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房價這麼高房產商為何難賺錢?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11-11 12: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80家房地產企業近日公布了三季報。數據顯示,前三季度80家房企總營業收入為4244億元,合計凈利潤為343億元,凈利潤率為8%。從季度看,80家企業中有52家利潤率低於10%,房地產行業已經進入中低利潤行業範疇。

  於是,人們不禁要問,房價如此高,開發商利潤率卻一路下滑,那麼高房價之下的高利潤都讓誰拿走了?

  首先,大頭被收入地方財政的「口袋」。一是土地出讓金,二是稅收。如果說房子是麵包,那麼土地就是麵粉,所以麵粉貴,則麵包也會提價。而部分熱點城市的地王,由於開發商爭搶激烈,出現「麵粉貴過麵包」也不稀奇。

  越是房價高的城市,地價在房價構成中所佔比重越高。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的數據也表明,相比十年前,住宅地價上漲幅度最大,高達340%。舉個例子,今年來,北京多塊區域地塊的樓麵價高達5萬元左右,如果一兩年以後賣房時以8萬左右的價格出售,則地價佔比超六成。

  此外,房地產稅收更是地方政府稅收的另外一大塊。與房地產業相關的稅種主要有七個,佔地方財政收入比重約三成,其中契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土地增值稅、耕地佔用稅,2014年佔比為18%,而2001年僅為7%。

  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被金融機構賺走了。2010年至2013年,由於持續不斷的房地產調控高壓,在融資方面,金融機構設定很多門檻,比如要求商業銀行實行「黑白名單」,不僅廣大中小開發商拿不到貸款,就是部分大房企也會吃「閉門羹」。於是,開發商只能通過民間高利貸、房地產信託、私募等以很高的成本融資。

  另外,在房價上漲偏快、房價較高的城市,如果以5-10年這樣較長時間跨度來看,開發商的賺錢能力,其實不如炒房者、長線投資者,以及業主。由於這些城地價上漲快於房價,所以只有較長時間持有土地與房產,才能獲得較大收益。

  所以,過去很多年,李嘉誠囤地捂盤式的開發方式,才是最便捷、最保險的賺錢模式。而近幾年,受制於政策收緊,以及業內流行高周轉,開發商急吼吼的加速開發,一塊地還沒捂熱,就已變成房子賣出去了。倒是那些買后持有多年的購房者,所獲利益(或房子升值)更豐厚。從這點來看,開發商更像長工,而非地主。

  總而言之,長期來看,房價特別是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價,還將繼續上漲得讓人看不懂。但是,開發商的日子再也回不到2004-2010年間的暴利時代。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應反思如何減少「土地財政」依賴症。而金融機構在高企的不良貸款率壓力之下,也不可能長期高息壓榨開發商(部分已經因為不堪重負而面臨倒閉)。至於少數熱點城市的自住性與投資性購房者,依然可以繼續分享樓市紅利。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09: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