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死葯、二踢腳與青蒿素—青蒿素為驗葯寫下劇終(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5-10-14 23: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布日期:2015年10月14日     科學公園

  青蒿素真的是中醫藥寶庫中的遺珠嗎?所謂遺珠應該是俯拾皆是,至少是非常容易獲得之後遺漏掉的那極少數,中藥「寶庫」迄今既沒有奉獻出任何非遺珠——沒有任何一種中藥(中成藥)被世界主流醫學界接納為藥物。而青蒿素是嚴格意義上的現代化學葯,與中藥沒有任何關係。如果非要說青蒿素的發現受到葛洪《肘後備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的所謂啟發,那也不過是一種偶合關係。從研發過程來看,青蒿素的發現更給「驗葯」說寫上了劇終兩個大字。

  (文/掙脫枷鎖的囚徒)

  

  

  提要:青蒿素是中藥,金雞納樹和柳樹皮是西藥?

  屠呦呦攜青蒿素獲得世界自然科學最高獎——諾貝爾醫學獎,也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獎,是中國科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標誌著很多標誌。

  同時,也再次點燃中西醫之爭。

  

  騰訊今日話題所作的調查來看,超8成民眾認為青蒿素獲得世界科學界的承認是中醫藥的勝利。

  這個調查結果的一邊倒絲毫不奇怪,科學問題普通公眾的看法僅僅反應民眾對這個問題的認知,並不能對科學事實產生影響。但是,「中藥是尚未充分開發的寶庫」這個命題出自於近年來在科學普及領域異常活躍,也是這個領域當代領軍人物之一,北大生命學院前院長,著名生物家饒毅教授。幾年前他在梳理青蒿素髮現的長文《中藥的科學研究豐碑》中稱:「在古代和近現代中文文獻及醫療實踐中,可能還有尚待重新發現的珍寶。」這樣,對於該命題就非常值得我們重新梳理。

  青蒿素真的是中醫藥寶庫中的遺珠嗎?

  所謂遺珠應該是俯拾皆是,至少是非常容易獲得之後遺漏掉的那極少數,中藥「寶庫」迄今既沒有奉獻出任何非遺珠——沒有任何一種中藥(中成藥)被世界主流醫學界接納為藥物。而青蒿素是嚴格意義上的現代化學葯,與中藥沒有任何關係。如果非要說青蒿素的發現受到葛洪《肘後備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的所謂啟發,那也不過是一種偶合關係。從研發過程來看,青蒿素的發現更給「驗葯」說寫上了劇終兩個大字。

  百年中西醫論戰之葯之存廢

  中西醫論戰已逾百年,廢醫派「內部」對於中藥的存廢又有三種認知:廢醫存葯, 廢醫驗葯和廢醫棄葯。

  一  廢醫存葯

  最早的廢醫派主張廢醫存葯,代表性人物余岩在《靈素商兌》中說:」是故吾國之藥物容有良品,處方亦容有奇驗者,四千餘年來之經驗,誠有不可厚非,而無如其學說理論,則大謬而無有一節可以為信。」

  其老師對於中醫研究頗為自得的章太炎1926年著《論五臟附五行無定說》,也認為五行無甚大用,主張完全廢棄,卻對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推崇備至,更是對古代醫方廣泛涉獵深入挖掘。

  章太炎的老師廢醫第一人俞樾在《廢醫論》中把中醫歸於蓍卜一類,認為「卜可廢醫不可廢乎?」,卻又認為「醫可廢,葯不可盡廢」。晚年更因疾病纏身無奈之下轉而求諸中藥,淪為論敵的笑柄。

  這大概就是廢醫存葯論的認識基礎。百年前能認識到中醫理論的荒謬和愚昧已經難能可貴,在循證醫學興起之前,認為中藥和一些傳統療法畢竟「經過千年實踐驗證」證明的確有效,應該保存也在情理之中。

  循證醫學從很大程度上要求對之前業已存在的療法用以隨機雙盲對照臨床試驗為主的科學方法進行重新驗證。實踐證明,之前已經被廣泛應用多年的很多療法和藥物被證明是無效的,其中也包括很多化學藥物。

  二  廢醫驗葯

  隨著現代醫學發展,人們認識到中藥的氣味歸經、君臣佐使之說同樣荒誕不經,但是也還是認為中藥中確有中病良方,雖然其作用機制是中藥材中含有的有效化學成分,對於這些藥物成分和一些傳統非藥物療法應該用現代科學方法加以深入研究,經過驗證有效者進行進一步開發並納入現代醫學體系。

  這就是所謂的廢醫驗葯論,本質上就是主張中藥的科學化。

  三  廢醫棄葯

  傳統醫學理論的荒謬是主流醫學界,甚至包括中醫界的主流的共識,除頑固派和利益維護者外,廢醫已經達成共識。對於葯的存廢實質上是中西醫之爭的核心,對於這個核心問題最終的判斷標準是什麼?其實很簡單,不看廣告看療效。

  問題在於,如何來看療效。

  現代科學是建立在以實驗作為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基礎之上的,現代醫學最重要的發展之一就是隨機雙盲對照臨床試驗方法的建立,近二十年來循證醫學的異軍突起更是為現代醫學驗證醫療干預和藥物作用提供可靠的手段。

  廢醫驗葯說的基礎則認為某些中藥材中的確可能含有某些具有藥物作用的成分。誠然,自然物中存在某些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甚至可發揮藥效作用,比如阿片中的嗎啡。但是,並不是因為這些自然物是中藥才含有這些效能成分,中國之外的那些植物、動物和礦物物質同樣含有那些成分。

