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平定三藩之亂中起到重要作用——綠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9-23 23: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什麼是綠營?

  綠(lù)營,清朝國家常備兵之一。順治初年,清朝在統一全國過程中將收編的明軍及其它漢兵,參照明軍舊制,以營為基本單位進行組建,以綠旗為標誌,稱為綠營,又稱綠旗兵。

  全國綠營兵額總數時有增減,在咸豐以前大約六十萬左右,較之八旗兵多三四倍。在清朝前期,尤其是在康熙初平定三藩之亂及在乾隆中葉以前的歷次戰爭中,綠營都曾起到重要作用。

  

  

  綠營武備

  綠營兵多數為步兵,但亦有馬兵與水兵,常用武器有刀、槍、矛、箭這些冷兵器,但也有如鳥槍、銃槍、抬槍甚至大炮的熱兵器。

  

  綠營朴刀

  朴刀出現於宋代,到了清末前後,才被廣泛使用。其起源的原因,有人認為是當時民間不許保存長兵器,於是有人把大刀改為短把的朴刀,戰鬥時再在加柄。

  宋代禁止民間擁有兵器。《宋會要輯稿》中說,「著褲刀」,即掛在褲子上的刀,因為人們日常需要使用而不能禁止,於是朴刀得以成為唯一的合法民間武器。

  因此,在《水滸傳》中,有關各路英雄使用朴刀的描寫隨處可見。就其起源而論,與其說是把大刀的柄縮短,以適應近戰的需要。

  莫如說是為了應付民間不許保存長兵器,而把大刀改為短把的朴刀更符合歷史實際。這種朴刀多在民間使用,但是在清朝,卻破例地把朴刀納入軍隊的指定兵器之中。

  

  綠營片刀

  

  

  

  

  綠營船尾刀

  

  

  

  綠營窩刀

  通長三尺四寸二分,形如佩刀。

  

  

  清朝刀劍(部分)

  職官佩刀,實則中國明清官方佩刀,刀柄例用纏繩,綠色纏繩為高階武官佩用

  

  清代長柄配刀,清刀大多為中碳鋼,少數含有錳鋼。經過十二道工序研磨,加上後期退火,淬火,回火等製作,具有一定的韌性和強度,切削性良好,相傳太宗征討朝鮮時,清軍的佩刀很多時候能把朝鮮兵的配刀攔腰砍斷。

  

  牛尾刀,俗稱單刀,清代例為捕快衙役,鏢師及江湖豪客所用,中前期軍旅少用,有也只是民團鄉勇配備,非正規軍制式武器。

  

  圖為清中期佩劍,此劍刃長72厘米,厚0.8厘米,從厚度及長度來看,有實戰功能。此劍裝具紋飾為陰刻,鏤空龍紋,劍身兩側也浮雕龍紋,睚眥形態渾厚,然而無論做工還是氣勢,均已不如前期。也許是受到西洋刀劍造型的影響,其劍尖也變得尖銳。

  ②③清中期民造劍的劍柄,無論木雕還是鐵質,均做工精細,比例適度,造型舒展。

  ③清中後期民造刀刀鐔。正面陰刻有蓮花、八寶等寓意吉祥的圖案。背面刻有使用者或製造者的銘記.反映了當時民造刀劍製作的水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4: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