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智庫盤點中國軍力十大進步

[複製鏈接]

1091

主題

1126

帖子

372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7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rn2005 發表於 2015-12-12 10: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圖為2017號殲-20隱身戰機原型機準備試飛。


資料圖片:「JF-17」「梟龍」戰鬥機。


東風-26在閱兵式上經過天安門。(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2月11日電/美國媒體發表文章稱,殲-20可能在2017到2018年具備初步作戰能力,中國希望在2020年之前建造24架殲-20戰機。

  參考消息網引述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2月8日發表題為《你所忽略的中國軍力報告》的文章,作者為美國國家利益中心防務政策高級研究員哈里·卡齊亞尼斯,編譯如下:長達631頁的報告出爐了,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所發布的這份年度報告讀起來不會輕鬆。不過,對於我們這些搜尋有關中國軍事狀況的非機密、公開渠道最新信息的人而言,這份報告似乎有一些值得挖掘的重要信息點。以下是我發現最有趣的一些重點內容。

  第一點:中國核潛艇正在改進

  據中國媒體報道,中國今年5月有3艘新型093商級核攻擊潛艇下水。據說這是配備了能夠發射鷹擊-18遠程反艦巡航導彈的垂直導彈發射系統的第一批商級潛艇。中國潛艇數量日益增長,潛艇發射的武器的覆蓋範圍也不斷擴大,這會大大加劇在中國附近海域活動的美國艦船所面臨的環境威脅的複雜性。

  第二點:中國柴電動力潛艇將會變得更加危險

  今年5月,中國官方報紙《人民日報》的一篇報道稱,中國已研製出裝備柴電潛艇的高效的不依賴空氣推進(AIP)系統。由於裝備了這種動力系統的柴電潛艇浮出水面為電池充電的頻率會降低,這讓此類潛艇活動的時間增加,同時降低了被發現的可能性。

  第三點:中國第5代隱形戰機來了

  媒體報道說,中國已經建造了2架新的第5代殲-20戰鬥機,從而讓殲-20戰機的總數達到6架。殲-20可能在2017到2018年具備初步作戰能力,而且據報道,中國希望在2020年之前建造24架殲-20戰機。殲-20的隱形特點和電子戰能力將削弱美軍在第一島鏈的範圍內發現幷對抗它的能力。

  第四點:中國海軍想要駛向海洋深處

  2013年底,中國開始向印度洋作出首次潛艇部署。中國官員宣稱這樣做的目的是支持在印度洋的反海盜行動。不過,這一部署更有可能是為了搜集美國、印度和其他國家的軍隊在印度洋的情報;檢驗幷提高中國潛艇艇員在遠離中國大陸的區域長時間執行任務的能力;為印度洋區域有可能出現的危機或作戰行動做準備;表明中國在該地區不斷增加的戰略利益。

  第五點:中國從俄羅斯購買S-400防空系統(可能還會自己發展這樣的系統)

  據俄羅斯國防產品出口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今年4月發表的聲明,中國會從俄羅斯購買S-400防空導彈系統。S-400將把中國地對空導彈力量的覆蓋範圍從300公里擴大到400公里,讓中國現有地對空導彈系統的彈道導彈防禦能力得到提高。中國還在研發國產下一代地對空導彈——紅旗-19,該導彈可能具備類似S-400的性能。

  第六點:中國政府正變得有點像軍火商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研究結果,中國在2015年取代德國成為世界第3大武器出口國。在2005到2009年和2010到2015年期間,中國出口的主要武器增長了143%,從31億美元增至76億美元。中國不斷增加的軍火出口包括先進的武器及平台,如噴氣式戰鬥機和導彈護衛艦。中國武器出口在數量和複雜程度上的增長體現出中國政府通過幾十年來向國防研發領域投入巨額資金幷通過武器轉讓和間諜活動獲取外國軍事技術,國防工業日趨成熟。不斷增加的武器出口還將負擔國家對國防工業投資的部分成本,對中國軍事現代化計劃起到支持作用。

  第七點:中國將美國在軌衛星視為它可以攻擊的一個弱點

  中國軍方評估認為,衛星對於美國維持在全球的作戰行動至關重要。中國軍方對美國軍事行動的分析認為,「摧毀或捕獲敵方衛星和其他感測器……將讓對手喪失在戰場上的主動權,讓其難以將精確制導武器全面發揮作用」。

  第八點:中國常規導彈實力會越來越強大

  中國第二炮兵部隊的發展壯大、現代化及脫離完全作為一支核力量的最初起點的工作一直在進行,而且還將分階段繼續下去。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是發展的第一階段,通過研發和沿台灣海峽部署射程在600公里的短程彈道導彈來為台灣緊急事態做準備。第二階段是將短程導彈的射程提高到1500到2000公里,以形成打擊陸上較遠目標和海上移動目標的基本能力。預計下一階段工作會在2015年底之前完成,屆時中國的常規精確打擊能力將提高到3000公里以上。最後,中國可能尋求讓二炮的常規精確打擊能力進一步擴展到8000公里,甚至最終具備全球常規精確打擊能力,據估計這樣的局面可能會分別在2020年和2030年實現。

  第九點:中國會在什麼情況下動用核武器?

  能夠表明中國在何種情況下以及何時會使用核武器的另一個因素是它的核升級哲學——一個國家可能在何種情況下動用核武器來讓衝突升級或降級。中國會在非核軍事行動中穿插使用戰術或戰區級別的核打擊來尋求讓事態降級,朝著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和打擊敵人的本土和人口聚集區的戰略核武器不同的是,戰術及戰區核武器(也被稱為非戰略核武器)針對的是範圍較近的任務,通常攜帶的是破壞程度較低的彈頭。由於使用戰術和戰區核武器不會招致像使用戰略核武器打擊敵方國土那樣的大規模核報復,這種武器被認為是一種更強大的威懾手段和更可靠的威脅。

  第十點:中國如何使用所有這些導彈?

  如果威懾失敗,二炮可能會在發動常規導彈打擊之前,用網路攻擊和電子戰削弱敵方目標。這些目標包括C4ISR(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及監視與偵察)中心、導彈陣地、像港口和機場這樣的軍事運輸和物流中心、重要軍事設施、重要基礎設施以及航母戰鬥群。這類目標既重要又脆弱,一旦被破壞,會嚴重影響敵方正常的作戰和通信能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20: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