風車還是代價、試駕等等這些功能的上線,都顯現著滴滴的野心和其令人讚歎的未來可能性。

  滴滴瞄準出行行業所有細分領域,它從工具逐漸展開為平台,其步伐直指最終的願景——一站式移動出行平台。

  滴滴能否引爆「原子彈」?

  今天滴滴所代表的用車方式的改變還僅僅是整個汽車行業的第二次革命。很快,第二波是智能汽車,第三波是無人駕駛,他們會更加深刻的改變人們出行的方式,改變整個城市的交通。

  智能汽車在中國還不是那麼的熱,大多數人還在研究智能手機,但是整個美國所有最前沿、最頂尖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在投入未來的智能汽車。蘋果、特斯拉、谷歌,這些企業都在全力以赴投入未來智能汽車的製造。未來的智能汽車對整個汽車工業造成衝擊,或許是工業文明走向網際網路文明的「最後一戰」,就像手機,諾基亞代表的傳統工業時代的手機,被網際網路時代的智能手機顛覆一樣。現在的汽車被未來的2.0的智能汽車顛覆,只是時間的問題。

  

  特斯拉在做電動汽車,谷歌在做無人駕駛,蘋果在做智能汽車,他們對於硬體的理解,硬體、軟體之間誰輕誰重,和傳統汽車完全不在一個維度上面,所以這是第二波的浪潮。但今天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還在研究智能手機,可能未來5到10年我們依然會錯過很大的一波產業浪潮和機會,就是智能汽車。

  再往後是無人駕駛,無人駕駛會使得第三方共享出行的網路的成本再降低60%,今天滴滴平均出行一次大概是4美金,未來可能是2美金就可以用一次,無人駕駛時代到來之後,買一輛車會變成非常奇怪的一個事情。

  「無人駕駛會使得用車成本進一步降低60%左右,那個時候為什麼還要買一輛車呢?你買一輛車也是無人駕駛的,你坐進去跟坐滴滴的車一模一樣的,10年以後你買一輛車就像今天你買一匹馬一樣,會非常的奇怪。」程維說。

  在網際網路時代,每一天都發生著讓人驚嘆的改變。4年時間,一個襁褓嬰兒能長成會講故事的小朋友;4年時間,天貓雙十一的交易額從2012年的191億元,變成2015年912億元;4年時間,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用戶規模從2012年4.2億人,變成2015年7.9億人。

  回想滴滴誕生的2012年,彷彿恍如隔世。程維說,滴滴存在的意義,早就不僅僅是美好出行了,而是一種舒適感,一份放心依靠,一次驚喜,一次微笑……這份美好而溫情的初心是滴滴自始至終秉持的心愿,我們看到它的努力,也見過它的抗爭。

  它的成長路徑的不可複製的,但也是值得借鑒的。滴滴是網際網路浪潮中激進兇猛的一隻,正如程維所言,他們正在研究用車界的「原子彈」,滴滴能否引爆這顆原子彈,終結當下這個時代呢?十年後,買車與買馬的比喻能否成為現實?我們翹首以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4: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