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經典遺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0-27 01: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歷史上十大名人經典遺言,雖然這些遺言只有短短几個字或幾句話,但卻打動過無數讀者的心,或遺憾,或無奈,或不甘,或豪邁……下面我們不防來看看其魅力所在。

  

  1、周瑜:「既生瑜,何生亮。」

  東漢後期,曹操稱雄一方,向北滅了大敵袁紹統一北方,之後又滅了大大小小數個諸侯。

  劉備為了自己的勢力也在不斷努力,卻敵不過曹操。謀士諸葛亮提出連孫抗曹,被劉備採納,終於在赤壁大敗曹操……

  周瑜想要一舉佔據曹操的荊州勢力,但卻被聰明的諸葛亮搶了先。周瑜不甘心,幾次追要荊州,卻又總是無功而反。他甚至想到了美人計,但反被諸葛亮識破,搞得陪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三番五次地失敗,聰明的諸葛亮卻認為不夠,又在信中譏諷周瑜。終於,隨著一聲「既生瑜,何生亮」的嘆息,周瑜去了!

  以上就是「既生瑜,何生亮」的來歷。當然,現在,這句話的寓意已經引申為嘆息一山還比一山高了。

  「既生瑜何生亮」的言論為君子所不齒,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正確的心態。面對一個才能和智謀都高過自己的人,周瑜不是去討教,而是嫉妒、想方設法地爭鬥甚至陷害,這種不好的心態終究使自己心愿難遂、英年早逝。

  試想,如果他能以一顆謙虛誠摯的心去接納諸葛亮,中國歷史上豈不多了一段佳話?

  

  2、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氣世上無人可比。可是這個時代對我不利,我的烏騅馬再也跑不起來了。烏騅馬不前進我能怎麼辦?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麼辦呢!

  這是楚霸王項羽在進行必死戰鬥前夕所作的絕命詞。在這首詞中,既洋溢著無與倫比的豪氣,又蘊含著滿腔深情;既顯示出罕見的自信,卻又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嘆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現出如此豐富的內容和複雜的感情,真的可以說是一個奇迹。

  項羽是在秦末舉兵反秦,輝煌的戰功、無雙的勇氣、傑出的才能,使他成為反秦群雄的領袖。但在秦亡以後,他與劉邦之間又展開了殘酷的戰爭。這場戰爭,以項羽的失敗而告終。

  作這首詩時,項羽被包圍在垓下,糧盡援絕。項羽知道自己的滅亡已經無可避免,但他沒有留戀,沒有悔恨,甚至也沒有嘆息。他唯一憂慮的,是他縶愛的、常陪伴他東征西討的美人——虞姬。

  作為一位眾望所歸、叱吒風雲的義軍領袖,其強弩之未竟然不僅於戰無計,而且連自己的愛妃也保護不了,這是何等震撼人心的悲哀!

  總是被項羽和虞姬那段千古流傳的凄美的愛情故事感動。一個力拔山河、頂天立地的英雄在四面楚歌的時候,沒有想到他的江山,竟然只念念不忘他的駿馬與愛妃。也不枉虞姬為他自刎身亡。

  不以成敗論英雄,項羽雖然是一個失敗者,可他的故事千古流傳,他的這首《垓下歌》亦成為千古絕唱。

  

  3、陸遊:「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遊是我國文學史上熠熠閃光的詩人,也是憂國憂民的政治家。

  他的一生是在宋金對峙中度過的。從童年開始,他看到的是疆土淪喪、山河破碎,因此,收復中原、重整河山便成了他揮之不去的心結。儘管他官職不高,但「位卑未敢忘憂國」,只要有機會,他都上書言事。一旦有勝利捷報,他便涕淚滿頤,欣喜若狂。

  但是,南宋統治集團醉生夢死,苟且偷安,積極抗金的陸遊屢遭貶斥,幾起幾落。雖然仕途蹭蹬、命途多舛,但他並不消沉頹唐,個人榮辱從未放在心上,只念念不忘請纓殺敵,雖已是桑榆晚景,但豪情不減當年,這是何等高尚的情懷!

  而直到嘉定二年底,85歲的陸遊撒手塵寰,齎志長逝,中原仍未恢復。易簀之際,他寫下了那首千古絕唱:「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念念不忘的仍是他深深愛著的國家!

