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叩開免疫之門:帶你前往免疫學的精彩世界 | 周末讀書

[複製鏈接]

633

主題

913

帖子

4153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15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心向祖國 發表於 2016-11-6 23: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賽先生2016-11-06 07:07:41

  

  記著: 柯雨曦

  編輯:李娟。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 秦志海

  秦志海,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百人計劃」研究員,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醫學免疫學博士,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研究領域為抗腫瘤融合蛋白、腫瘤微環境免疫調節機制。

  免疫」最初只是「免除瘟疫」的意思。隨著生命科學研究的深入,「免疫」已涉及到醫學各個領域,是維持健康的基礎。憑藉與生俱來的免疫系統,人體可以清除許多病原體,這就是為什麼疾病常能無葯自愈的原因。然而,免疫系統也能給我們帶來很多麻煩,有些甚至是致命的。腫瘤免疫學家秦志海在德國留學期間就熱衷於科普工作,回國后聯手青年科普愛好者從事科普創作,希望把自己對現代免疫學的獨到見解傳播給廣大讀者。近期,賽先生就《叩開免疫之門》一書對秦志海做了採訪。

  賽先生:您在書中提到「免疫是把雙刃劍」,免疫力低下固然容易讓人被微生物攻擊,免疫力強難道不好嗎?

  秦志海:免疫力也需要平衡,過強反而可能造成自身免疫性疾病,譬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和一些種類的腎炎。事實上,全球每年用於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花費可能已經超過了腫瘤。

  賽先生:外界環境中哪些因素會激活我們的免疫反應呢?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秦志海:感染、損傷和異物侵入等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免疫反應。為了生存,人體進化出了一套免疫系統以防禦病源微生物的侵害。如果免疫系統反應過於激烈,錯誤地攻擊人體自身細胞,就容易造成自身免疫性疾病。譬如,感染引起扁桃體炎后,有些免疫反應可能會引發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些病原體所攜帶的抗原與人體細胞的抗原相似,免疫系統在進化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的精準反應。另外,免疫系統不僅需要一套激活機制,還需要一套有效的抑制機制防止過度反應,來實現正常功能所需的平衡。

  賽先生:人為什麼會發炎?發炎時為什麼會感到不舒服?膿是從哪兒來的?

  秦志海:炎症是人體的防禦反應,不僅僅針對微生物感染,還有由各種物理化學因素引發的無菌性炎症。比如,皮膚在長時間曝晒之後會發紅、脫落,這就是對紫外輻射的一種防禦反應。當外部損傷破壞了組織的連續性之後,無菌性炎症能夠清除組織內的細胞碎片,修復組織。無菌性炎症和腫瘤、自身免疫疾病等許多疾病的發生都密切相關。

  發炎時會有 「紅膿熱痛」的典型特徵。這時血管擴張,免疫細胞滲出,對損傷做出反應。多種叫做炎症介質的化學物質被釋放,加重組織腫脹也會壓迫神經引起痛覺。

  被細菌感染之後,炎症反應發生,細胞裂解,死去的免疫細胞、細菌和組織碎片一同排出,這就是膿。

  賽先生:抗生素除了殺菌外,對免疫系統有什麼影響?

  秦志海:長期使用抗生素可能會抑制免疫系統。對某些人群來說,抗生素還會引發過激的免疫反應,造成抗生素過敏。此外,抗生素對機體的代謝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具體的影響與抗生素的種類有關。

  賽先生:疫苗只能用來對付傳染病嗎?為什麼有些人接種疫苗之後能免疫成功,有些人卻仍舊會被感染?

  秦志海:有一個概念需要注意:免疫反應針對的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大分子,又叫抗原。免疫系統有著驚人的特異性,精準水平達到十幾個氨基酸,可以準確識別一種蛋白質上極微小的一部分。如果識別的是傳染性病原體攜帶的抗原,就可以對付傳染病。除此之外,如果我們設法使免疫系統產生識別腫瘤細胞成分的免疫反應,我們也可以用疫苗對付腫瘤。話說回來,有些腫瘤其實也是由感染病原體造成的,比如著名的勞氏肉瘤病毒和與宮頸癌發病相關的HPV病毒。最近在中國批准上市的HPV疫苗就是針對HPV病毒研發的,通過激發人體對病毒的免疫反應達到防預宮頸癌的目的。

  為什麼有時候防疫會失敗呢?因為人與人之間有很大的多樣性,這使得人們的免疫系統會有極為多樣化的反應。正是這種多樣性使人類作為一個群體能夠不被某一種病原體擊垮。

  賽先生: 過敏是怎麼回事?除了遠離過敏源,臨床上如何治療常見過敏性疾病(比如蕁麻疹、哮喘等)?

