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和安邦集團做生意,美國公司要警惕哪些風險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6-4-2 22:35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載:紐約時報中文網

在與神秘的中國保險業巨頭安邦保險集團進行交易談判時,喜達屋酒店及度假村(Starwood Hotels & Resorts)面臨很多問題。其中一個嚴峻的問題是,喜達屋談成的任何協議可能都是一紙空文。

因為安邦是一家中國公司,協議的執行可能會出問題。如果以安邦為首的財團在競價大戰中打敗萬豪國際集團(Marriott International),達成收購喜達屋的協議,這項協議將成為喜達屋在安邦出現資金或其他任何問題時,強迫對方完成交易的主要途徑。和任何協議一樣,如果一方未能履行相關條款,喜達屋將不得不起訴安邦,要求其執行交易。

這正是問題的所在。

如果在美國勝訴,喜達屋必須在安邦及其資產的所在地中國執行判決。但那談何容易。

中國法治體系薄弱眾所周知,且尚不清楚中國的法院會不會真去執行美國做出的不利於安邦的判決。

這對和美國以外的公司做生意的所有人都是個很好的提醒:很好的索賠理由沒用,除非能從對方兜里拿到錢。

美國公司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儘力避開這個問題。方式之一是,各方同意,出現任何糾紛一律接受仲裁。仲裁裁決的執行往往更容易,因為很多國家都加入了1958年的聯合國《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Arbitral Awards),又名《紐約公約》(New York Convention)。該公約要求締約國承認並執行仲裁裁決,無需重新開庭審理案件。

在執行外國判決方面,該公約被認為更可靠。因此,如果相關公司所在的國家法治力量薄弱,很多交易便會使用仲裁這個辦法。比如,與俄羅斯公司之間的大部分跨境交易在出現糾紛時,都會訴諸於仲裁,而不是在俄羅斯國內打官司。

中國也是該公約的締約國,因此和中國公司簽訂的很多協議都包含仲裁條款。但有一個普遍的觀點是,中國法院不會執行這些裁決。並且不管怎樣,走完仲裁程序后再嘗試通過中國的法庭執行一筆價值140億美元的交易這個想法很荒唐。這個過程可能要耗費的時間,喜達屋等不起。

因此,喜達屋的律師假設,如果安邦決定違約,喜達屋在中國真的沒辦法執行協議。

但並不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喜達屋的律師可能會指望安邦提供抵押物,主要是在美國的資產。這些資產會為一切判決提供保障,這樣喜達屋就不用求助於中國了。

但問題是,安邦在美國的資產有限。它花19.5億美元買下了華爾道夫-阿斯特里亞(Waldorf-Astoria)酒店,並同意出資65億美元從黑石(Blackstone)手中買入戰略酒店及度假村(Strategic Hotels and Resorts)。但這些資產還不夠。在這兩起收購案中,安邦極有可能借了大量債務,因而無法用這兩家企業來沖抵收購喜達屋的標價。

這樣就只剩最後一個選擇。喜達屋的律師可能不得不寄希望於押金或信用證。喜達屋也可以讓安邦的所有者做出承諾,不過這裡涉及的問題是,外界不知道他們是誰,而且他們也很有可能不在美國。

沿著這種思路解決問題的最佳案例是史密斯菲爾德收購案。在那起收購案中,在美國沒有資產的中國公司雙匯國際收購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

在這個案例中,如果交易失敗,史密斯菲爾德唯一可獲得的補償是收取最高達2.75億美元的終止費。這大約相當於交易價格的5%。雙匯將這筆終止費交由第三方保管。如雙匯故意違反協議,史密斯菲爾德保留了起訴的可能性,不過雙方知道,起訴不會有任何結果。

但在一場敵意競價大戰中,5%的押金起不了太大作用。因此,這筆交易可能會給收購目標應對中國競價者的履約風險制定一個新標準。或許這一次會出現一筆高達數十億美元的「超級第三方代管資金」。這筆資金可能會由信用證或其他金融憑證,而非現金押金提供。

但因為監管問題,喜達屋應該在這個問題上奮力抗爭。

這筆交易中,中方投資者帶來的風險不僅限於協議的執行。這筆交易還需要獲得中國監管機構的批准,但數個跡象表明,中國政府不予批准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交易價格超過了安邦資產價值的15%。這個比例是中國制定的國內保險公司境外投資上限。

至少有這種說法,不過中國的監管流程有些不透明。

但還記得推動這筆交易的因素是什麼嗎?安邦願意出這麼多錢是為了人民幣套利。安邦知道人民幣可能會貶值,因此急於把錢花出去,將其兌換成美元。實際上,安邦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建立在貨幣兌換盈利的基礎上的。很多中國民眾購買該公司的高收益率壽險產品就是因為這樣可以把人民幣兌換成美元。或許,中國政府對安邦可能會更寬容一些,因為如果人民幣真的進一步貶值,這種兌換可能對該公司有益。

但誰知道呢?而這也正是喜達屋面臨的頭號監管風險。

然後便是國家安全問題。在美國,交易需得到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簡稱Cfius)的批准。該委員會由多個聯邦機構聯合組成,負責對外國收購進行審查,保護國家安全。

表面上,一起酒店收購案並不會引發國家安全問題。然而,Cfius的確會調查喜達屋旗下酒店離國家安全設施有多近。該委員會之前就叫停了中國公司對一處風力發電廠和一家金礦公司的投資,因為它們離軍事設施太近。

Cfius幾乎肯定會阻止收購喜達屋的交易,但也可能要求剝離部分酒店,如喜達屋位於白宮附近的產業。這種分析會花一段時間,因為喜達屋旗下有大約1300處產業。但這隻會推遲,不會終止交易。

這筆交易面臨的最後一個風險是融資方面的。為了與合作夥伴J·C·弗拉沃斯公司(J.C. Flowers & Company)和春華資本集團(Primavera Capital Group)聯合出資收購喜達屋,安邦預計將舉債數十億。但融資可能會失敗,尤其是在美國和中國眼下的市場環境下。

因此,真正的問題是喜達屋會不會冒這個險,以及律師將如何應對。現在沒有徹底的解決方案:喜達屋不太可能拿到一個它能確保執行的協議,如果安邦撤退,也難以全額收取收購價格。

因為存在這種風險,即便安邦願意出更高的價錢,萬豪的出價也可能更合適。這是因為,萬豪的錢相當於一鳥在手,更靠得住一些。

我們在金融危機中就學到了這個教訓。當時,化學品生產商亨斯邁(Huntsman)終止了與巴塞爾(Basell)的一項交易,接受了瀚森(Hexion)的要約。瀚森報價更高,但反壟斷風險也更大。事實證明不值得冒這個險,因為瀚森未能籌集到交易所需的資金,放棄了。瀚森付給亨斯邁的錢,只相當於其損失的一小部分。

但如果喜達屋選擇安邦,它應對這些問題的方式,很有可能會成為未來美國的收購目標應對中國問題的模板。畢竟,如果安邦能夠以較高匯率兌換人民幣,出高價購買美國的房地產,其他中國買家為什麼不能?

對這筆交易,很多美國人擔心的卻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風險:哪一家能更好地兌換喜達屋積分,萬豪還是安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08: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