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代後宮妃子侍寢10大絕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27 06: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羊車望幸」法

  

  來源:「羊車望幸」的發明者是晉武帝司馬炎。史載司馬炎後宮宮女眾多,有粉黛近萬,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臨幸哪個妃子,就成為一個讓他十分頭疼的問題。於是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坐著羊車,讓羊在宮苑裡隨意行走,羊車停在哪裡他就在哪裡寵幸嬪妃。於是有個宮人便把竹枝插在門上,把鹽水灑在地上,羊因為喜歡鹽水的味道,停下吃食,於是羊車就停在她的宮門口。這個故事出自晉書卷三十一,因為這個故事,後人把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或者寵愛,就稱為「羊車望幸」。

  話說司馬炎三十歲那年登上了帝位,建立西晉。這位皇帝,在統一天下后覺得萬事大吉應該好好享受一番了。晉武帝滅吳后,盡收其嬪妃,開創了後宮萬人的歷史紀錄。因妃嬪太多,晉武帝很頭痛到何處過夜。發明了羊車后,妃子們同時發明了潛規則:她們用竹葉插在門前,把鹽汁灑在通往門口的小路上,引誘羊舐著鹽汁,順路走到門前,吃門上的竹葉,於是,車子就停了下來。

  

  

  

  

  二、「投錢賭寢」法

  

  「投錢賭寢」的發明者是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是出了名的風流皇帝,在開元、天寶年間,後宮美女多達四萬,真不知怎樣安排她們為他服務。於是,玄宗想出了一個辦法,每天將一群妃嬪集中在一起,讓她們擲金錢投骰子,投中者中最優勝者,當夜侍寢。私下裡宦官把「骰子」稱為銼角媒人。

  

  三、「蝶幸」、「螢幸」法

  

  「唐玄宗不愧為一代風流皇帝,在選妃侍寢中又發明了「蝶幸」法、「螢幸」法、「香幸」法等。春秋季節,玄宗令後宮妃嬪們在門前栽花,他追隨著一隻蝴蝶走,蝴蝶落在誰的門前,當晚便宿在該處,稱此法為「蝶幸」。到了夏天,又使妃嬪們競相撲捉流螢,以先得螢蟲者受幸,稱之為「螢幸」法。向妃嬪發射香囊,以中者得幸,即為「香幸」法等等。

  

  四、「風流箭中」法

  

  「風流箭中」法的發明者為唐敬宗李湛。別看這位小皇帝15歲即位,18歲就升天了,但得益於其先祖唐玄宗良好的風流基因的遺傳,早早熟諳男女之事。敬宗他發明了一種風流箭,用竹皮做弓,紙做箭,紙中間密貯龍麝末香。後宮妃嬪們聚在一起,敬宗搭箭一射,中箭者濃香觸體,了無痛楚,夜中侍寢。當時宮中有俗語:「風流箭中的――人人願。」

  

  五、「託夢自薦」法

  

  「託夢自薦」法的發明者是宋真宗妃子李宸妃。李宸妃原本是侍候章獻太后的一個小宮女。有一次,宋真宗偶爾經過時想要洗手,李宸妃趕緊抓住這個機會,巴結地端起盥洗器具前去服待。皇上見她膚色潤美,就與她聊了起來。她趁機對宋真宗說,昨晚忽然夢見了一個羽衣之士,光著腳從天而降,對我說:給你生個兒子。而此時的真宗正為沒有兒子而犯愁,聽了李宸妃的話之後,挺高興地說,我來成全你吧!李宸妃因此而得幸,果然於隔年就生下了皇子。

  

  六、「姐妹引薦」法

  

  有時嬪妃之間也會相互引薦。歷史上利用「姐妹引薦」法得益的典型案例要數宋高宗趙構的生母韋妃了。

  話說趙構生母韋氏,18歲時以處女之身被選進了端王(即後來的徽宗)府,成為端王趙佶寵妃鄭王妃(即後來的鄭皇后)的一名侍女。因長得高大豐壯、膚色發黃而難以勾起趙佶同志的性趣。不久她結識了一位同為服侍鄭王妃的喬氏宮女,這位喬氏妹妹呢,生得是身形優美、嬌小玲瓏、肌膚白嫩,不過在粉黛如雲的後宮,當時同樣沒有引起趙佶同志的注意。她們兩人情同手足,因耐不住寂寞而搞起了同志戀,並約定:「先貴無相忘」。後來,端王成了徽宗,喬美人終於得幸於微宗而成為貴妃,便向徽宗推薦韋氏,但徽宗望著身邊這位相貌平平卻說不上醜陋的女子,著實表現不出性致。直到一年的中秋節,喝得酩酊大醉的徽宗,來到了喬貴妃住處意欲再次臨幸喬美人,喬貴妃趁機讓韋氏矇混上床,品嘗了一生中第一次而且也是她與徽宗唯一的一次男女之歡(有傳聞在靖康之難后韋氏隨徽宗等北上被金人凌辱生子)。可以這麼說,沒有喬妹妹的引薦,韋氏就不可能得到宋徽宗的臨幸,就不可能有康王趙構(即後來南宋皇帝宋高宗),也就可能沒有南宋王朝的延續(因為在靖康之難中,宋太宗名下後裔除了趙構成為漏網之魚,其他男性們全部當了俘虜被弄到遙遠的東北勞動改造去了!)。

