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心靈] 以德養身,以仁養物,以道養天下萬事(下)

[複製鏈接]

720

主題

736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16年3月20日布里斯本法會開示摘要
很多人傻傻的,經常說一些刻薄的話去諷刺別人,去刺激別人,去貶低別人,來顯示自己,經常揭別人的短處,談別人的過失,要知道這樣不僅會失去福氣,還會折自己的福啊。所以,嘴巴尖刻的人,是沒有人會喜歡的。同樣兩個孩子,一個天天說別人好,一個天天說別人不好,很多的父母親都不會去喜歡那個刻薄的孩子的。希望大家做人學佛一定要看到自己的心,一定要懂得,只有慈悲,才能夠增加自己的福報。想一想,為什麼佛陀說,慈悲能夠化解一切惡緣,因為慈悲之後,你會原諒別人,你不會跟別人作惡,別人不會來傷你,你半夜也能睡得著啊,如果你不慈悲,你好爭好鬥,你都不知道第二天在你的生命當中將會發生什麼事情。所以,看到別人痛苦,你覺得難過,你就會感覺到非常的慈悲,這就叫同體大悲。慈悲能夠讓我們變得越來越有福氣,有福的人才有機會聽聞佛法。今天你們所有來的人已經算有福氣了,因為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希望大家珍惜生命,珍惜佛法。(掌聲)
有一個年輕人剛剛踏上社會,一切茫然無所適從,他很想了解人生的秘訣,有人告訴他,有一位智者知道人生的秘訣,於是他去拜訪這位智者。智者知道他的來意后說:「你要的人生秘訣,我給你六個字,現在先給你三個字,另外三個字等你以後碰到麻煩了,我再給你。」智者說著,拿起筆寫了三個字放在信封中,對年輕人說:「回到家,你再拆開看。」年輕人回到家馬上拆開看,上面寫著三個字:「不要怕。」於是年輕人以這三個字為座右銘,在自己年輕的人生道路上開始衝刺,努力找工作,努力發展事業,他不要怕,但是到了中年,他的事業有所成就了,他也有妻子兒女了,但是心裡覺得有太多的遺憾,而且覺得沒有方向,接下來怎麼辦?他又去找那位智者,但是當他敲開智者家門的時候,一個不認識的人把門打開,對方告訴他,那位智者已經去世好幾年了,年輕人非常失望,突然智者的家人問他是不是某某某,他說是的,家人說智者留了一封信給他,他很開心,回到家趕緊把信拆開,上面寫著另外三個字:「不要悔。」
很多人是一生活在後悔當中,失去了意志,失去了希望,所以一個人經常回憶自己,說自己很苦、很可憐、很難過,這種人身上帶有的是一種負能量,一個很開心的人跟這種人交朋友,很快就會被對方的壞情緒感染,很快就會失去希望,你的正能量就被他的負能量消耗掉了。所以交朋友要交天天看得到未來、天天看得到希望、每天想到我活著永遠有希望的人。那些整天把臉板著的人,那些整天痛苦不堪的人,整天跟你抱怨的人,這些人都是陰氣太重,你跟這種人交朋友,你很快要倒霉的。
我們學佛要開心,做人要開心,因為我們還有明天。想一想,有多少人失去了明天,有多少人在醫院裡活不到明天。所以我們要有智慧,因為有智慧的人,他是不後悔的;因為有智慧的人,會在失去當中尋找解脫,在煩惱當中尋找般若智慧。(掌聲)短暫的人生是我們修心的道場,痛苦的人生是我們修心的方向。煩惱一生,留下了一輩子的遺憾,生不帶來,死的時候什麼都帶不走。執著一生,痛苦萬分,學佛念經,時常感恩,忍辱精進,借假修真!(掌聲)
人的一生忙於奔波,很多人才到中年,滿臉皺紋,滿頭白髮,到了四十歲的男人,他有點暈了,他的愛情的歌也不會唱了;五十歲的男人有點累了,事業運氣都走下坡路了;六十歲的男人有點老了,每天才知道要往回家跑了;七十歲的男人老變小了,說話聲音聽不見了;八十歲的男人愛掉眼淚了,才覺得時間被浪費了。(掌聲)
我們人在出生的時候,需求只是為了生活一點點的滿足、能夠生存而已,而人慢慢地為了生活,想得到更多人生的需求,這時候就是你愚痴的開始。我們做人不能想著我吃虧,你吃虧,一個人在人間吃不盡的虧,占不盡的便宜,你在這裡吃虧了,就會在那裡佔便宜,所以心要平衡,心要想通,這就是佛法教我們的要擁有平等心。
我們做人要以德養身,就是要用道德來養自己的身體;以仁養物,就是用仁慈對待所有的事情;以道養天下萬事,就是說人要懂得以道理、道德觀念來做人間所有的天下事,你就會得到人間的幸福。所以,心智要苦,也就是說我去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必須要懂得吃苦;意志要樂,自己的意志和自己的興趣要學會快樂;氣度要宏,做人什麼事情都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們宏大,氣量要大,學彌勒佛,我們要有大智慧才能有大肚量。我們講話要謹慎,真正會做人的人,是一個尊重別人的人,口吐蓮花,那就是語言布施,希望我們所有學佛人盡量說別人的好話,你才會得到別人的誇耀。
