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黃奇帆回憶浦東開發(上)

[複製鏈接]

2503

主題

3368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2242
法道濟 發表於 2016-1-14 09: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我深信,浦東新區這塊創新開放的熱土會永遠朝氣蓬勃、生機盎然。


  黃奇帆,1952年生,浙江諸暨人。 現任中共重慶市委副書記、市長。 曾任上海市經濟信息中心主任,市委副秘書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體改委副主任,市經委主任,市工業工作黨委副書記等職。1990年6月至1994年9月,先後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浦東開發辦公室副主任,上海市浦東新區管委會副主任。


1990年7月,浦東開發辦領導在商討浦東開發規劃(左起: 李佳能、沙麟、楊昌基、黃奇帆)
  我是在浦東開發開放之初,自告奮勇向朱鎔基同志當面請求加入拓荒隊伍的。 有關浦東,從我的角度,有五件事印象深刻,至今記憶猶新。

  浦東開發的戰略創新

  第一件事,是朱鎔基、吳邦國、黃菊等市委、市政府領導所定下來的浦東開發戰略。
  浦東的開發戰略有別於20世紀80年代特區的開發戰略,體現了創新精神。 現在回頭看這個戰略,好像很正常,但那個時候是無中生有想出來的,代表了一種境界、一種有戰略遠見的氣魄。 浦東最值得珍貴的東西,一個是全市16字的發展戰略,另外浦東本身也有個16字的戰略。 第一個16字戰略"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走向世界",是1990年叫響的。 相比繁華的浦西,當時浦東還是一個不毛之地,非常農村化。 浦東開發啟動的時候,市委、市政府已經想清楚浦東不僅是一個開發區的開發,而是東西聯動的開發,浦東開發的成功不在於浦東的成功,而在於整個上海的發展,並成為國家的中心。 上海的發展不僅僅是為了上海,而是要帶動全國、服務全國、走向世界,這個意境代表了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序幕。 如果站在國家角度想這件事,很容易這麼想,但是站在上海的角度考慮,具體到浦東開發的時候,提出這樣的戰略,是十分睿智、也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現在回頭想想當時這個戰略,不管從政治、經濟、方法論哪個角度,都覺得得體,它絕對推動了浦東開發,推動了 90年代中國上海的崛起。
  第二個16字戰略歸結到浦東的具體開發,叫做"金融先行,貿易興市,基礎鋪路,工業聯動",這也同樣非常睿智。
  80年代特區主要是以工業為主的開發區開發,如果浦東也按這樣的思路,無非是給優惠政策,鼓勵工商企業,搞一些工業項目開發區,再搞一些基礎設施、房地產。 但在浦東這麼一塊基本是農村的土地上,當時想到的不是工業先行,不是開發區先行,而是充分運用大上海的優勢,推動"金融先行",這很難能可貴。 然後"貿易興市",光有金融沒有貿易也是不行的。 城市化還要有基礎設施建設,所以"基礎鋪路"。 這個"基礎鋪路"不光是道路的意思,而是廣義的各類基礎設施,包括機場、過江大橋、楊高路內環線、港口等。工業發展當然也是內在要求、必然要求,所以是"工業聯動"。 按這個話來說,浦東的開發,並不是只想到工業的發展,而是工業、金融、商貿聯動發展,二三產業比翼齊飛。 這不是今天把隨機發展出來的符合經濟規律的歷史事實概括為幾個帽子,而是當時就提出了這個戰略, 20年後回頭看,當然正確,而且取得不錯的效果,不得不說那一代人真正是敢想敢做、有思維的、有創新能力的創業者。
  我記得1991年春節,鄧小平同志專題聽取浦東開發的情況,我當時參加了彙報會議。 朱鎔基同志向小平同志彙報時說,我們浦東開發的戰略是"金融先行,貿易興市,基礎鋪路,工業聯動"這16個字。 小平同志聽后說:"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 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 上海過去是金融中心,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地方,今後也要這樣搞。 中國的金融要在世界上有地位,首先要從上海做起。"老人家這段著名的話,是跟著"金融先行"這段話出來的。 沒有浦東開發的這個戰略,沒有朱鎔基同志用這麼一句話開場彙報,老人家也許就沒有機會發出這個偉大的、導向性的金融論斷。 這個論斷對今天中國的金融發展都有意義。 因此,關於浦東的戰略,怎麼高度評價都不為過。