  

  七、「皇帝誤幸」法

  

  帝王的糊塗加上寵妃的任性,會鬧出所謂誤幸之事。西漢時期,漢景帝就幹了一件類似的事情。話說有一夜,漢景帝欲召幸程姬,偏巧程姬有月事,不願侍寢,就把自己的侍者唐兒打扮一番去見景帝。景帝喝得酩酊大醉,真假莫辯,以為唐兒就是程姬,一番恩受纏倦之後,便使唐兒懷孕了。

  

  八、「以詞述怨」法

  

  程一寧是元順帝時的七貴妃之一,是「位在皇后之下」的寵妃。傳說,她是以哀怨宮詞得幸的。程一寧在得寵之前,怒憤頗多,時常在夜深人靜之際,登樓倚欄,唱出詞意哀怨的宮詞,唱得音語咽塞,情極悲愴,聞者莫不涕淚橫流。有一次,恰好被元順帝聽見,順帝深受感動,對人說:「聞之使人不能不凄愴,深宮中有人愁恨如此,誰得而知,蓋不遇者亦眾也。」於是,就駕車去臨幸程一寧去了。

  

  九、「鋪宮焚香」法

  

  明代後宮,每日天漸黑時,嬪妃所住的宮門前,都掛起兩隻紅紗籠燈。皇帝臨幸某宮,則該宮門上的燈卸下來,表示皇帝已選定寢宿的地方。於是,負責巡街的宦官,傳令其它各宮均卸燈寢息。失意的嬪妃們只得滅掉希求寵幸的紅紗籠,明晚再重新掛上。

  明代皇帝第一次臨幸嬪妃的住所,要鋪宮,由宦官將房間裝飾一新,該承幸的妃子也要有相應的裝飾。皇帝臨幸之所照例焚香,香氣異常。一次,崇禎皇帝來到一間便殿,覺得有團異香浸入心脾,心怦怦直跳,問近侍這是什麼東西?回答是:「聖駕臨幸之所,例焚此香。」崇禎嘆息道:「這是皇父、皇兄所以活不長的原因啊!」於是,禁用此香。

  

  十、「翻牌懸燈」法

  

  清代嬪妃侍寢與各代不同,不再是皇帝親自登門。每日晚膳時,決定哪一個妃子當晚侍寢。每個妃子都有一塊綠頭牌,牌面上是該妃子的姓名。備晚膳時,敬事房太監將十餘塊或數十塊綠頭牌放在一個大銀盤中,謂之膳牌。皇帝晚膳用完,太監舉盤跪在皇帝面前。如果皇帝沒有興緻,則說聲「去」。若有所屬意,就揀出一塊牌,扣過來,背面向上。太監拿過此牌,交給另一位太監,這位太監專門負責把將要求承幸的妃子用背扛到皇帝的寢所來。出於清代皇帝高度的戒備心理,防止妃子中出現刺客,妃子必須裸體裹著被子到皇帝寢所。清帝召幸妃嬪,照例在門前倒懸紅燈,在行宮也是這樣。

0

主題

226

帖子

59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1
沙發
紫牛創造 發表於 2016-1-31 21:30 | 只看該作者
這都是儒家 封建思想、傳統遺毒侵害 的結果。女人只為適應社會,所以女人也是受害者。   

