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猶太人和客家人

[複製鏈接]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7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6-2-3 22: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猶太人和客家人


在客家研究中,人們常常把客家人稱為「東方猶太人」。當今世界,客家人和猶太人又是人們研究的兩個熱門。客家文化和猶太文化相同之處,他們都是移民文化,他們都在不斷遷移和分佈在世界各地,而且都能保存自己的文化。研究者們把客家人稱為「東方猶太人」,只是從表面現象進行比較。那麼客家人與猶太人是否有某種內在的聯繫呢?我們要透過表面現象看本質,探索他們的內在聯繫,就必須從源頭去探索,但從目前的歷史學資料無法找到他們之間聯繫。而歷史學與人類學結合考古資料的發現,運用文化人類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就可以幫助我們去解開許多歷史之迷。我們就用歷史人類學的視角去考察,探尋他們的源頭。


對於客家的源頭,許多研究者只是簡單地將北方漢人南遷作為客家的源頭。「椐《辭源》:源,本作原,水流起頭的地方,引申為事物的來源。流,支流、流派。源流,水的本源和支流,也指事物的起源和發展。」許多人把流當作源。對此,已故的廣西師範大學鍾文典教授指出:「回觀客家民系形成於南遷以後的見解,論者雖多,但直至今日,到底形成於何時,具體形成的情況怎樣,仍是人言言殊,尚無一致意見。雖然堂號(郡號、望地)、方言和風俗在探討客家源流和民系形成時,都是大家關注的問題,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了,可是由於受到『順勢』思維的影響和傳統觀點的局限,使南遷而後形成民系說幾成定論。如果我們以『逆勢』思維對問題追本溯源,擺脫傳統觀點的影響,並把目光擴及所有的客家地區,考察各地客家遷徙的歷史和現狀,自會受到有益的啟發,取得新的認識。」
「黃遵憲論客家人,曾有詩云:『篳路桃弧輾轉遷,南來遠過一千年;方言足證中原韻,禮俗猶留三代前。』正可作為我們上述三個方面的最好概括。客家祖居的老地方在北方,南遷千百年,風習、語言仍是中原風韻,這種獨特現象,不正說明客家民系早己生活在北方,無須經過南遷后才遂步形成了么?今日遍布中外的『客人』,實即當年華夏中州的『主人』。」

從鍾文典教授的論述可以看到,早在夏、商、周三代已經有客家人。那麼,在夏、商、周三代又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們就要把目光轉到夏、商、周三代及三代以前。贛南師範學院周建新教授指出:「在當前人類學知識體系中,田野研究正在發生著巨大重構,這對客家研究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人類學田野的重構,實際是對區域概念的反思,無論是從行政區域,社會經濟區域到文化區域、感覺文化區域的區域類型學劃分,還是從施堅雅基於市場貿易的經濟區域到從民間信仰角度發展出的『祭祀圈』、『信仰圈』範式的提出,越來越多的學者認同『區域』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學概念。近年來具有明顯歷史人類學傾向的中外學者對區域概念進行了深入反思,認為『區域是一種歷史建構』,強調研究者不能拘泥於僵化的時間及地理界限,而應以人為中心,以問題為中心。這種觀點對客家研究的深化很具啟發性。」從周建新教授的論述,我們研究客家問題和猶太問題應以客家人和猶太人為中心,以他們的遷移過程為中心,打破時間和地理的界限去探索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繫。

