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騰訊此時急於投資美團大眾,折射了什麼?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5-11-4 00: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去哪兒與攜程合併,百度拿到25%的股份,正式取得在旅遊業的行業領先地位,而此後騰訊則也立即快馬加鞭,對美團大眾進行了10億融資,而騰訊在此之前並未發力,恰恰趕在了這個時間點,騰訊在焦慮什麼?

一,旅遊O2O消費潛力大,騰訊錯失棋子

對於騰訊來說,雖然投資了各項O2O領域,但卻在旅遊O2O領域並未有建樹,國內兩大旅遊巨頭攜程與去哪兒牢牢佔領,去哪兒屬於百度系,而BAT均想染指攜程但統統被拒,原因在於旅遊行業O2O的潛力最為巨大。根據艾瑞公布數據,2011年中國在線旅遊的交易額為1313.9億元,2014年為2772.9億,在2015年將達到3560億的交易額,而在2018年將高達6500億的市場。

為什麼旅遊O2O行業相較於其他O2O服務會有如此巨大的潛力?原因在於「一體化的體驗」,在旅遊O2O中,用戶可以在一個APP裡面進行機票預訂、接機送機、酒店預訂、景點門票預訂、當地景點參團、當地美食預訂等等一系列全套自助服務,未來的旅遊行業將會使得信息越來越透明化,極大程度的減少用戶信息獲取成本,使得用戶可以享受一站式的O2O服務,自由行的市場將會被大大擴展,而目前正在開拓的境外旅遊市場更是一片大藍海。旅遊O2O屬於一體化全程式的服務,是一套由點到面的串聯行為,而其他O2O則是一種隨機式的消費,用戶的消費雖有一定規律可循,但卻無法提供一套一體化的流程,所以只能逐個點的擊破,而這也是其他O2O服務的瓶頸所在,進而需要無限擴張,而這種無限擴張也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危險。

其次旅遊這件事本來就屬於有一定門檻的事情,相比於其它依靠補貼發展的O2O服務,旅遊O2O用戶具有較高的消費能力,因此此類用戶的大數據好比作金礦,而補貼類O2O則是銀礦有些甚至只是鐵礦。

旅遊O2O有著一體化體驗以及高消費人群的優勢,也必然是BAT的兵家必爭之地,而這也是騰訊沒有拿下的重要市場,因此希望騰訊希望藉助美團大眾來對抗去哪兒攜程。

二,依然懸在半空的微信O2O

對於騰訊來說,其最大的落地應用依然是微信,通過微信公眾號建立起商家與用戶的關聯,但這一做法也導致了微信自身並不具備任何強勢的掌控能力,對比與百度自建外賣,阿里自建口碑,騰訊顯得極為弱勢。

O2O要想做成功,最終一定要落實到標準化制度化的流程中,所以明白這一點的騰訊也終於放手,將自身業務託付於他人,才有了入股滴滴打車、58、餓了么、大眾點評等O2O主導的公司。而這其中又牽扯到的問題是,騰訊是否真的具備強勢的掌控力?從目前來看並非如此,滴滴最終與阿里投資的快的合併,而58同城最新推出的58到家又獲得了阿里等機構的3億融資,此外大眾點評也和阿里投資的美團合併,而騰訊所投資的餓了么依然宣布不會放棄與美團外賣的競爭,O2O戰火依然在持續,騰訊無可奈何。

從上諸多現象來看,騰訊並不真正具備對這些合作夥伴的掌控能力,雖然騰訊也在推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希望能夠利用微信落地生活水電費等服務,但這些無論流水多大依然不是商業領域的項目,微信未來若要實現更大的商業價值,必須將商業O2O服務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但目前來看,前途不明。

歸根結底,騰訊還是一家遊戲公司,其主要收入依然來自於遊戲,而百度阿里在早期建立時均有著豐富的地推經驗,所以在O2O的選擇上,百度阿里選擇親自建立O2O網路的模式,將會使得未來更為可控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騰訊真的能為美團大眾帶來新生?

對於騰訊來說,其最需要的是掌控力,但所有價值最終都需要等價交換,騰訊所投資的58同城、餓了么甚至都沒有接入微信,這類合作夥伴都沒有獲得外界所想象可能性,乾爹不親,依然只能自食其力自給自足。

而對於那些接入微信中的合作方,其日子也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好,美麗說2015年副總等一批員工離職赴美IPO計劃暫緩;滴滴雖然與快的合併,但是仍然未停止補貼大戰;而同程網雖然被接入微信,但機票預訂依然被去哪兒攜程穩坐江山。

至於美團大眾,騰訊除了投錢其實也並不能做太多,更多的依然只能依靠O2O公司自身去面對,而對面的百度拿出了200億來砸O2O,來勢洶洶,再加上阿里口碑的圍追堵截,恐怕騰訊之後所需要投入的錢也將不止10億。

結語:總的來說旅遊O2O行業要想賺錢較為容易,用戶群體本身就是高消費人群,而美團大眾點評模式目前來看盈利模式依然遙遙無期,補貼從2010年團購大戰開始至今都尚未停止,而最後從長遠角度來看旅遊O2O,去哪兒攜程如果同糯米協同作戰,將有可能形成旅遊到餐飲以及其他本地消費的連帶效應,未來的想象空間也更大。

承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31 16: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