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穿越到古代,真的都可以三妻四妾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8-4 22: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討論到這個話題,是因為我昨天在群里和一個年輕小伙的聊天。他說:「我覺得還是古代好!至少男人可以三妻四妾!」。

  我問他,一個現代單身狗,25了還是處男的男人,怎麼會覺得自己到古代就一定是像韋小寶那樣的人生贏家呢??

  

  然後他振振有詞:「因為古代戰爭多!所以男少女多!必然是一夫多妻制啊」。

  但是很可惜。我得澆醒他們的幻想。

  首先,2015年的中國的男女比例是105:100,但在新生兒中,這個比例是113:100,這意味著2015年出生的男性,會有不少人必須更多的考慮涉外婚姻或者姐弟戀。情況已經很嚴重了對不對?

  下面看看明朝的統計。

  

  

  而上圖是明代四川省的人口統計,大家可以看到,男性總共有183萬人,而女性只有127萬人,男女比例到了144:100。即使施行嚴厲的一夫一妻制度,也有56萬人,也就是30%的男性找不到老婆!(插一句,今天的四川人口比例是107:100)

  而我們知道,富人除了娶妻外,還可以納妾和買丫鬟,光是在現代人看起來很差勁的縣官,平均家眷數目就在30人以上,其中必然大量是女性。所以在這樣的時代,我說古代可能有50%的男性找不到老婆,還真的有可能。

  而且這還不僅僅是四川一省的情況,看看明代上海的數據吧。

  

  我們看到,明朝朱元璋,朱棣時期的上海男女比例是110:100,比今天中國更嚴重,但也在可以理解的範圍內。但到了明朝中期的正德年間,隆慶年間,這個數字變成恐怖的200:100,甚至400:100!

  現代歷史學家一般認為明朝中期后的人口統計數據不太靠譜有虛報和漏報的問題,但總的來說,在古代男比女多是大多數時候的正常現象。

  也不僅僅是宋朝如此,更早的商朝考古也證明了這一點:

  在分析殷墟商代後期王邑「中小平民墓的幾批人骨年齡、性別鑒定報告」后發現:殷墟王邑的人口性別構成是以青壯男性為多,女性以青年為多,壯、中、老三個級別女性呈急劇減少趨勢,男女性別比為183:100,男性人數大大高於女性。

  所以明白了吧,古代社會其實是個男女比例更懸殊,窮人更沒有機會結婚的時代,大多數窮人努力掙扎著活到成年,然後到40多歲就這麼悄然死去。能結婚的都是幸運兒。而這樣的窮人比例絕對不會少!

  清代一個小妾的價格多半在80兩到300兩之間,而一般市民家庭年收入在30兩左右而且基本沒有剩餘。

  

  在古代那種環境下,富人每娶一個小妾,用一個丫鬟,實際都可能是在造就一個精力無處發泄憤怒的潛在造反者。

  就連古代一些開明的統治者都認識到這個問題,比如明朝曾經規定,只有年滿40歲且沒有兒子的人才可以娶妾。當然這法規執行不執行得下去就再說了。

  知道時事的人會說,那今天的男女比例失調,很大緣故是重男輕女又有了B超,那古代是怎麼回事?

  長嘆一聲,古代是沒B超,但有普遍的殺嬰行為啊.......

  其實就算是不殺嬰,按照中國人男性可以繼承香火的理念,在惡劣的生存條件下,也必然優先保男性捨棄女性。

  而在這種極其恐怖的男女比例下,富人還可以多娶妻再娶妾,現在明白階級鬥爭是怎麼來的了吧?

  所以我們現在可以更深層次的理解一些古代故事了

  

  為何戲劇里有那麼多富人強搶民女 導致窮人暴力反抗的故事呢?

  為何富人們把自己玩剩下的丫頭許配給奴僕為妻,這奴僕會感謝涕零?

  我們可以好好想想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2: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