首先,看猶太人的來源:猶太人的先祖亞伯蘭,后改名叫亞伯拉罕。原先居住在兩河流域的烏爾,椐考古發現烏爾是蘇美爾第三王朝的王城。該城位於今天伊拉克首都西南約350公里。是以國王烏爾的名字命名,古時此城可能靠近河旁。烏爾在亞伯蘭時代已有頗高文明,物質生活發達,人民拜月神。亞伯蘭的父親他拉在此城中曾事奉當地的神祗。根據希伯來文獻《禧年書》的記載:亞伯蘭的先祖拉吳,娶了蘇美爾第三王朝國王烏爾的女兒俄拉,從拉吳到亞伯蘭已經是第五代。作為閃族的亞伯蘭被稱為希伯來人。而在蘇美爾第三王朝之前,閃族的亞卡德人統治蘇美爾長達280多年。亞卡德的薩爾貢一世,實行民族融合的政策,閃米特人與蘇爾人通婚是非常自然的。亞伯蘭的時代,閃族的其他支派常常侵擾蘇美爾人。椐《聖經》的記載:亞伯蘭得到神的啟示,要他離開烏爾前往神所指示的地方,他就帶著一隊人馬離開了烏爾遷移到哈蘭,然後到迦南地(即現今的巴勒斯坦地區),在迦南遇到飢荒,又遷移到埃及,在埃及因他的妻子撒萊,埃及的法老賜給他很多牛、羊、仆婢。後來,他又帶著妻子回到迦南美地定居。亞伯蘭遷移的時候,是帶著一大隊人馬的。在他與侄兒羅得分開后,四王與五王爭戰中,把他的侄兒羅得和財物擄走,他就帶領三百一十八個精練的壯丁去把他的侄兒羅得和財物奪回來了。亞伯蘭所帶領的族群,如果算上婦女兒童的話,就是一個上千人的族群。亞伯蘭回到迦南地定居后改名叫亞伯拉罕,他的三個妻妾給他生了八個兒子,大兒子是婢女埃及人夏甲所生,名叫以實瑪利,二兒子以撒是他的妻子撒萊所生,二對母子因繼承權的問題產生了矛盾,大兒子和他的母親夏甲被趕出家門,以撒成為長子。後來,亞伯拉罕的第三個妻子基士拉給他生了六個兒子: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亞伯拉罕晚年的時候,將財物分給他庶出的眾子,打發他們往東方去。以撒作為長子繼承了亞伯拉罕的家業。亞伯拉罕的金、銀、牛、羊、仆婢眾多,他庶出的眾子也分得了很多財物包括仆婢。

現今的猶太人就是以撒的後裔,阿拉伯人則是以實瑪利的後裔。對於基士拉這一支的後裔,在《聖經》和歷史中都難以找到他們的蹤跡。我們只能通過考古資料去尋找他們的去向,根據學者的考證,亞伯拉罕去世的時候是公元前1991年,他庶出的眾子是在他晚年打發出去的,而在公元前2003年蘇美爾第三王朝被亞摩利人和埃蘭人滅亡了。從此就再沒有蘇美爾人建立的政權,作為創造人類最早文明的蘇美爾人他們就這樣消失了嗎?

其實,早在亞伯拉罕從蘇美爾遷往迦南的時候,就有一群蘇美爾人跟從他,他的妻子基士拉就是蘇美爾人,當亞伯拉罕知道蘇美爾人受奴役后,就派跟從他的蘇美爾人回去,策反他們的同胞從兩河流域逃離出來,跟從他往東方的這一支基士拉的兒子們。當亞伯拉罕打發他庶出的眾子往東方去的時候,亞伯拉罕吩咐他的兒子們在外面接應從兩河流域逃離出來的蘇美爾人,他們匯合在一起一直往東方遷移,從新疆經河西走廊進入中原地區。

新疆師範大學劉學堂教授在《拓寬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的視野》一文中說:「中原地區宊然在夏代或略早開始普遍種植小麥,當由西方傳入,另外中原地區小麥是需要灌溉的農作物,需要公共管理系統對水源進行分配與調節,國際學術界曾站在水利資源分配的角度,探究過西亞兩河流域以及埃及文明出現的動因,由西方引進的小麥種植及相關的灌溉制度,與中原夏代的文明機制的不斷成熟是否存在內在的關係,值得深入思考。」

中國社科院民族與人類學研究所易華教授認為:「在東西方絲綢之路開通之前早己存在一條青銅之路,這條通道不但為東亞引入了游牧文化,而且也為東亞引入了羊、黃牛、馬和青銅技術。」易華認為:「考古學、語言學、體質人類學和歷史記述與傳說均表明上古存在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和文化交流,要否認青銅之路己十分困難。」

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學勤在尼山文化論壇上說:「在孔子以前的人寫字,都是橫著寫的,而且是和希伯來人一樣,是從右往左這麼寫的,到孔子才創造了漢字。」
笑對雲捲雲舒,淡看潮起潮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2-24 03: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