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科學家合成出迄今最簡單生命形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3-25 22: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科學家將生命的多餘部分剔除,只留下最基本的要素,由此創造出一種合成微生物,這種合成微生物擁有生長和繁殖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基因信息。

  由基因學先驅克雷格•文特爾(Craig Venter)領導的研究人員創造了名為Syn3.0的「最小化合成細菌細胞」,這是他們在2010年創造的曾得到廣泛宣傳的Syn1.0的後續成果。Syn1.0是首個擁有用實驗室化學品從零合成出的脫氧核糖核酸(DNA)的活細胞。

  研究人員希望,Syn3.0或其後續樣品能提供一個平台,供合成生物學家加入有特定用途的基因,比如生產藥品或生物燃料的基因,儘管Syn3.0更直接的目標是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基本生化機理。

  這個項目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文特爾博士表示,該項目持續的時間比預期長了四年,揭示出生物學知識中存在「令人吃驚的」空白。

  這個研究團隊最初的思路是利用科學文獻中提供的所有信息,設計一種最小化的細菌基因組,但這條路沒有走通。文特爾博士說,這次失敗證明「我們目前的生物學知識,不足以讓我們坐下來設計一個活的有機體並將它造出來」。

  後來,該團隊調整了思路,轉而研發基於絲狀支原體的Syn3.0。該團隊展開了漫長的探索,通過逐個剔除再觀察結果的辦法,觀察絲狀支原體的901個基因中有哪些是必不可少的。絲狀支原體是一種天然的細菌。

  就這樣,不必要的基因被一個接一個地剔除,最終得到了473個複製和生長所必需的基因。該團隊的研究工作是在美國加州約翰•克雷格•文特爾研究所(J. Craig Venter Institute)及其附屬公司合成基因組學(Synthetic Genomics)展開的。

  編碼組成這473個基因的DNA,相當於53.1萬個基因代碼化學「字母」。這些DNA隨後在實驗室中被合成出來,合成出的基因組被植入另一種細菌山羊支原體(M capricolum)的殼中,該支原體自身的DNA已被移除。

  該合成基因組接管了宿主細胞的生物學運作,產生了一種強健的細菌,該細菌經實驗室培養可迅速繁殖,菌落規模每三小時翻一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21: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