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孔子和平獎」並非中國主流社會之聲

[複製鏈接]

1092

主題

1519

帖子

6441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七界殺星

Rank: 5Rank: 5

積分
644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辛巴威總統穆加貝9月底獲中國一機構頒發的「孔子和平獎」,引起西方輿論的較大爭議,中國國內也有很多人表達了不同意見。有辛巴威媒體傳出消息稱,穆加貝的發言人北京時間26日表示,穆加貝不承認並拒絕領取該獎。到27日,津駐華使館未能證實這一消息的真實性,但傳聞已讓頒發「孔子和平獎」的機構陷入尷尬。

  「孔子和平獎」2010年設立,首次頒發給台灣政治家連戰。2011年頒給普京,去年頒給古巴前領導人卡斯特羅。不難看出,獲獎者大多是西方不喜歡的政治人物。2010年諾貝爾委員會將和平獎頒給在中國監獄服刑的劉曉波,「孔子和平獎」的價值取向迥異,給人印象深刻。

        設立「孔子和平獎」與中國政府無關,這一點完全可以確定。它目前由在香港註冊的「中國國際和平研究中心」評獎並頒發,實際是一些討厭西方政治做派的文化人士在運作。第二屆「孔子和平獎」舉行發布會借用了文化部一下屬機構的名義,致使該機構被取消,官方與該和平獎的切割態度十分明確。

  至於「孔子和平獎」與中國社會是一種什麼關係,可謂一言難盡。首先,抵觸諾貝爾和平獎的政治傾向,這在中國很普遍。願意看到有人搞出一個與之不同、甚至能與之抗衡的和平獎,在中國大概也有一部分人。但是也有很多人對此持現實主義的態度,認為搞一個有影響力的和平獎需要軟實力的支持,而中國社會現在缺這個能力。

  「孔子和平獎」迄今的運作應當說不算成功,今年的「穆加貝風波」增加了人們的這一感受。該獎不斷受到嚴重爭議,這對一個尚不成熟的獎項來說,總體上弊大於利。由於種種原因,該獎在中國主流社會中獲得的認同度也不夠高。

  看來這個獎只能看成中國一批有鮮明價值觀的人所做的嘗試,如果一定要用大眾性和小眾性對照它的話,它顯然更屬於後者。

  然而我們想說,小眾性的東西未必就沒有存在的權利。「孔子和平獎」代表了一部分中國人的想法和態度,它同時承受了包括來自主流社會內部的諸多質疑。它要延續下去,就需首先爭取更多國人的支持,進而爭取國際社會的更多認同,這會導致它的自我調整。

  中國社會不能鐵板板地只有一種聲音,所有發聲者都向著政府發言人看齊、「對錶」。那不真實,會自絕社會的活力和彈性。只要不違反中國法律,不挑戰中國根本政治制度,不與中國核心價值觀成心作對,製造混亂,那些不太整齊、相對小眾的聲音就應有權利發出,參與到社會的大合唱中。

  「孔子和平獎」有人喜歡,有人覺得它「不入流」,讓它自己去承擔眾聲喧嘩帶來的酸甜苦辣好了。國家沒有義務為它的挫折埋單,主流社會也有權利與它保持距離,它就是它自己。在西方也有各種各樣的獎項,它們未必都有西方主流社會的背景,但它們參與了對西方社會多元面貌的表現。
活在別人的掌聲中,是禁不起考驗的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5: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