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在法國看音樂劇《巴黎聖母院》

[複製鏈接]

1

主題

14

帖子

5355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35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綠野仙蹤 發表於 2015-11-22 00: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綠野仙蹤 於 2015-11-22 01:04 編輯

在海外的中國人可能有過這種體驗,原來在國內耳熟能詳的小說或電影,在國外用原文重看一遍時忽然有了全新的感覺,之前只記得大概印象和主要情節,可是當你在地理上靠近這部作品的創作原鄉,所有感受忽然變得細膩豐富起來,發現許多原先不曾留意的細節,總之似乎有一种放大鏡效應。

我在法國看根據雨果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時,就發生了這種感知獲得立體放大的現象。

我第一次看法國電影《巴黎聖母院》時,是在上小學的時候,是一個鄰居小姐姐帶我看的,記得還是在一個軍隊大院放映的。那個年齡當然只會看故事,我還有點怕那個卡西莫多,只要他一出現我就閉上眼睛。當時也不覺得膚色黧黑的愛絲美拉達有多美,因為還不懂得欣賞這種野性美、原始美,反而喜歡百合花小姐那種閨秀般的白皙美和菲比思騎士般的英俊美。

那時院里有一個鄰居哥哥正上中學,有一天他回來講了一個笑話:他們班新來了一位年輕女教師,她剛一進教室,這群調皮的男生就一起模仿卡西莫多的聲音說「美——」把女老師氣得哭著跑了。

當時有一期《大眾電影》的封底就是身穿紅裙的愛絲美拉達和卡西莫多,象一幅標準的《美女與野獸》的畫面。

後來學外國文學時,記得老師對這部名著做人物分析時說:愛絲美拉達是外表美心靈美,菲比思是外表美心靈丑,弗洛羅神父是外表丑心靈丑,卡西莫多是外表丑心靈美。象是對這部經典小說的人物做的臉譜化分析。

工作後進了一家文人薈萃的單位,遇到一位同行才子,有一次不知怎麼提及《巴黎聖母院》,他稍微沉吟了一下說:「我覺得弗洛羅神父是應該得到同情的!」我一時沒反應過來。當他再一次這樣宣稱時,我請他解釋得詳細點。他說當年報考大學時因為專業的原因他選擇了中國科技大學,可他卻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因為學校在內陸地區,大城市的女生一般不願去,因此學校沒什麼女生,他接著講了一句:「校園裡到處都是弗洛羅」。順著他的描述,我眼前出現了這樣一幕:本該青春洋溢、朝氣蓬勃的大學校園裡,到處晃著面孔陰沉、 眼神斜睨的傾斜身影,天哪,我一直尊崇的中國科技大學,原來竟然是這番模樣!這場景實在太好笑了,我不禁樂得前仰後合,他氣哼哼地說:「我後悔告訴你!」我說:「你比雨果還人道!你的博愛竟然包括所有人。」

儘管不歡而散,我還是去買了一張VCD,把這部電影重新看了一遍,可能是二十多歲畢竟成年了,彷彿才看到愛絲美拉達一身紅色的吉普賽飛邊長裙,纖腰一握,體態婀娜,她跳的那段很Sensuelle的舞蹈,確實勾魂攝魄。而且特別注意了一下反面人物弗洛羅,他尾隨前去赴約的菲比思,並一再試圖阻止他,祈求他的憐憫,看到意中人與她的意中人擁抱親吻時,內心為嫉妒所折磨,痛苦地倒在冰冷的石階上,這時一把小刀忽然從天而降,這簡直就是Fatalité——命中注定,他的刺殺行為不是一種雄性動物的本能嗎?邱岳峰的配音把那種壓抑的痛苦、靈與肉的掙扎表現得細膩、深沉、有張力。整部片子看完后,我的耳畔回蕩著李梓那嬌美而不羈的聲音,「無論如何,我還是很快活——」

