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子入住酒店遭陌生男子強行拖拽全過程
文/王耳朵 這件事情,關注朋友圈的人們應該已經知道了:女士彎彎4月3日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望京的798和頤酒店入住時,被陌生男子跟蹤強行拖拽,后被抓住頭髮用力撕扯,在彎彎大聲呼喊后,陌生男子逃走。該消息從昨晚起刷爆朋友圈。 其實不等真相去呈現,我相信多數人已得出類似的結論:這是一個多麼高風險的社會,行走在馬路上,可能墜入塌陷的空洞;一個煙頭,可能引發一場驚天的爆炸;住宿在酒店,那些暴戾者就在你的身邊。風險不僅存在,而且隨機分配。 贊同這樣的結論,但我更想放大「和頤酒店遇襲」視頻中的一個細節。在彎彎遇襲拚命呼救,酒店工作人員都不再干涉時,一個路過感覺不對勁的女住客,卻一直站在邊上,待彎彎被男子往樓梯間拉時,她出手相救,最終避免了更壞的結局。 在朋友圈形形色色的感慨文章中,在網路上接踵而來的「女生獨處安全指南」里,這個細節,讓我整個上午都有著別樣的感動,讓春天也有了玫瑰色的意味。一根槓桿,未必能夠撬動地球,但有時候一個微小的善意,的確能夠拯救他人的人生。 慣見了形形色色的欺騙,邂逅多了那些幾乎無處不在的冷漠,許多人的心就會變得粗糙,就懷疑生活的美好與意義。但總有些普通人的義舉會打動人心。面對暴力和醜惡行徑,不靜默,就是最大的力量,這正是視頻中女住客所作所為的意義。 一個賓館里的襲擊案,到底是如何發生的?時間會給出答案,或許永遠也無法完整地詮釋那些複雜的成因,但有一點應該是肯定的:制止惡行的發生,許多時候,絕非安全機制和整個社會的事情,每個人的選擇,其實都可以改變惡行的結局。 很欣賞作家連岳的一句話:「我們享受生活,我們和美好的人呆在一起,我們保持懷疑,我們批評,我們能快樂地改變這個體制,我們就是體制」。如果始終不對疏漏的安全機制妥協,始終不對社會的暴力熟視無睹,那麼一切終將因我們而發生變化。我們就是機制與社會。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是的,為何總要等到傷害肆無忌憚地發生,且至不可挽回,才想起造成雪崩「第一片雪花」的責任呢?社會的向好,或許不能一天之內完成。但有時候你多一分勇氣,真就能關上「潘多拉魔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