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看色情作品,好處多還是壞處多?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6-11-1 22: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lare Wilson 發表於  今天16:02

  (譯 / 紅豬)有人說它是腦萎縮、性無能、離婚和戀童癖的元兇。今年四月,美國猶他州還宣布它是對公共健康的威脅。

  它就是色情作品。

  色情作品會使人上癮嗎?

  關於色情作品的提醒不僅來自宗教組織或保守團體,就連曾經擔任《花花公子》雜誌模特和演員的帕梅拉·安德森(Pamela Anderson)也在不久前警告說色情作品具有「腐蝕作用」。

  

  在一周之內,大約46%的美國成年男性和16%的美國成年女性會觀看色情內容。數據來源: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doi.org/bqvf

  然而一項項調查顯示,色情作品對男人可謂家常便飯,女人對它也不太陌生。那麼它真有那麼危險嗎?還是反倒會有一些好處?

  對於色情作品的效應雖然已經有了一些研究,但許多結果卻是互相矛盾的。即使對於相同的研究,辯論雙方也能做出不同的解讀。有人感覺它在威脅社會,也有人認為這種態度和80年代的人們對於恐怖錄像片的緊張一樣沒有必要。

  反色情人士的主要觀點是色情內容會使人上癮,劫持人腦正常的獎賞通路。就像海洛因成癮者需要越來越高的劑量才能達到之前的興奮,色情作品的觀眾也無法再對真正的性愛感到滿足,只能不斷追求越來越露骨的作品——理論上大致如此。

  當然了,對色情作品還有別的擔憂,例如錯誤刻畫了性暴力、性剝削和對性行為的許可。不過反色情運動日益重視的依然是男性的成癮問題。

  反色情人士聲稱,泛濫的色情作品正使觀看者拋下伴侶,去尋找獸奸、強暴和虐童的畫面。蘇格蘭的一些學校警告說,觀看成人影像會導致不舉、強迫和虐待。根據退休生物學講師蓋瑞·威爾遜(Gary Wilson)的說法,「這樣的升級(escalation)在研究中反覆出現。」威爾遜也是《當大腦沉迷色情》(Your Brain on Porn)一書以及同名網站的作者。

  那麼色情成癮是真實的嗎?威爾遜引用的幾項研究表明,觀看大量色情作品的人和其他人的腦部活動有顯著分別,而那些出現分別的區域也正是吸毒成癮者與常人不同的區域。

  不過,雖然有研究顯示色情作品的觀看者對性線索的反應格外強烈(PLoS One, doi.org/bqvh),也有研究顯示他們的反應反而較低(Biological Psychology, doi.org/bqvj)。不管是哪種情況,這都無法證明是色情內容改變了你的腦。也許易受色情吸引的人本來就有不同的腦。也許是他們本身性慾較強,而這又可能是由生物學差異造成的。

  或許我們不必訴諸腦部掃描,而是應該詢問色情作品的觀看者是否經常出現不舉和升級、或者他們的行為是否類似吸毒成癮者。

  威爾遜在最近與人合寫的一篇綜述中指出,當前年輕男子的性無能比例已經高過了任何時代——有些研究將這個比例定為33%,而在互聯網上出現免費色情內容之前,這個數字只有5%。(Behavioral Sciences, doi.org/bqvk)

  不過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克斯廷·米歇爾(Kirstin Mitchell)卻提醒說,比較不同時期的性無能研究可能會導出錯誤的結論,因為它們未必在使用相同的定義。

  色情是種流行病嗎?

  米歇爾指出,年輕男子偶爾「表現不佳」是正常的,那往往是精神緊張或酒精所致,因此在研究中必須界定「無能」的嚴重程度。「這類綜述的作者有可能只挑選對自己有利的研究。」她說。

  米歇爾是「全國性態度與生活方式」(NATSAL)項目的運營者,那是對人類性行為的最大規模研究之一,每十年在英國開展一次。最近的一次是2011年,研究發現16至21歲的男性中最普遍的性問題是早泄,只有3.3%報告自己的不舉到了「痛苦」的程度。(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doi.org/bqvm)   

  之前的兩項調查並沒有將這個問題的答案和年齡聯繫起來,因此我們不知道這個數字是否有所增加,但就算有,這也顯然只是一個小問題。「我覺得誰也不會主張3.3%的發病率就算是流行病了。」米歇爾說。

  不過升級問題倒是真的,有一項調查訪問了434名男性,主要來自法國和比利時,結果顯示他們近半數看過「之前不感興趣,甚至覺得厭惡」的圖像。(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doi.org/bqvg)

  「他們的腦可能確實發生了和成癮有關的變化。」威爾遜說道。然而這一點同樣是模糊的——回答「是」的男性也許只是碰巧看見了不堪的圖像,又或者只看過幾次。我們無法斷定他們是不是真的喜歡這些題材。

  那麼成癮又如何呢?對成癮的一般定義是,某種行為開始對一個人生活的其他方面產生了負面影響(比如工作或戀愛),他想要停止或減少這種行為,卻難以改變。「當大腦沉迷色情」之類的網站上充斥著許多男性的自白,他們的行為都符合這些標準。

  另一個戒色網站NoFap宣稱每月都有約100萬用戶訪問。

  

  有6%到28%的男性觀看者把這個習慣說成是「心理問題」。數據來源: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doi.org/bqvg

  但是要確定成癮現象的普遍程度,我們需要隨機抽取色情內容的觀看者,而不是只關注那些尋找戒色網站的人。之前的調查顯示在所有男性觀看者中,自認為有「心理問題」的用戶在6%到13%之間。法國/比利時的那項研究得出的比例是28%,屬於異常值,不過這也有可能只體現了最近的增長。

  大衛·利(David Ley)是一家名叫「新墨西哥方案」(New Mexico Solution)的戒癮診所的主任,他說在一般情況下,色情內容本身都不是問題,人們在觀看內容后產生的負疚感才是。「一項又一項研究顯示,自認為成癮者觀看的色情內容並不比其他人多,只是他們的價值觀和觀看行為產生了衝突。」

  不管怎麼說,有人就是對自己的觀看頻率感到不快。但這是否就表示我們應該考慮限制色情的呼聲呢?

  對許多人、也許是大多數人來說,從色情內容中得到的好處都要大於坏處——這是一項對大約700名丹麥異性戀男女的研究中得出的結論。男女兩性的研究對象都認為,大體來說,色情作品對於她們的性生活、性知識乃至整個生活都是有幫助的。(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doi.org/bs7537)

  「能做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情總是好的。」澳洲詹姆斯·庫克大學的丹·米勒(Dan Miller)說道,他在一項對470名男性的調查中也發現了類似的結果,這項研究尚未發表。他指出,觀看色情內容能使一些男同性戀者感覺自己並不孤單。

  米勒還發現異性戀男孩經常觀看色情內容的年齡有提早的趨勢,在他的這項調查中最早的一例是15歲。他因此提出對青少年的教育十分重要。「但那不能是傳教式地宣揚色情的壞處」,而是要說明色情作品未必忠實表現了真實的性和戀愛。

  換言之,我們可以評判色情作品對於社會的刻畫和影響,但是不必把它誇大成一場健康危機。

  「有人認為色情正在毒害自己的生活,我不會貶低這種想法;但是要說色情會毀滅社會,我還沒有看到多少過硬的證據能夠支持這種論調。」米勒說道,「我覺得大家都應該冷靜一點兒。」 (編輯:游識猷)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22: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