  "不特而特,特中有特,比特區還特"的政策定位

  第二件事情,對浦東的政策,朱鎔基同志當時有個絕妙的歸納— — —浦東新區不叫特區,而叫新區,新區新區,不特而特,特中有特,比特區還特。
  我記得住這句話,因為當時朱鎔基同志是市長,我作為浦東開發辦搞政策的副主任,他定這些事、說這些話的時候,我都在他旁邊。1990年,他到我國香港、新加坡去,反覆說這句話。 當時很多人有疑問,認為中央還沒給浦東那麼開放的政策,否則怎麼不叫浦東特區,而叫浦東新區啊? 面對這樣的疑問,我負責搞政策的當然要準備一下,總結一些想法和概念,內部討論的時候,得到朱鎔基同志確認,後來對外就變成了宣傳口徑。 浦東波瀾壯闊、氣勢澎湃的發展,和這個"比特區還特"的政策有很大關係。
  20世紀80年代,我國的開放先後搞了20多個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五個特區。 上海也搞了漕河涇、閔行、虹橋三個經濟技術開發區。浦東沒叫特區,新區到底算什麼? 我們自己給新區一個定義,就是所有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具有的十大政策,浦東通通都有,都可操作;所有五個特區在1990年以前確定的九大政策,浦東都有;所有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特區都沒有的五大政策,浦東也有。
  開發區的十大政策: 一是區內生產性"三資"企業所得稅減按15% 的稅率計征,經營 10 年以上的,獲利年起"兩免三減半"。 二是允許外商在區內投資興建機場、港口等能源、交通項目,並對所得稅實行"五免五減半"。 三是凡當年出口產值達當年企業產值 70% 以上的,減按 10% 徵收所得稅。 此外,對外商投資高新技術產業給予稅收優惠延時政策。 四是"三資"企業將稅後利潤再投資於開發區,期限在五年以上的,退還 40% 的再投資部分已納稅稅款。 五是外商將開發區企業分得利潤匯出境外的免征所得稅。 六是區內企業進口自用的生產管理資料所需進口的維修零配件予以免稅。 七是區內企業為製造外銷產品而進口的原材料等予以免稅。 八是區內行政機關、事業單位等機構進口自用合理數量的建築材料、辦公用品、管理設備的予以免稅。九是區內企業生產的出口產品免征出口稅。 十是建設開發區基礎設施所需進口的機器、設備和其他基建物資予以免稅。
  特區的九項政策:一是在五個特區內,中資企業所得稅減按 15%計征。 二是允許特區內企業具有較高的留匯比例,同時企業可以有現匯賬戶和額度賬號。 三是從非特區收購的半成品、原材料,在特區加工增值 20% 以上的,視同特區產品,享受出口關稅免征和外匯留成優惠等特區政策。 四是外貿經營許可權上,除了"三資"企業都有自營產品的進出口經營權外,特區內的國營企業也可以有自營產品的進出口經營權。 五是在特區興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可以免征投資方向稅。 六是特區投資規模另加一塊,信貸指標也另加一塊。 七是特區內從事金融行業的外資企業,企業所得稅按 15% 計征,並從獲利年度起,實行
  "一免兩減半"。 八是開辦特區的頭五年,新增財政收入全部留於特區建設。 九是戶口進入、物價制定等管理辦法上的優惠政策。
  作為浦東新區獨有的五大政策,一是允許外國企業開辦百貨商店、超市等第三產業。 在 20 世紀 90 年代,這是一項突破性很大的政策,特區一般是允許外資開工廠,百貨店的原材料、商品從國外進口,百貨商店一般都是連鎖的,它會把中國的產品採購了不僅在百貨商店裡賣,還可以在上海的店裡賣,當然也可以成批量地賣到外國去,幫助我們出口。 這個概念現在聽聽是好事,但當時任何一個外貿公司成立都是要國家批的,外貿進口權、出口權都要許可證、各種單證,還要有配額,所以開個百貨店是不得了的。 二是外資可以開辦銀行、財務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 三是允許上海設立證券交易所,為浦東開發自行審批發行人民幣股票和 B 種股票。 四是在浦東新區外高橋設立了中國開放度最大的保稅區,也就是自由貿易區。 五是擴大上海市有關浦東新區項目審批的五個方面許可權。 特別是在投資項目審批上,浦東審批權是 2 億美元以下。 當時的情況是 3 000 萬美元以上項目要報國家計委、經貿委審批, 2 億美元以上報國務院審批。 所以浦東不能忘記中央給了很多特殊政策,而且這些政策意義深遠。
那個虎山寨主多管閑事,嫌我罵趙婷了。你終於跳出來了!你標榜小人物,自稱不過問政治,可是一有人罵貪官,你就不高興!我罵趙玉吉,我樂意,礙你蛋疼了?她是你乾媽?還是你干爺爺?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你沒事做你的窩窩頭,管這麼多幹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1 21: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