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幾點看法:關於百度何以屢教不改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6-5-8 23:02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載:新浪
作者:闌夕

1、幾乎等同於「血友病貼吧」事件的翻版——連發酵時間(周末)和起源地點(知乎)都完全一致——青年魏則西之死,再度將百度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不同的是,這次不再是有罪推定,而是通過一條鮮活生命的消逝,將相當重量的責任直接架在了百度的頭頂。

2、百度屢在醫療廣告上產生嚴重的輿情危機,本質上與漢娜·阿倫特所說的「平庸之惡」是相符的,百度認為它所提供的搜索工具和通訊公司提供的通話服務無異,沒有道理承擔多餘的責任,但是公眾的憤恨在於,百度明顯有能力幫助用戶避免風險,但它不願履行這種能力,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道德的優先順序不夠高——相比維持可觀的收入而言。

3、另一方面,圍繞百度的責罵開始顯得缺乏新意,用媒體行業的「黑話」來說,叫作「姿勢用盡」,你會發現事情的因果愈來愈重複,而百度就像一塊橫亘於激流中的礁石,任憑風吹浪打,依舊巍然如故。

4、道德從來不是約束企業的砝碼,除非其在市場制度的影響下會與企業利益存在重疊區間。用米爾頓·弗里德曼的理論來講,任何企業的目標都是利潤最大化,而一項慈善活動如果不想成為股東與管理者之間的分歧,那麼它最好能夠被證明可以增加利潤。也就是說,企業行使道德的理性在於這種行為是否有利於其市場投票——也就是顧客的鈔票——的上升。

5、百度的實際情況則是,以2015年Q1財報為例,在經歷近年多次聲討危機之後,其營收同比大漲31.2%,這種業績,很難說服其領導層意識到「用戶正在遠離」的威脅。不必指望所謂「探訪基層」式的表演——比如質疑李彥宏為什麼不去網上看看那些罵聲——這種充滿小農意識的要求絕非現代企業的運營法則,真正的問題在於:為什麼「用腳投票」的規律無法適用於百度?

6、互聯網發展到今天,「生態」一詞深入人心,百度雖在「BAT」里處於最下風的位置,但其流量圍欄的多年優勢,絕非簡單的「杯葛百度」就能瓦解的,何況這種出於一時激憤的杯葛面積及時效究竟多大還需打上一個問號。同時,百度與導航網站的親密合作、與內容平台的賦能交易、與服務產業的深度瓜葛,都有著成熟且穩定的流量管理模式,打破這種局面,也不是「從此不在瀏覽器里輸入baidu.com」的自我鼓勵可以輕易辦到。

7、不過,讓百度感受到「疼痛」——用戶的流失、收入的下降、份額的萎縮以及應訴成本的加大——仍是解決醫療行業虛假廣告泛濫的唯一方法,在這個世界,從來只有痛定思痛,而不存在良心發現,公眾亦無法對企業家去進行預先的良知政審。簡而言之,切斷對於百度的依賴,離開百度治理的領土,直至水滴石穿。

8、當然,義憤也會帶來別樣形式的期許,比如很多人認為,政府應當「管管百度」,要是能把百度這家邪惡的企業給關停查抄,那就再好不過了。恕我直言,權力固然有其「快刀斬亂麻」的特性,但是這種嘴上痛快與大多數詛咒一樣,除了洩慾,毫無作用。何況在這個產業鏈上,百度只是下游分發的一環,在更上游的那些黃金位置——比如醫療資質的審批和尋租——政府難逃其咎,板子打給百度,也就意味著要打到自己身上。

9、站在個人角度,杜絕百度的危害很容易,你不去訪問百度及其裙帶產品即可,它可沒有能力強迫你去接受醫療欺詐,只是在聲討百度的集體中,動輒指責他人「姿態不如我意,必是巧妙洗地」,這種裹著愚蠢而自信的暗箭就很難防範了。至於Google在違禁藥品(包含非法處方葯、未經FDA通過的測試藥等)上的吃虧,或許也值得一看:曾有藥販通過購買近義關鍵詞——而不是實際關鍵詞——來繞開Google的監管,而Googlee則被北美兩個大國的檢方逼著接受一張又一張的高額罰單,最後Google實在頭大覺得這事兒自己的確拿捏不好分寸,結果它把大部分的藥品廣告品類都給直接關了——錢不好掙,於是不掙,用中國的話來講,就是「有所不為」。

10、另外,醫療屬於專業領域,即使百度沒有出現虛假廣告的問題,用戶也不應依賴搜索引擎這類非專業工具尋求解答,因為其中的風險和責任主體的確難以劃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2 21: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