   儒家用「女子無才便是德」剝奪婦女的受 教育權,女人不識字,用「男女授受不親」剝奪女性的社交權,女人只好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一心只靠男人養活,又因為男人可以納妾,造成女人強烈的不安全感,於是拚命攢錢,以防被男人拋棄。無人 養老。對男人,儒家則以愚忠愚孝形成精神枷鎖。   
   正如網友非常道20所說:儒家就是奴才命,一心只想把強盜當祖宗 然後強盜把某些人男的殺掉、老的殺掉、小孩殺掉、搶走婦女搞群P,然後某些人就把強盜當祖宗(從某種意義上說沒認錯啊。哈哈。)信犬儒那一套,最後就是這效果。
魯迅曾經沉痛地指出,「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 到過『人』的價格,至多不過是奴隸」,中國的歷史不過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的往複循環而已3。但如果恰而幸為男子,則不論他居於如何卑下的地位,受著主人如何不堪 的奴役,卻總有比他更卑 下的妻女來供其奴役、供其淫虐。女性由於其性別身份,不僅是丈夫 的性奴役、性淫虐對象,而且還是這個男性中心社會中所有男子潛在的性奴役、性淫虐對象!一部中國歷史,從這個意義上來解讀,就只是一部男性針對女性的性奴役、性淫虐的歷史罷了!女性生來的命運不是供淫,便是供殺,已成中國歷史的通例。
    這造成如今的中國女人見錢眼開 ,笑貧不笑娼。男人心理陰暗,萎縮妒嫉,一個只知道溫良恭儉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而又拿槍口對付自己同胞, 一個缺乏嚴謹認真,人心渙散沒有血氣,在外強面前兩腿發抖的民族,即便有100艘航母戰鬥群,也是廢鐵一堆。儒家造就的只能是些失敗國家的弱國弱民。   終究,小腳老太還未絕跡,中國女人的思想如 同小腳一樣,被扭 曲、壓抑、變形、殘廢了1000年,放開纏腳布才不到100年,這封建思想的流毒只能慢慢清除。
     一兩句說不清 楚,有些詞發不上來,詳情 可百度  goog le : 文 有第一

   http://***/s/blog_61cf4c430102e0yx.html


所以,說來說去都是老問題,儒毒不除,國難不己,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個王朝,為什麼只要一旦陷入到「尊孔反孔」的這個周期律中,必然也就要陷 入到興衰更替時間極短的另一個周期律中。這其中的原因,就是由於儒家學說的本質才造成的。  
    輕視女性為從屬的弱者,剩至視為男權自所擁有的私有財物!!!這種【強主宰弱】的觀念只促使舊世界唯有相互為了私有財富而弱肉強食式 的爭奪,最終只促成『產生了所有的不公平、不公正的奴馭』!可以說這就是很多問題產生的根源,孔子儘管被儒家傳人尊為是鼻祖,是儒家學說的開創者,又被後世的許多人美譽為是平民教育的首創者,但是儒家學說的源頭與核心內容卻是周公所制定的《周禮》,而《周禮》的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維護王朝統治的綱常制度。所以,不管孔子為其增添了「成仁」,孟子為其增添了「取義」,還是後世那些名儒、耆宿為之增添了多少諸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內容,然而儒 家學說都始終沒有跳出為統治階級效命的範疇,其根本的性質仍然是一種依附於皇權加官權的文化,所宣揚的仍然是一種極端的實用主義加機會主義的人生哲學。  

   透過虛偽看本質,任何依附於皇權加官權的 文化的根本出路,只能是全心全意地為皇權加官權服務。在階級社會裡,文化為皇權加官權服務的根本途徑,就只能是愚昧和麻醉被統治者,通過對被統治者進行思想麻醉和精神控制以及性格上的弱化,以達到接受、甚至是順從地接受統治者的統治的目的。 

   儒家禮法治理下的社會,法律性同虛設,司法依附行政,平靜的外表下隱藏著巨大的腐朽和無序,動亂一觸即發,可萬曆十五年,一切都顯得盛世安詳 ,絲毫意識不到三十年後即將發生的一切。開朝的篳路藍縷勵精圖治總是不可避免地走向陳腐沒落積重難返,如何避開這個被詛咒的歷史怪圈?只在於我們是否有嘗試的信念。只在於今天的我們是否還 有嘗試的勇氣。

女人處於從屬地位,被男人當做私有財產去捍衛去 掠奪去霸佔,各民族國家的歷史上都有過這麼一個階段,婚姻與家庭是私有財產保護與繼承的需要。但是,允許男人們根據社會等級和權威大小決定佔有女人的數量,這是一種非人的文化,最起碼對女人 來講,是非人的,儒教徒們主導中國傳統文化正是這樣。今天中國社會上挺儒者甚多,以恢復華夏道統,弘揚傳統文化為名,極具迷惑性。男人們五迷三道的挺儒大多是裝的,有些女人們居然也挺儒,就是純粹的傻冒了。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有人要吸取精華,剔除糟粕,貌似目光炯炯有神,其實「二」得無以復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8: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