  秦志海:過敏是對本不應產生反應的物質如牛奶發生的病理性的免疫反應。它可以說是一種「文明病」:醫療衛生條件過好,免疫系統太少接受操練,反而容易發生過分的反應。西方過敏人群較多,對常見的雞蛋、蜂蜜等都經常會過敏,與這不無關係。

  對常見過敏性疾病,我們可以進行脫敏治療,通過改變劑量、改變途徑(如口服吸入性過敏原)、改變耐受程度等方式治療過敏。當然,也可以用各種免疫抑製劑抑制免疫系統,但長期壓制有可能破壞系統的平衡,甚至造成更嚴重的反彈。

  賽先生: 胖瘦會影響免疫功能嗎?

  秦志海:這種說法與新近的一些研究有關,但這並沒有得到很好的驗證。研究表明免疫功能與細胞脂代謝有關,但脂代謝與個體的胖瘦之間並不存在直接的相關性。一個胖子的脂代謝也有可能比一個瘦子的更加正常。

  賽先生: 環境污染(比如霧霾)是如何影響免疫系統?

  秦志海:我們就以霧霾為例吧。顆粒物被吸入肺部之後會被一種稱為塵細胞的巨噬細胞所吞噬。有些成分難以被細胞消化和代謝,造成組織損傷和炎症。炎症長期難以消除,與組織修復和纖維化之間形成惡性循環,可能造成組織結構改變,甚至導致肺纖維化的發生。除此之外,顆粒物上可能攜帶一些有害的化學物質或病原體,這些都會引起免疫系統的反應。具體任何反應要看顆粒物的具體成分和理化特徵。

  賽先生: 為什麼我們可以把動脈粥樣硬化看作是一種慢性炎症,動脈粥樣硬化不是因為斑塊脫落阻塞血管造成的嗎?

  秦志海:動脈粥樣硬化不是由單純的脂質沉積造成的,而是一種典型的無菌性炎症。高速流動的血液在彎道處衝擊動脈壁,引發內壁損傷。為了修復這種損傷,免疫細胞釋放細胞因子,招募免疫細胞,引起炎症和脂質沉積。吞噬了脂質的巨噬細胞含大量脂滴,稱為泡沫細胞,它們的堆積改變了組織結構,進一步造成炎症,長此以往,動脈粥樣硬化便產生了。

  賽先生:全球有大約4億人是乙肝病毒的慢性攜帶者,為什麼有些病毒攜帶者終身不發病,而有些人卻會發展成肝癌?

  秦志海:一方面,人群有多樣性,每個人的遺傳背景非常不同;另一方面,突變產生的位置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在一個無關緊要的位置和在一個重要位置突變後果迥然不同,所以發病與否也可以說是一種機遇。

  賽先生: 能否談一下您或者其他腫瘤研究者目前的主攻方向和該領域的研究熱點?

  秦志海:免疫和腫瘤之間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就說炎症吧,它可以是腫瘤發生的前兆,也可以遏制腫瘤的產生,一切都要具體分析。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讓我非常感興趣。以往的腫瘤研究關注腫瘤細胞本身,卻往往忽略周圍的環境。腫瘤細胞必須要有適宜的周圍環境才能生長,就像一個社區如果風氣不好就會案件頻發。我們想知道,其他細胞在腫瘤的發生、生長和轉移中起什麼作用。我們不僅關注免疫細胞,也研究成纖維細胞等非免疫細胞。我們知道,良性腫瘤有成纖維細胞形成的包膜,只在原地生長,破壞有限;而惡性腫瘤沒有,會發生極為危險的轉移。是什麼決定包膜是否生成?有沒有可能通過干預腫瘤環境遏制轉移?這些都是我們正在研究的問題。

  賽先生: 您的科研工作已經非常繁忙,為什麼還要抽出時間寫書?您想把這本書推薦給哪些人來閱讀呢?

  秦志海:今天,許多人還缺少科學的思維方式,面對問題往往不能獨立思考得出結論,而是對輿論亦步亦趨,對明顯的科學謬誤和謠言少有分辨能力。正如群體的免疫反應需要有多樣性,我們的社會也需要多樣性,這要由科學的思維來引導大家通過自己的分析對問題得出答案,而非盲目從眾。我希望能在科研之餘為此做一些事情。

  人們讀書的確太少了,讀書竟然成為了一件需要在公益廣告里宣傳的事情,這非常令人無奈。我的書的讀者也許主要會是學生,雖然我希望有更廣的讀者人群。此外,我還為孩子寫了一些科幻作品。現在很多家長會在孩子睡前讀書,如果讀書的過程能在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的同時,讓家長也有所收穫,我會感到非常欣慰。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或許可以使原本不怎麼讀書的人重新拾起書本。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3: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