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機場和地鐵22日發生連環爆炸,這是巴黎去年11月嚴重恐怖襲擊之後歐洲主要城市再次被恐襲重創。布魯塞爾是歐盟總部和數百個國際組織所在地,比利時是歐洲日耳曼和拉丁兩大文明的交匯處,又是非洲移民的聚居地之一。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線都穿過了這個國家,如今恐怖主義又拿它開刀了。 就在幾天前巴黎恐襲的幾名嫌犯剛在布魯塞爾被抓,這起恐襲因而被懷疑是恐怖分子的報復。然而類似的具體恐襲動機在歐洲乃至世界恐怕有的是,布魯塞爾不幸的是,它無力阻止一個歇斯底里的計劃變成現實。 整個歐洲似乎正在淪為又一個恐怖主義肆虐的地方,外來的恐怖分子、內生的極端主義者交替在這裡採取行動。歐盟一體化走了相當遠,但安全的一體化卻猶如一個空洞,這讓高度現代化的歐洲在恐襲面前顯得十分脆弱。 美國遭遇「9·11」襲擊之後,國土安全得到有效強化,它大體做到了把反恐戰場推向境外。美國在大中東地區捅了多個馬蜂窩,很大程度上毀掉了原來的地區結構,亦使得遜尼派與什葉派鬥爭嚴重激化。歐洲作為歐亞大陸上的西方社會承受了從蘇聯解體到中東巨變很大比例的陣痛性衝擊。 幾輪恐襲之後,歐洲圍繞反恐的團結有些表面化,實際的驚慌自保正成為越來越多國家和地方上的選擇。歐洲不同時間和不同地域的表現充滿矛盾,比如難民問題導致的分裂日益明顯、尖銳,德國總理默克爾一方面因為大力接收難民而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一方面又在最近的德國地方選舉中痛失2個州的支持。 恐襲在把歐洲朝文明衝突的危險方向推。一些地方的民眾選擇了支持主張排外的極右政治勢力,後者上台進一步惡化了當地外來族裔的境遇,使恐怖主義的滲透更為容易。這樣的惡性循環或成難以阻斷之勢。 歐盟如今面臨歐元區金融危機等重大困難,士氣低落,前行蹣跚,恐怖襲擊的一再發生有點像是壓倒人們信心很關鍵的「一根稻草」。歐洲戰後幾十年從沒有像現在這樣不安、迷茫。 巴黎恐襲時,中國輿 論在嚴厲譴責恐怖主義者的同時,也抱怨了歐洲輿論之前在中國新疆發生恐襲時的表現,對它們在第一時間強調新疆暴恐分子極端情緒的「正當性」,有的甚至將那 些恐襲稱為「反抗」表達了不滿。這樣的不滿今天仍在很多中國人的心中,但面對布魯塞爾的新恐襲以及歐洲的接連噩運,我們已經不好意思在今天這個時候與歐洲 人計較了。 現在看來,雖然地緣政治仍吸引了國際關係中的大量深層注意力,但恐怖主義的直接衝擊力常常是無與倫比的。這樣的震撼如此突出,似乎吸引了全球治理以及各國內部治理困難所導致的各種懷恨在心者。開放的現代社會迄今在對付恐襲上仍顯得一籌莫展。 誰也不要為他國遭遇恐襲幸災樂禍,切莫認為恐怖分子在你不喜歡的國家興風作浪可以幫你出氣。恐怖主義很可能是現代世界的最大敵人,它讓仍在成長的現代性面臨一驚一乍卻幾無對策的顧慮。認真對付它吧,人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