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西西伯利亞上演炭疽災難片一頭解凍馴鹿屍體或是罪魁禍首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6-8-9 22: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西西伯利亞上演炭疽災難片,一頭解凍的馴鹿屍體或是罪魁禍首

  2016-08-09科研圈

  西伯利亞不合時宜的溫暖融化了積雪,一頭死於75年前那場瘟疫的馴鹿屍體可能成為炭疽爆發的罪魁禍首:超過90人入院,2500頭以上的馴鹿死亡。瘟疫在鹿群中蔓延,大批涅涅茨土著居民被疏散。牧民們可能將被隔離至9月。人類可能需要更仔細評估全球變暖和極地開發可能導致的凍土融化的後果。

  

  (圖片來源:http://siberiantimes.com/other/o ... -half-are-children/

  來源 華盛頓郵報

  撰文 Ben Guarino

  推薦&編譯 劉小鷗(挪威科技大學北極斯瓦爾巴中心研究生)

  審校 吳倩

  一股熱浪襲擊西伯利亞,炭疽隨之而來。

  今夏俄羅斯西部亞馬爾半島(Yamal)凍原的溫度急劇上升。縱觀西伯利亞,一些地區氣溫比往年高出10華氏度(約5.6攝氏度)。在野外,大的植物形成的泡沫從融化的永久凍土中冒出——包裹著甲烷或水。創紀錄的大火在俄羅斯草原蔓延。

  這種不合季節的溫暖導致的更異常現象之一是,長期休眠的細菌似乎恢復了活性。炭疽自1941年來首次襲擊了西西伯利亞。據 7 月 28 日《西伯利亞時報》(The Siberian Times)報道,已有包括4名兒童在內的13名亞馬爾半島的游牧民入院治療。野生動物受到的影響更大,逾1500頭馴鹿感染。(據《西伯利亞時報》8月2日最新消息,入院人數已達90人,其中有超過54名兒童。目前已有20例確診病例,一名12歲男孩在食用染病馴鹿肉及飲用其血液后感染,並成為首例死亡病例。同時該區域馴鹿死亡數量也已上升至2500頭。——譯者注)

  

  涅涅茨人以打獵、馴養馴鹿為生。他們一般在凍原上不斷遷徙,喜愛生吃鹿肉飲用鹿血。

  (圖片來自於《西伯利亞時報》:http://siberiantimes.com/other/o ... eria-say-officials/

  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NBC News)消息,此次疫情的源頭被認為是一頭死於75年前那場瘟疫的馴鹿屍體。由於屍體解凍,細菌恢復了活性。瘟疫在鹿群中蔓延,大批涅涅茨土著居民被疏散。牧民們可能將被隔離至9月。

  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區長 Dmitry Kobylkin 已宣布全區進入緊急狀態。上周二,據美聯社(AP)報道,Kobylkin 表示已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封鎖該區域。「現在最重要的是我們同胞的健康安全,包括馴鹿牧人和參與隔離檢疫的專家。」

  炭疽已在俄羅斯爆發數次,包括1979年軍事設施泄漏事件(譯者註:即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炭疽泄漏事件。1979年4月,葉卡捷琳堡市一軍事設施中的炭疽桿菌意外泄漏,確切傷亡人數尚無法得知)。在亞馬爾半島以南,源於牲畜傳播的炭疽疫情鮮少發生。《西伯利亞時報》報道,2012年曾有一名俄羅斯男子喪命於此。

  從古老屍體上復甦的殭屍細菌可能聽起來很像電視劇,但這並非科幻片。

  例如炭疽桿菌就是耐寒細菌。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of Missouri)細菌學家 GeorgeStewart 介紹說,在寒冷環境下,桿菌蛻變成芽孢形態。它們擅長持久戰,耐心等待土壤中溫度升高。一旦溫度達到閾值,它們就會變回能移動的狀態,並且能夠傳染。