  

  4、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被綁,北去見元世祖的途中,寫下了著名的詩句《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元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麼鬼話!」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5、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這是屈原放逐后和漁父的對話,顯示出屈原的忠君愛國的崇高品質。大家都污濁,只有我一個人清廉;大家都沉醉,只有我一個人清醒。這就是被放逐原因。

  這話聽起來似乎很離奇。但仔細一想,這真是亘古不易的道理。試想,大家都腐敗,大家都沉醉,又怎能容得一個清廉、清醒的人呢?被排擠、被放逐,還要落下姦邪的罪名。

  短短的兩句話,把楚國的昏庸、腐朽概括得淋漓盡致。從另一個方面,則又把屈原的忠實、高潔對比地顯示了出來。

  魯迅先生曾經說:「在一個已經完全封閉的屋裡,氧氣都快用完了,眾人皆睡我獨醒,也許把他們叫醒會令這些人悶得痛苦,但要是所有人都醒了,誰說一點衝破悶屋子的希望呢?至少,這也是屈原『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義吧!」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是一個偉人的無奈。隨波逐流者易,出淤泥而不染者難。

  屈原這震撼人心的詩句,曾使歷代無數文人為之感傷,為之辛酸,為之解脫,為之欣慰。它凝聚的,是中國文人的個性精神和人格魅力。

  

  6、阮玲玉:「不死不足以明我冤。」

  阮玲玉(1910——1935),中國早期影星,1910年4月26日出生於上海,因為當工人的父親早逝,孩童時代就隨母為人幫傭。母親節衣縮食,讓她上學讀書。1926年,為自立謀生,奉養母親,她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處女作《挂名夫妻》,從此踏入影壇。

  阮玲玉端莊大方,清麗脫俗,表演才華橫溢,光芒四射,達到了中國無聲電影時期表演藝術的最高水平,贏得廣大觀眾由衷的傾慕。

  然而,這位卓越的女演員婚姻生活十分不幸。1935年,封建惡勢力利用有關她的婚姻訟案大作文章,造謠中傷,把一桶桶髒水潑到她的身上。她不堪被辱,留下「人言可畏」四字。

  阮玲玉的死因真的是人言可畏嗎?一句人言可畏把所有的人都解脫了,一句人言可畏把阮玲玉的死歸咎於小報記者,歸咎於無聊的小市民,所有的當事人都乾淨了,都沒有關係了。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新的歷史資料的披露,特別是當年的一些當事人,當他們進入晚年的時候,為了求得自己良心的安寧而打開了自己記憶中封存的那些資料。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阮玲玉的死不僅僅像我們當初以為的那樣是人言可畏。

  

  7、譚嗣同:「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譚嗣同(公元1865-1898年),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他的父親譚繼洵,官至湖北巡撫。

  譚嗣同幼年時期,因家庭環境特殊,受了封建倫理道德的壓抑,養成了他的反抗思想。他不守封建家庭的常規,四齣遊歷,也接受了一些西方的新知識,對康有為十分敬仰。

  中日甲午戰爭后,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以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為首的維新派,代表著民族資產階級上層和開明紳士的政治要求走上歷史舞台,主張在不動搖封建階級統治的前提下,實行君主立憲制,發展資本主義,以挽救民族危機,使國家富強。

  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運動)失敗后,以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派大肆迫害維新派人士。譚嗣同不願出逃避難,毅然決定以自己的熱血喚醒民眾。在獄中他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絕筆詩。其中一句就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譚嗣同說這話意思是有心支持政府變革中國體制,使中國由弱變強,但守舊勢力的強大讓他有心無力。譚嗣同反對愚忠,他不是為變法失敗而死,更不是為滿清光緒而死,他是為自己信仰而死。

  

  8、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夏明翰,字桂根,生於湖北秭歸縣,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革命活動家。1928年農曆二月二十九日,夏明翰在漢口余記里慘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時年僅28歲。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這首大義凜然、氣壯山河的戰鬥詩篇,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無產階級革命家夏明翰,在1928年3月20日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前,在刑場上奮筆寫就的共產主義戰歌。這首詩是戰鼓,是軍旗,激勵著千千萬萬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為革命理想而前仆後繼,一往無前!

  

  9、孫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孫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建立民國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於孫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認識西方世界較深,通曉外語,有醫生學歷,在中國內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數外國人視為革命領袖。

  而在國內,多數革命者也認為他的聲望與能力足以成為革命組織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孫中山在武昌起義后順利被選為臨時大總統。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逝世前,仍不忘國家安危,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遺言。

  

  10、王成:「為了祖國,向我開炮!」

  看過電影《英雄兒女》的朋友,應該對這個鏡頭有印象:硝煙瀰漫的高地,面對漫山遍野往上爬來的敵軍,志願軍戰士王成怒目圓睜,對著報話機,大聲呼喊:「為了祖國,向我開炮!」

  指揮員為之震驚、激奮。接著大炮齊射,在滾滾濃煙中,王成興奮喊著:「打得好,再近一點!」大炮繼續轟鳴,為英雄唱著讚歌。

  「為了祖國,向我開炮」,開炮,意味著粉身碎骨,但為了祖國,王成心甘情願。這裡沒有一點私心雜念,真可謂「生命誠可貴,祖國價更高」。

  正是有了這種精神的鼓舞,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專家、學者如水流千里歸大海,紛紛回歸祖國,與祖國同甘苦共患難,為國家貢獻力量。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0: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