九十年代後期我到法國不久,正趕上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在全國巡演,轟動一時。我猶豫對這個太熟悉的故事還要再看音樂劇嗎?這時我在電視上看到一段對觀眾的採訪,走齣劇院時記者問一個金髮碧眼的女孩兒,劇中最喜歡誰?她說喜歡卡西莫多,我很意外,記者也意外,問她:不是菲比思嗎?她說:「不是,是卡西莫多,因為他善良,有一顆金子般的心」。我想起當年同齡的自己,立時覺得一陣羞愧,人家那麼小,已經可以穿透表象看本質了,這是從小給孩子播下善良與同情的種子,一種稚嫩的人道情懷。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演出陣容強大,女主角是法國頭號女歌星Hélène Ségar,她的聲音既柔美又遼遠,餘音繞梁,只可惜缺少了那種奔放不羈的野性美。扮演卡西莫多的是加拿大歌星Garou,他的聲音很有特色,稱之為豆沙喉或煙酒嗓,音域也很開闊。演菲比思的是法國歌壇小生Patrick Fiori;弗洛羅神父看上去乾澀遲滯,不過一個感情枯竭、性情壓抑的人不就是這樣嗎?

音樂劇藝術有一個特點,主人公的大段獨唱就是內心獨白,象一幅幅清晰的靈魂畫像。

卡西莫多唱的是溫馨的眷戀和無奈,一種沒有索取、沒有攻擊、沒有傷害的愛。

弗洛羅唱的是Tu vas me détruire—你將毀了我,一個上帝之子不可以有世俗的慾望,否則就是違背信仰,萬劫不復。而無法宣洩的情慾使其飽受靈魂和肉體的雙重煎熬,一種害怕失控的慌張、凌亂和恐懼;你能顛覆我的人生,因此對於我你就是個危險的女巫;你的存在,我的痛苦,你的魅力可以毀了我,於是我只好先毀了你。

菲比思唱的是Déchiré—分裂,電影里的菲比思顯得輕浮自然,而歌劇中的他則有一番掙扎,如果無法抵禦誘惑,則有可能失去唾手可得的優裕生活和社會地位。

歌劇最動人心魄的一幕,是愛上同一個女人的男聲三重唱Belle—美,那歌聲象一浪一浪的感情潮水反覆激蕩,遭遇心靈的激情,煥起生命的慾望,卻隨即陷入兩難的境地,強烈地感受到自身的、他人的、社會的種種限制,渴望得到又害怕失去,幾番掙扎,幾經嘗試,想要突破人類亘古以來的困境。

三個男人,每個人都渴望愛絲美拉達,可是一個背叛她,一個毀滅她,一個只能是友情,這裡面唯獨沒有愛絲美拉達渴望的愛情。

後來,偶然看到三位男主角在一個演唱會上穿便裝的合唱,沒有了歌劇的那種濃妝,我忽然發現扮演弗洛羅神父的演員竟然有著典型的法國式的眼神——閃亮溫情,彷彿一個人終於在生活中卸下了面具,還原了他一度失去的人性,這個情景不知為何讓我無比感動和欣慰。這就是法國,生活中處處有發現、有心動、有意外之喜、有心靈慰藉,因而永遠讓你對人生保持一份希望。

22

主題

466

帖子

2100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2100
沙發
xu3331 發表於 2016-4-7 09:43 | 只看該作者
Notre Dame de Paris, 無緣看歌劇,但看過電影,且是原版,總沒有小說有味。
這種改來改去的東西,往往失去原味。也可能文豪原作太好,改了就難以不打折扣。
樂天知命, 隨遇而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4

帖子

5355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355
3
 樓主| 綠野仙蹤 發表於 2018-4-21 15:39 | 只看該作者
xu3331 發表於 2016-4-7 09:43
Notre Dame de Paris, 無緣看歌劇,但看過電影,且是原版,總沒有小說有味。
這種改來改去的東西,往往失 ...

歌劇改編的不錯,給原著注入了新生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0 23: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