做人講話非常重要,做人不要跟別人爭吵,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很多人學佛做人不懂得理解別人,你就永遠不能理解自己。所以先要理解別人,要口吐蓮花,要學會語言布施。很多夫妻之間講出來的事情沒有什麼大事情,為什麼會吵得這麼厲害呢?不就是一句話嗎?所以多說好話,就會讓我們眾生法喜,就是法布施。能說別人好話,你就是一個好人;能多多地幫助別人,你就是一個善良的人。很多人當你生氣的時候,罵別人,實際上,你是一種無知又無能、又奈何不了別人的困境,只圖自己嘴巴里和心裡一時的快樂,然後受到自己五官的刺激,讓自己換來語言上暫時的快樂,實際上這已經給你埋下了倒霉的種子。所以,不幸的隱患會深藏在別人的心中,也會深藏在你自己的心中,讓你焦慮不安。守住你的口,就是守住了你的智慧。(掌聲)
我們做人要懂得心胸要寬廣,幫人要真,心胸不能狹隘,眼光不能短淺。我們心地善良的人,先想到別人,才能想到自己,媽媽為什麼偉大,因為母親首先想到的永遠是自己的孩子。台長告訴大家,為眾生著想的人,實際上你就成全了自己。每天想著自己的人,你就是在犯小人,天天想著我占他一點便宜,這就叫小人;每天懂得付出、肯幫助別人的人,你就是聖人。
師父告訴你們幾句人生經典的話:學佛做人,別和往事過不去,因為往事已過去;別和現在過不去,因為你還要過下去;別和你的伴侶過不去,否則你們真的會過不去;別和小人過不去,因為他和誰都過不去;別和自己過不去,因為一切都會過去。(掌聲)我們學佛人要看得到未來,並想改變未來。比爾·蓋茨經常跟別人說一句話:我這個人永遠是拿著望遠鏡看這個世界,所以他看得遠。我們想改變自己的未來,我們才要修心,要修心的人就要有信心,有信心的人才會永不放棄,精進學佛,這就是學佛和成佛的基礎。
有時候人跟人的相處很難,難的就是不能理解對方,因為你的命運不同,你就很難去理解對方。很多男人不了解女人的苦,整天以為女人在家裡沒事幹,實際上女人在家裡有做不完的事情,男人要經常理解女人。命運不一樣,如果你不理解對方,你就會產生怨氣、嫉妒和恨心。佛法就是要我們懂得異中求同,雖然兩個人不一樣,但是要鍛煉自己接受不同的人和事。學佛的人要懂得,學佛人的快樂就是眾生的快樂。沒有煩惱的生活,你就要認為這已經是很幸福的生活了。
純潔善良的人的心靈,才能無罣礙,開悟放下的生活,才是解脫之道。佛經說:人短短的一生像一面鏡子,前世燒香,多少香火緣啊。所以,人生都是有緣分的,今天能跟你好,也叫緣分。有句話說擦肩而過要五百年修,今天你們能一起坐在這裡,就是緣分。希望大家懂得,緣分非常複雜,生命是緣,親情是緣,友情是緣,愛情也是緣,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講「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我們學佛人要珍惜因緣,你才能得到善緣啊。(掌聲)
佛法浩瀚無邊,著名的科學家牛頓曾經說過:「在科學面前,我只是在海邊撿石頭、挑石頭的小孩。」牛頓用畢生的精力,他看到了宇宙的浩瀚,他看到了人類的局限性,而愛因斯坦恰恰是發現了牛頓的古典力學特定情境下的弊病,才開始研究出相對論。我們人也是這樣,所有的偉人都是很謙卑的,這就是他們創造佛法的基礎,我們偉大的佛陀這麼謙卑,在兩千五百年前,就到人間來吃這麼多的苦,為我們傳播了佛法,我們一定要精進地努力,精進地修行,一定要讓自己的心解脫。
我們做人不要看這件事情,實際上這個世界的事情全部都會變化的,你明明看著是件好事,可能以後就會變成壞事,很多事情表面上看著是壞事,卻變成了好事。希望你們一定要懂得,不管碰到什麼壞事,一定要看到它會變,所以你就不會絕望,不會失望。舉個例子,就好比我們的拳頭,這個世界上表面上的真實,實際上是外表,虛假不實、幻化不真的。我們的拳頭,當你無緣無故打別人的時候,你這個拳頭就是惡的;當我們用好心幫別人捶背的時候,你這個拳頭是不是就變成善的了?所以拳頭不存在善和惡,只是你對拳頭的使用方法不同而已,所以人對世界上很多事情的好壞,你並不知道它是真的好的和壞的。很多以為自己做好事的人,實際上做了很多壞事,還有很多人以為自己做錯了,實際上他是幫助了別人。
為什麼人會出現分別心?就是由他的分別意識所染,由他的執著心引起的。要懂得人生苦短,學佛要學會心理調節,一定要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來自於心裡的。今天我擁有再多的房子,我有再多的股票和財產,總有一天不會屬於我,人剛死,這些財產已經轉到別人的賬號里。你再多的錢也不是你的,所以擁有一種幸福、知足的心態,你才是一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轉載自盧台長博客)

**目前,全世界超過一千萬的人正在修持澳洲東方華語電台盧軍宏台長所教導的觀世音菩薩的心靈法門(誦經、放生及許願),以求病癒及生活美好。其法門中提到的小房子是指一套經文的組合(包括27遍大悲咒,49遍心經,84遍往生咒,87遍七佛滅罪真言)。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9: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