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你不是焦慮,你是急功近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1-8 02: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邦喬彥 作品)

「合理的焦慮並不是壞事。」


01

你是不是很焦慮?
你覺得什麼都來不及了。
別人8年前就買了房子,你來不及了;
別人炒股賺了300萬,你來不及了;
別人玩微博、寫公號成了大V,你來不及了;
別人網路直播成了網紅月入幾百萬,你來不及了……
你想去追,卻覺得即使現在開始起步,都已經太晚了。
你覺得什麼都比不上了。
學校大一的學弟學妹,都已經出書了,而你還一事無成;
部門剛來的新人,95年的,寫的報告比你還屌;
當年比你還挫的同學,創業了,據說公司估值上億。
每天睜開眼睛醒來,你發現,特么又有人超過你了。
你對現狀不滿,又不敢改變……
你不喜歡你的專業,卻覺得轉專業太麻煩了,而且已經學了兩年,換了是不是可惜了;
你不喜歡你的工作,每天都想跳槽,想對老闆豎中指,又怕換了工作之後,一切變得更糟。
競爭加劇了我們的焦慮。
現在成名的渠道越來越多,賺錢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但那都是給別人的,自己吭哧吭哧地埋頭苦幹,卻拍馬也追不上了。
而社交媒體的發達,讓這種競爭更加赤裸裸,更加實時呈現。
以前,你可能不會第一時間就知道你的老同學發達了,你的前任找了個大款,你的前同事跳槽進了BAT。
現在有朋友圈、有微博,如果有人進了BAT,第一時間發條消息,你可能就比他媽還更早知道這個消息。
不知道,倒還罷了。
知道了,就會焦慮。
我們的參照系越來越屌,導致我們對自己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
我們無時無刻不被放在一次次PK當中,我們一次次又敗下陣來。
在這種比較中,焦慮感越來越重。


02

這幾天還聽到一個關於焦慮的故事。
我收到一條微博私信,對方的第一句話就是,咪蒙,我快被焦慮給淹死了。
一個女生,她以前寫過兩部網路小說,年初被招到一個編劇工作室。
她本來超級期待,因為做影視是她的夢想,她終於可以離夢想這麼近了。
結果去了兩天,她就蔫了。
因為同事實在太厲害了。
一個同事剛參與過一個院線大電影的創作,他之前的導師是香港金像獎最佳編劇;
另一個同事在國內牛逼影視學院拿了電影碩士學位之後,又在香港浸會大學、美國UCLA分別拿了電影碩士學位——足足三個碩士學位啊,要虐死人啊。
相比之下,她的經歷實在拿不出手。
更可怕的是,新來的實習生,96年的,比她小7歲,但是閱片量驚人。開討論會的時候,無論說到多冷門、多古老的電影,比如黑澤明的《裊裊夕陽情》、伍迪·艾倫的《zelig》,她都立馬能搭上話,並且能記住其中的橋段和對白……
如果說,只是被前輩秒殺,那還可以接受;
被新來的後輩完爆,實在是太受挫了。
她越來越焦慮了,晚上回家焦慮得什麼都做不了,電視電影都看不進去,微博、朋友圈也沒有心思刷,全副身心都拿來焦慮了。
晚上焦慮到睡不著。
第二天早上,給自己加油打氣,說,今天情況也許會好一些。
結果人家每天都在進步,差距越來越大……
一段時間下來,她不想上班,站在公司門口,要深呼吸,才敢進去……
她自問自己並不是不努力,她也每天儘力在跟上大家的步伐,但是,越努力,越焦慮。


03

陷入焦慮狀態該怎麼辦呢?
首先你要分清楚,你到底是焦慮,還是急功近利?
為什麼很多人都覺得自己越努力越焦慮呢?
因為你急於求成,你想越過整個過程,快速得到結果。
但事實上,任何行業都需要至少1萬小時的積累,你不想承認這個規律,你希望自己努力一個月,就趕緊成為業界大神。
成不了,你就更沉不住氣了。
我遇到過一些職場新人或者實習生,進單位就想立馬被重用,任何初級工作都不想做,覺得屈才,成天就想搞個大新聞,一夜成名。
他們動不動就跟我說,我同學已經出書了、我師兄師姐已經月入幾十萬了,我還在這打雜,我很焦慮啊,我必須要快速趕上他們啊。
他們從來沒想過,他們的同學、師兄師姐比他們早起步很多年,人家有長時間的積累,而自己沒有。
他們只會覺得,別人只是運氣好,自己明明更有才華,只是差一個機遇。
這種真的是典型的浮躁,以及急功近利。
就像我三四年前,剛進入編劇這行,想快速證明自己,結果證明了自己有多傻逼。
我終於學會了對專業的敬畏,態度也終於端正了,願意花10年以上的時間,一步步學習和積累,去做一個好作品。
承認自己的局限,給自己更多時間。
急是沒有任何卵用的,只會讓你浪費更多時間。
其次,你要意識到,合理的焦慮並不是壞事。
它是我們進步的動力。
感受到一定的焦慮,說明你有上進的需求。
以前我當混世魔王的時候,一點都不焦慮,覺得那些追求成功的人都是傻逼。
然而當我變得上進了,我每天都焦慮啊。
做得不好的時候,焦慮,害怕自己趕不上;
做得好的時候,也焦慮,害怕自己被打倒。
任何行業最頂尖的人都在焦慮著,BAT三大巨頭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我說過了呀,如果你在工作中已經完全沒有焦慮感,說明你已經沒有挑戰了,你應該換一份工作了。
第三,焦慮主要來自比較,把參照系變成你自己。
不要隨時隨地、自動自發去跟別人比較。
你更該比較的是,上一秒的你自己。
如果你這一秒學了新東西,你就已經進步了。
所有看起來牛逼閃閃的人物,都來自於每一天細小的進步啊。


