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比起他們,分不清王珞丹白百何的你真的不算臉盲症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6-7-2 23:53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臉盲症,又稱為「面孔遺忘症」,在全球範圍內較為普遍。該癥狀表現一般分為兩種:患者看不清別人的臉;患者對別人的臉型失去辨認能力。目前,國內還沒有醫療機構可以對臉盲症進行專門的治療。

  

  //

  近日,記者走近了一個百餘人的「臉盲症」群體。季強,面對面看著父親的臉,卻跟著旁人一起叫了聲「叔叔」;景岷,女友換了髮型,他馬上把她當成了陌路人……

  為了不再出現類似尷尬,臉盲者不斷自我開發出新的認人技能。他們可能會觀察你臉上的一顆痣、衣服顏色、走路姿態和氣場,甚至有人為了一眼認出老闆,還專門用手機記下:「大boss,金邊眼鏡,瘦,高個」。

  

  一個特殊的群體父親距他2米遠 他跟朋友一起叫「叔叔」

  季強,四川人,今年22歲。幾個月前,他第一次聽說「臉盲症」,在網上搜集相關資料,再經過測試后,他確定自己患有較為嚴重的臉盲症。

  因為從小分不清人,季強隔三岔五就會遇到尷尬。大街上,有人主動打招呼,他要麼低著頭匆匆而過,要麼迷茫的問對方是誰。「什麼?你又認不得我了?你說我們一起喝了好多次酒了!」對方常常驚詫。

  次數多了,他被人誤解為「不尊重人」。「我只要一看到臉,就是虛的,看都看不清,更別說分辨是誰了。」季強說,讓他疑惑的是,他的視力並沒有任何問題,甚至還能玩「大家來找茬」遊戲,但一涉及到人臉,哪怕是動漫人物,他都無法分辨。

  有一次,季強和幾個朋友坐在小區樓下花台上閑聊。季強很早就注意到一個人朝他們走來,但認不清是誰。這人走近時,幾個朋友同時起身,他也跟著站了起來。「叔叔好!」朋友喊道。季強靈機一動,也跟著叫了聲「叔叔」。這下,旁邊的朋友都偷偷笑了起來,一個朋友還戳了戳他:「他是你爸啊」。季強這才反應過來,「當時我爸離我不到兩米,氣氛太尷尬了!」

  

  

  

  變了個髮型他認不出交往一年的女友

  發現臉盲症后,季強加入一個叫「臉盲」的QQ群。在這個群里,他認識了百餘位來自全國各地、和他有相似癥狀的網友。

  景岷,28歲,與季強看不清臉不同,他是記不住臉。景岷在群里並不活躍,每當有人詢問臉盲症的問題,他偶爾會跳出來回應幾句。在工作中,臉盲給他帶來了不少煩惱,但現在早已適應。

  「看臉沒辦法,但聲音、頭髮、衣著,甚至走路姿態,都可以用來認人。」景岷說,儘管如此,他還是會有尷尬的時候。今年4月,景岷和女友約會,兩人約好在小區門口見面。但當女友出現在他身邊,他盯了好久都沒能認出。女友用手在他眼前晃了晃,「發什麼呆呢?」聽到女友開口,他才認出女友,「你太美了,我都看呆了。」景岷用一個玩笑化解了尷尬。

  「我以前都是記她的髮型,原來是紮起來的,這次突然散開,衣服也是新的,我根本認不出來。」景岷說,他們交往了一年多,他不敢將臉盲的事跟女友說。

  

  最怕古裝戲和外國片感覺每個人長得都一樣

  生活中,有人因為分不清王珞丹和白百何,就自嘲有臉盲。事實上,據記者調查了解,大多臉盲症患者別說分不清王、白二人,如果是看古裝戲、國外電影電視,他們會立馬懵圈,感覺整部劇就只能勉強分清男女、有鬍子還是沒鬍子。

  「我不喜歡看國外電影,太燒腦了。」季強說,國外的人都特別喜歡穿西服,感覺很多都是同一個人,直接影響理解劇情。

  「臉盲」群中,一個福建的女士也有同感,她是遺傳性臉盲,天生就分不清人臉。「我最喜歡看的就是動畫片,因為動畫片中,都放大了每個角色各自的特點,比較好認。」她說,一旦是看古裝劇和外國片,她就只能一邊做筆記一邊看,太費事了。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認不出見過很多次的同事、朋友,也常常會被指責為人傲慢。」多位臉盲症患者都向記者提及了類似的遭遇,「其實我們也不想這樣,真的希望能理解我們。」

  抓特徵做筆記客戶被記成「肥頭大耳」

  因為從事的是銷售方面的工作,跟其他人相比,景岷會在認人方面更加用心。

  「我基本上是靠記住別人的局部特徵,遇到客戶和比較重要的人,我還會在手機上記筆記。」景岷說,一個人的高矮胖瘦,兩肩是否齊平,背有沒有微駝,髮型有沒有特點……這些都是他觀察的重點。

  今年4月,景岷在經過面試后,順利進入一家銷售公司。為了記住老闆,他特意在手機的備忘錄上寫道:「大boss:金邊眼鏡,瘦,高個。」

  景岷手機備忘錄上顯示,他最近一次記錄是在4月26日,上面共記錄了4個人特徵,有老闆、公司副總、財務和客戶。在描述客戶時,他記錄到「喜黑色領帶上有白色條紋,肥頭大耳。」景岷向記者解釋說,「詞雖然有點不雅,但沒有別的意思,只是為了記憶方便。」

  /對話/面部識別困難者 得痴獃概率高

  

  臉盲症算是一種疾病嗎?

  

  科研人員:目前,醫學上還沒有臉盲症這個辭彙,國內也暫時沒有專門治療臉盲症的醫療機構。

  

  有人分不清王珞丹和白百何,算不算臉盲症?

  

  

  王珞丹

  

  

  

  白百何

  科研人員:這個不是,這個是注意功能決定的。其實就是額葉對接收到的視覺信息沒興趣,這樣就可能導致記憶相對模糊,在提取的時候無法分辨。

  

  為什麼會研究臉盲症?

  

  科研人員:我在研究「痴獃」時,發現面部識別困難者,發展為痴獃的概率和風險相對較高。

  

  都說老年人打麻將、跳壩壩舞能降低痴獃發生概率?

  

  科研人員:玩一些益智的遊戲,系統性的學習音樂,都能訓練人的計算、判斷、執行和注意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緩和降低痴獃的發生風險。但打麻將、跳壩壩舞,還沒有研究有沒有類似效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23: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