  在密蘇里州,相比於消費者,炭疽讓農牧民更感到棘手。「炭疽對牛更是個威脅。」 Stewart 表示,「牛在進行吃草、喝水那些日常活動時,都可能接觸到芽孢而被炭疽殺死。」

  但俄羅斯北部的情況有些不同。如果古老馴鹿屍體與此次爆發之間的關聯被確認,科學家多年來對炭疽的擔憂也將進一步加深。2011年,俄羅斯科學院(RussianAcademy of Sciences)的兩位研究人員曾在《全球健康行動》(Global Health Action)上發表文章(題為《凍土融化可能影響東西伯利亞歷史上的牛埋葬場》,由B. A. Revich與M. A. Podolnaya聯合發表於2011年11月21日《全球健康行動》——譯者注),評估了炭疽在雅庫特(Yakutia)爆發的必要條件。雅庫特位於亞馬爾半島以西,那裡有超過200片埋葬場掩埋著死於炭疽的牛。

  早在2007年就有研究指出,炭疽芽孢預計在永久凍土中可保持活性達105年。當掩埋深度增加,細菌或可休眠更長時間。氣象學數據同時表明,雅庫特地區的溫度正在上升。

  科學家警告,「永久凍土融化的後果是,18、19世紀受到致命感染的帶菌屍體又將重見天日,尤其是在掩埋這些屍體的埋葬場附近。」他們總結,需要監控埋葬家畜的地方,同時「公共衛生部門應該隨時保持警惕。」

  

  俄羅斯生物防護部隊正採取行動,高溫焚燒受感染的馴鹿屍體。(圖片來源:俄羅斯24新聞頻道亞馬爾(Vesti Yamal),http://siberiantimes.com/other/o ... eria-say-officials/)。

  炭疽桿菌並非唯一一種存在於永久凍土中的細菌。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of Florida)地質學家 ThomasS. Bianchi 在10月的《對話》(Conversation)雜誌中寫道,北極變暖將為嗜冷細菌提供更多有機物。儘管有機物十分古老,但似乎仍能被現代細菌消化。同時,隨著微生物不斷消耗凍土,排放出二氧化碳,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將進一步增加。

  永久凍土下的秘密

  永久凍土封存著大量古老的微生物,其中很多仍具有繁殖能力。目前已知的北極最古老的永久凍土約三百萬年,而南極的則可達五百萬年。

  2013年,俄羅斯科學家Anatoli Brouchkov及其團隊宣布在西伯利亞馬蒙托瓦山(Mamontova Gora)的永久凍土樣本中發現並分析了約350萬歲的桿菌F(Bacillus F)。更令人驚訝的是,2015年9月《西伯利亞時報》曾報道,Brouchkov公開表示他已為自己注射這種細菌,並聲稱在注射后的兩年從未患過感冒,且覺得有源源不斷的能量能夠更加賣力工作。儘管他也承認,這並不是個嚴謹的科學實驗,仍需通過更科學的手段證實這種細菌的作用。

  

  西伯利亞闊口罐病毒(Pithovirus sibericum),因形似古希臘羅馬的雙耳細頸陶罐(amphora)而得名。(圖片來源:http://www.sci-news.com/biology/ ... nt-virus-01791.html

  同時,科學家也已從凍土中分離出仍具有感染性的病毒,包括2014年法國一研究團隊在西伯利亞凍土中發現的巨型病毒,西伯利亞闊口罐病毒(Pithovirus sibericum)。這種病毒年齡超過三萬歲,即可追溯至史前晚更新世(Late Plestocene)。雖然它人畜無害,但已被證實能夠感染阿米巴變形蟲(Amoeba)。它的發現表明,病毒能夠在凍土中「存活」超過三萬年。人類可能需要更仔細評估全球變暖和極地開發可能導致的凍土融化的後果。同時,這種病毒的繁殖方式與天花病毒(smallpox)相似,我們需警惕,那些認為已被消滅的病毒可能再次「復活」。

世人皆醉我獨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08: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