04

第四,不要陷入焦慮這種情緒本身,直接列出行動清單!
我問給我發微博私信的女生,你這麼焦慮,你覺得跟同事差距有哪幾點?
你列表了嗎?
你制定了學習計劃嗎?
你看片量不足,你有做到每周至少看三部片嗎?
你覺得自己不懂科班知識,基本的編劇教材你都看完了嗎?
對方就說,我一想到有這麼多事情要做,我就更焦慮了,一件都做不進去。
這顯然陷入了惡性循環。
我接觸的很多年輕人都這樣,他們每天就坐那嚷嚷,我好焦慮啊,我該怎麼辦啊。
然而不去行動。
他們甚至覺得,我又不是自己想焦慮的,我也沒辦法……
其實你要相信自己,你是可以打敗焦慮的。
你沒有那麼無能為力。
想明白自己缺什麼。
缺什麼就去補什麼啊。
一次做不完就分好幾次。
一年做不完就多給自己兩年時間啊,你現在又不會死。
不要寬泛地談焦慮。
我的方法就是,認清當下自己需要補足什麼,一項一項地去補。
比如之前當記者的時候,採訪別人的途中,有時候會卡殼,不知道給對方提什麼問題,現場迷之尷尬啊。我很焦慮。從那天開始,我就狂看雜誌上的人物訪談,記下所有有用的題目,搜集成一個題庫,以後再也不會卡殼了……
比如之前寫新聞報道,開頭總寫不好,覺得自己很重複、很套路,我集中一段時間,看了上萬篇新聞報道(其中很多是普利策新聞獎獲獎作品),專門去分析它們的開頭,總結歸納了幾十條寫開頭的方法……
接受焦慮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帶著焦慮去不斷學習和進步。
不要過分地追求結果,不是每一個結果都可控, 但是努力過程中的美好體驗和有趣探索,是我們可控的。
你每一步都很努力去做,不可能沒有好結果。
就像紀伯倫說的,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尋找愛情,只是去愛;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成長,只是去修鍊;一切才真正開始!


PS:據說坊間在傳我寫文章有槍手。
原因是:
怎麼可能一個人每天能寫兩篇?
怎麼可能一個人能想出那麼多選題?
我操……
我寫稿寫了十幾年,什麼題材都寫過,有足夠的積累;
我每天除了寫稿什麼都不幹,從上午10點寫到半夜3點;
我只要醒著,就在想選題,上廁所和洗澡都在想選題;
我幾乎什麼活動都不參加,基本上沒有社交和性生活(似乎暴露了什麼);
我偶爾見人都是讓對方來我公司,趁著午飯時間把事情說完……
寫完之後,怎麼覺得我的生活有點滅絕人性呢。
咳咳。
好吧,唯有百忙中堅持胡吃海喝,這件事我還是做得很好的,很有人味。
更可怕的是,他們還覺得,請槍手不是行規嗎,你幹嘛要親自寫?
我想說的是:
不能因為你做不到,就懷疑別人能做到都是假的;
不能因為你不努力,就覺得別人努力都是傻逼。
他們既不尊重文字,也不尊重讀者。
我偶爾有一兩次寫稿倉促了,粉絲都能看出來,說咪蒙,你這篇寫得不夠走心哦。
完全無所遁形啊。
我要是有槍手,粉絲怎麼可能看不出來?!
好多粉絲都說現在不用看署名,都知道哪篇是我的,哪篇不是。
包括評論,我都是自己一條條回復的。
我說過,我把每天的寫作當成跟朋友們聊天。
我難道請一個替身來陪我的朋友聊天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4: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