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媒:社交網路令友情失去應有的意義和分量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5-12-3 23: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5-12-02 20:20:32 來源:參考消息網 責任編輯:楊寧昱

核心提示:友誼「誕生並隨著交往而鞏固」,但看看人們在互聯網中這上百名「朋友」,有多少在過去1個月,甚至過去半年中從未和自己說過話?

參考消息網12月2日報道 無處不在的社交網站使得著名的六度空間理論變得更受歡迎。該理論最初是由匈牙利作家弗里傑希·考林蒂提出的。這一猜想認為一個人通過一條不超過5個中間人的關係鏈就能認識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這就形成了一個由6條關係組成的關係網。

據西班牙《趣味》月刊9月號報道,這一理論的基礎是人們所認識的人的數量會隨著其中建立起的聯繫而出現指數增長。在這一前提下第一家社交網站於1997年誕生,它的名字就叫「六度空間」。這家由美國人安德魯·魏因賴希創立的網站允許用戶建立一個個人檔案和一個好友名單,通過聊天和電子郵件建立了一個錯綜複雜的溝通系統。該網站的用戶曾達到過上百萬人,但最終消失不見。

數字一代無法想象離線


扎克伯格在2004年創立的社交網站「臉書」來得正是時候,其註冊賬號目前已經超過10億。奇怪的是,一項由米蘭大學研究人員在2011年展開的調查表明,「臉書」在獲得巨大成功的同時打破了六度空間理論。根據這項針對7.21億「臉書」用戶的調查,其中99.6%的朋友二人中間是由5人連結在一起,92%的兩人間僅隔著4人,這一數據足以把世界任何角落的兩個陌生人連結在一起。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臉書」龐大的註冊人群數量。

數字說明一切。可以說社交網站已經改變了友情的概念,尤其是對那些所謂的「數字一代」來說。他們出生在一個充滿網際網路的世界,無論是內向還是奔放,高或矮,好看還是難看,有錢還是窮光蛋,在線上的世界中總能找到人們所需,同時還無需離開舒適的家。

報道稱,現實世界中的友情與虛擬世界中的截然不同。人們最親密的朋友圈可能不會超過10人,但網路中的好友名單很可能已經超過百人。根據西班牙皇家學院的理論,友誼「誕生並隨著交往而鞏固」,但看看人們在互聯網中這上百名「朋友」,有多少在過去1個月,甚至過去半年中從未和自己說過話?

報道稱,很多心理學家認為,在線世界擾亂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友情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和分量。人們已經多少次收到過陌生人的添加好友申請?問題源於大家開始與這些人分享私密內容的那一刻,人們在這些網路夥伴身上花費的時間逐漸比擁有血肉之軀的真實朋友多得多。這種情況,除了會導致人格解體甚至影響我們未來的聲譽外,還可能使人們上癮。捷克馬薩里克大學心理學家戴維·什馬赫爾表示,如果過分沉迷於在線交流,會增加對新技術成癮的風險。

性別決定社交網路的使用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社會學家黛安娜·費爾米研究稱,女性對友情的要求更高,並會更密切地參與到與友人的關係中。這種特性在網路世界中也是類似的。德國心理學家妮科爾·慕斯卡內針對男性和女性對社交網路的不同使用進行了分析,也得到了和費爾米一樣的結論。女性之間喜歡互相訪問以維繫和加深關係,而男性更感興趣的是建立新的聯繫,而不是維護已有的。一家名為紅寶石傳媒公司的在線市場機構的數據顯示,在因斯塔格拉姆、推特和臉書的用戶中,女性占多數。

網路友情,害羞人士的保護傘

此外,女性登陸這些網站的頻率也更高,30%的人一天內會多次登陸社交網站,比男性高4個百分點。女性利用社交網站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繫,對手機社交功能的使用也比男性更廣,聊天和拍照是她們的最愛。而男性使用互聯網更多是為了與伴侶聯絡、開發業務和購物。在使用手機上,男性使用手機時更多的是在用GPS功能,同時比女性下載更多視頻和音樂。

互聯網因此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現實世界的忠實寫照,儘管它也改變了友情產生和維繫的方式,一些有人際關係障礙的人再也不用打破面對面地尷尬,就能找到朋友。

層出不窮的社交網站和應用將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集結到了一起。正如預期的那樣,愛情和友情的邊界在網路中也正日益模糊,很多尋找一日情緣的網站和應用非常受歡迎。

未來我們將在虛擬空間中見面。


報道稱,很顯然新科技使建立友誼和找到志趣相投的人變得很容易,但也有很多批評的聲音認為以這樣的方式替代現實生活中的有呼吸的接觸是不可取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人對臉書在2014年砸下20億美元收購奧克盧斯公司的舉動非常質疑。該公司創造出了Oculus Rift頭戴式顯示器,這款虛擬設備使人們在玩遊戲時的沉浸感大幅提升。用扎克伯格的話說,奧克盧斯「有機會改變我們的生活、玩樂和溝通的方式」。那麼,這類技術在不遠的未來真的會以虛擬關係來取代人們之間面對面的接觸嗎?拭目以待吧。(編譯/韓超)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0: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