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是什麼催生了中國明星「天價片酬」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9-8 04: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第一財經

  一個真人秀節目動輒上千萬元的明星出場費,一線明星拍攝一部電影的片酬幾千萬元是「基本款」。這幾年,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的快速發展,影視明星天價片酬、電影票房造假等問題在引發輿論熱議。

  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分組審議電影產業促進法時,有建議指出,應通過稅收等方式讓明星「天價片酬」回歸理性,讓資金更多投向劇本創作等環節,以提升電影質量。對於票房造假現象,也有建議提出應加大處罰力度,建立行業「黑名單」。

  不過,對於天價片酬的管理真的這麼簡單嗎?當一個劇組將大部分預算都砸在某幾個一線演員身上時,其幕後製作團隊的薪酬就少得可憐了,且必然會被迫壓縮其他成本支出,導致很多「雷劇」的產生,已然成為一個行業難題。

  

  野蠻生長的片酬

  近日,電視劇《如懿傳》的製作方開出1.5億元的天價聘請男女主角引發輿論熱議,天價片酬現象在電影行業同樣存在。在「不差錢」的中國電影市場,影星片酬不斷刷出新高度,動輒數千萬的酬勞讓不少導演和製片方叫苦不迭。

  騰訊視頻版權合作部總經理韓志傑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就在三年前,當時最大的劇《甄嬛傳》一集售價大概也就30萬,同級別的劇在去年價格漲了10倍,頂級的劇今年漲了30倍。這背後很大的原因是成本上漲,而演員成本上漲首當其衝。

  慈文影視董事長、總裁馬中駿向記者表示,近年來,演員的價格確實普遍上漲,報價三四千萬的演員大有人在,這個數字在前兩年就算是見頂了,然而現在更高的已經過億了。當然,導演、IP(知識產權)等方面也有上漲,其中不乏一些並不是很知名的演員,也跟著報很高的價格,普遍引起了行業的成本上漲。對於這樣的情況,下游需要理性看待。

  「影視產業近年來高速發展,推動了演員等價格快速上漲,同時,我們缺乏一個合理的價值評估體系,如果一方面價格上漲了,另一方面卻沒有公平合理的價值評估體系,價格亂象就會出現。」打造出《如懿傳》、《虎媽貓爸》的金牌製片人黃瀾表示。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了解到,一個演員最初可能是幾萬元片酬,但隨著知名度的上升,其身價可以在短短數月或一年內上漲到數百萬元,如果一夜爆紅則會更高。行業目前缺乏一個靠譜的演員價值評估體系,很多價碼都是經紀公司自己喊出來的,若投資方不願意給,該知名演員就不會參與演出。一些製片方有時候為了獲得一個具有號召力的演員會不惜天價邀請其出演。在娛樂圈,演員的圈內等級分得很清楚,一線、二線或是小花旦等,同等級別的演員之間會互相參考價格,一旦有一個演員拍電影的價碼從800萬元漲到1000萬元,則同等級別的演員也會同樣水漲船高。

  

  幕後製作難提升

  很多預算還不僅僅砸在演員本身上,其所帶來的相關人員也都要由製片方承擔費用。曾經有一位靠家庭倫理劇走紅的二線花旦女演員,一個人進劇組就帶來了6個工作人員,其出行費用都要製片方支付,即便小到一罐汽水都需要劇組報銷。

  一些頗有名氣的演員拍攝電視劇,一集的價格高達幾十萬元的也比比皆是,一部長度30集~40集的電視劇,光是砸在知名演員身上的費用就可能佔到總成本的一半甚至2/3。

  根據業內不完全統計,天價片酬之下,製片方預算的50%~80%甚至更多都集中砸在幾位知名演員身上,而只有小部分預算是給予幕後團隊的,包括非常重要的編劇和後期製作等。而一部影視作品是否成功,其最基礎的核心在於好的劇本,若劇本不佳則再好的演員也「回天無力」。可惜,過多預算給予知名演員后,真正需要著力打造的編劇和後期團隊獲得的薪水很低,這也造成很多編劇或改行或隨意編寫劇本,而一些特效製作也因預算吃緊而降低操作要求,導致「雷劇」和「五毛特效」作品層出不窮。

  本報記者通過對愛奇藝和迪士尼等方面的採訪了解到,海外很多製作團隊都明白一部影視作品的核心基礎是劇本以及圍繞劇本所展開的幕後製作,迪士尼的劇本要經過無數次修改,管理流程極其嚴格,也給予編劇很大的尊重和相應的酬勞。在韓國,很多編劇被尊稱為作家,即便是宋仲基這樣的韓國一線演員,其面對編劇也非常謙虛。而不少美國電影公司更是願意將更多預算投入到後期特效製作上,有時候會為了一個皮毛或光影效果斥巨資開發軟體。相對而言,他們並沒有把最大比例的預算集中投在幾個演員身上。

  例如韓國演員宋仲基出演電視劇《太陽的後裔》的片酬遠遠低於國內一些知名度不如他的演員,其為韓國旅遊形象所做的一些代言,甚至是沒有酬勞的。

  

  堵與疏

  8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分組審議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時,不少人建議限制明星「天價片酬」。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孫寶樹認為,目前國內當紅演員的片酬佔到電影製作成本的50%甚至更多,大大超出國際標準。應制定片酬管理制度,控制演員的人工成本,以保障電影質量,「電影製作成本過分向演員尤其是明星演員傾斜,勢必會嚴重影響電影製作中編劇、布景、配音等相關製作環節的經費,導致電影空有明星陣容,而在故事情節、拍攝水平等方面的質量日益下降。因此,建議在本法中制定電影片酬管理的有關辦法,規範電影市場片酬行為,合理控制電影製作的人工成本,以保障電影製作的質量和水平。」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張平提出,應該通過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方式限制明星片酬。「現實中演員很少甚至從來不繳所得稅,經紀人同製片方商談片酬從來都是稅後收入。首先,應該對演員片酬納稅問題嚴格規定,製片方替演員納稅不合理也不合法。第二,建議一線影星片酬不得超過電影製作成本的20%或30%,一旦超過就應該大幅增加稅收。」

  韓志傑表示,雖然目前明星片酬上漲很大程度上還是龐大的市場需求和一線明星稀缺導致的,這給上游內容製作產業提出一個要求,需要大膽起用新人,承擔起為行業培養新人的責任,而不是一味為了避免風險,大把燒錢任用一線明星。此外,觀眾也需要提高審美水平,不能一味追求一線明星的影視作品,而要對作品本身的藝術品位有一定鑒賞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3: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