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文瀾:八塊錢的相機也能拍出好作品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4-27 05: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這是《人像攝影》雜誌對攝影家王文瀾先生的一個簡短訪談。

  攝影家王文瀾是第一屆人像攝影十傑獲得者。他有句名言是:即使八塊錢的相機也能拍出好作品。這當然不僅僅是一個比喻,更多是基於對攝影的一種理解,因為在王文瀾看來,技術與器材是第二位的,拍攝者的思考和眼光才是關鍵。「帶著自己的腦子去拍照」,在器材易用度越來越高的今天,對職業的攝影師而言,這句話顯得尤為重要。

  

  王文瀾

  您曾說過,攝影人應考慮的問題有兩點:第一是拍什麼,第二是怎麼拍……

  王文瀾:最早學習攝影的時候,關注的是「怎麼拍」,這主要是指一個技術問題,後來技術過關了,著眼點就落在「拍什麼」這個層面了,因為你發現這個(拍什麼)其實才是攝影第一要考慮的要素。

  早期我們玩相機,就是拍一些簡單的紀念照,「到此一游」之類,那時候關注怎麼曝光,怎麼對焦的問題。進入職業攝影這個階段,面對的問題就變成如何選擇拍攝的對象,需要知道「拍什麼」,這才是攝影人第一需要考慮的問題。

  從您的拍攝實踐來看,您是怎樣處理這「拍什麼」這個問題的?

  王文瀾:(上世紀)八十年代我進入新聞攝影領域,需要通過攝影來反映時代,體現時代生活,那麼如何體現?這就是一個「拍什麼」的問題。

  當時的中國社會,主要變化是發生在思想層面和社會生活的深處,這種變化不太好表現,尤其按照我們以前拍攝大型歷史場面的經驗來看,這些隱藏在社會生活內部的東西讓你無從下手。我記得當時一些外國攝影記者的作品給我很大的啟發,他們選取的拍攝對象似乎很普通,但內涵深厚,看似尋常,但往往通過對細節和小事物的捕捉,實現了對社會生活的忠實記錄。攝影師不能總把眼光看著高出,應該放下架子,把自己真正置於社會生活當中去,才能找到真正值得你去拍的東西。

  

  攝影: 王文瀾

  您的很多作品給人一種「當時只道是尋常」的印象,都很普通的場景和細節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漸顯示出耐人尋味的意味——這種效果是無意中產生的,還是來自一種明確的創作原則和方法?

  王文瀾:這當然不是無意識產生的。我認為一個好的攝影師應該是學者型的,就是說,你不能只關注攝影本身這點事兒,你要對社會生活有自己的研究和認識,這樣才能在選擇拍攝對象的時候有獨立的判斷,拍到別人眼中所謂的「尋常」景象。比如我有一張照片拍人們拿暖壺打啤酒——這在當時是很普通的場景,但我意識到它很有時代特色,而且它行將消失,這照片如果當時來看,覺得沒什麼,今天回顧,就能發現時代的印跡在其中。

  

  1984年的北京崇文門  攝影: 王文瀾

  您的職業是攝影記者,難免會遇到一些任務型、宣傳性很強的大場面拍攝,這和您一般的創作思路能貼合嗎?

  王文瀾:攝影師應該明確一點,就是你不論去拍什麼,都要帶著自己的腦子去拍。工作任務當然必須完成,要按照編輯的要求、版面的需要來拍攝特定的內容,但這不能取代你自己的思考和觀察,你要有自己的視角和拍攝方式,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體現自己的東西。攝影師如果只會按照給定的要求去拍攝,沒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肯定沒辦法拍出真正有價值的照片。

  你曾說不太喜歡被攝者看鏡頭的東西,這如何理解?

  王文瀾:我傾向於不讓被攝者看鏡頭,但也不會排斥這種拍法。我的習慣是,只有當需要被攝者看我時,在這種特定的場合下,我也這麼拍,但是多數時候,我盡量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盡量不去干擾被攝者,選取我認為合適的瞬間,把他拍下來。我的習慣是把自己盡量融入到要拍攝的生活當中去,把眼光完全放下來,不要帶著一大堆機器,衣服是黑的,不要讓人注意到你,最好相機也是黑的,讓鏡頭「暗中眨眼」,這是我一般的工作狀態。我基本不用閃光燈,相機也是越小越好。

  

  

  作家王朔  攝影: 王文瀾

  你曾獲得「人像攝影十傑」的稱號,這種題材與新聞、紀實題材有所不同。您如何處理「人像」這種題材?

  王文瀾:我拍人像的經驗是,首先你要了解被攝者,才能拍到恰當的圖像。這裡所謂了解不一定深入調查,更多是一種觀察和熟悉,即便你沒和他講過一句話。

  您拍得多嗎?我們看到有兩種拍攝方式:大量拍攝然後細心挑選;惜墨如金拍一張算一張,這二者您更靠近那一極?

  王文瀾:我拍得不多,只有覺得有把握了,才按下快門。我這種方法是「點射」,不是機關槍。攝影師容易犯一個毛病,就是生怕漏掉什麼。不要怕漏掉什麼,因為你始終要漏掉的。你不可能把所有東西都記錄下來,哪怕是那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攝影師應該關心的是我自己要拍什麼,我發現了什麼,不要擔心拍不到什麼,這一點很重要。

  

  

  

  攝影: 王文瀾

  你不可能把所有東西都記錄下來,哪怕是那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

  ——王文瀾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6: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