  所謂驗葯就應該是對於既存的傳統療法和藥物進行科學驗證,從中發現、提取某些成分,甚至進行再修飾和合成,這已經超越驗葯的範疇,而是進入新葯開發流程。現代化學葯中原本有約25%最初是從植物中發現和提取得來的,諸如大家所熟知的奎寧、阿司匹林等,其實就是對西方「中藥」有效成分的再開發的產物。本文的主角青蒿素,其身份和出身與奎寧和阿司匹林如出一轍。

  這些藥物都完全具備現代藥物的所有特徵,具有明確的化學結構,確切的作用機理和毒理機制,高度純化的單一化學成分,經過現代醫學體外實驗、動物實驗、系列臨床試驗的驗證,是純粹意義上的現代化學藥物。

  產生於錯誤理論指導之下的傳統藥物可能合理而且有效的機會約等同於瞎貓碰上死耗子,作為世界主流的歐美,現代醫學就是伴隨著對傳統醫學和療法的摒棄而發展起來的。

  在亞洲,包括我國、日本和印度等國家,出於傳統認知,在傳統醫藥的驗證和再開發方面投入巨大。以我國為例,除了製造出從數量上幾乎與現代化學藥物分庭抗禮的五花八門的中成藥製劑外,沒有任何一種傳統藥物通過驗證,被在這個領域代表國際標準的歐美相關監管機構接受為藥物。

  投入巨大幾無產出,偶有青蒿素這類耦合的「啟發」,不過是現代藥物開發篩查階段預實驗階段的一個過程,因為這類啟發下的實驗絕大多數以失敗告終。以青蒿素髮現為例,初期篩查的4000多種中藥單方或方劑全部是失敗的,僅有改用現代化學提取技術才從黃花蒿中發現並提純出青蒿素。這足以說明,驗葯事實上既無必要也無可能,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一棄了之。

  驗葯的代價效益困境

  任何驗葯項目都是一項龐大系統工程。比如,哈佛大學著名流行病學家Brian MacMahon於1981年在著名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一篇著名的研究報告《一份關於飲用咖啡與胰腺癌關係的病例對照研究》,稱「飲用咖啡與胰腺癌之間存在明顯關聯,在對吸煙的影響做出調整后,每天飲用不超過2杯咖啡人群,男女兩性合併胰腺癌相對危險性(RR)為1.8,每天飲用超過3杯以上RR為2.7」。從而得出結論:「很大比例胰腺癌的發生歸因於飲用咖啡」。簡單說,就是飲用咖啡增加胰腺癌的危險性增加2~3倍。

  一石激起千層浪,報告引發西方世界的強烈反彈,學界也迅速做出反應,很多研究機構快速跟進,在世界範圍內引發咖啡研究熱潮。

  研究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驗葯過程。經過歷時20多年廣泛研究,公開發表的研究報告超過500份,進入21世紀,真相才逐漸浮出水面,主要結論傾向於否定飲用咖啡和胰腺癌之間的陽性相關性。

  這項世界範圍內的「驗葯」研究,投入是多少?沒有人計算。而效益是什麼呢?回到原點。

  對於傳統藥物的驗證面臨同樣的代價效益困境,數以萬計、十萬,甚至更龐大的傳統藥物和療法,如何去驗證?由誰去投入來支撐驗證?預期的成果幾何?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5-10-14 23:31 | 只看該作者
 青蒿素,為驗葯寫下劇終

  回到青蒿素,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在那個年代特定的舉國體制下,數十科研機構數百科學工作者不計代價,歷時十幾年研發出真正屬於中國出品的一種具有顯著療效的新型藥物,是中國為現代醫藥學所做出的屈指可數的貢獻之一。

  從研發過程來看,青蒿素是完全意義上的現代化學葯,這一點已經有無數的論述,不贅述。

  但是,從預實驗來看,事實上就是對中醫有關瘧疾治療藥物和方法的一次全面的驗證。

  從公開的資料看,協作組總共篩查4萬多種化合物和療法,其中屬於中藥和中醫療法比如針灸的計超過4000餘種,囊括了我國古代無論正統中醫典籍記載的還是民間傳說的幾乎所有方法和藥物。

  經過初步的實驗室和動物預實驗,結果沒有任何一種藥物和方法是有效的,而這些方法和藥物無論在中醫典籍記載、中醫臨床實踐還是民間傳說,卻都是「經過千年實踐驗證確有療效,護佑我民族免於瘧疾塗炭的靈丹妙藥」,其中包括獲獎者屠呦呦一直堅稱受到啟發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

  就是說,青蒿素研發的初期階段,協作組採用科學方法對中醫藥有關治療瘧疾的方法和藥物進行全覆蓋的拉網排查,結果得出無一有效的結論。

  以此類推,假設用同樣的方法對中醫藥所有療法和藥物進行無遺漏普查,結果會與中醫治瘧療法和藥物得出不同的結果嗎?

  有人說,青蒿素的發現是驗葯的一個範例,事實上如果非得附會於驗葯,那麼正確的說法只應該說是一個反例——「523項目」預篩查階段的預實驗否定了一切中醫藥療法有效的可能性,為所謂驗葯寫下了「此路不通」,和「劇終」。

  「青蒿一握」一種怎樣的啟發?

  屠呦呦堅稱她率先使用沸點更低的乙醚作為萃取劑是受到葛洪《肘後備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的啟發。那麼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啟發呢?

  筆者認為這隻能是一種耦合現象,有人用掉落的蘋果啟發牛頓的萬有引力來類比,我更喜歡用我經常用的人類飛天夢加以說明。

  人類的飛天或者飛翔夢想大概受到三種啟發:一種是神的啟示,比如嫦娥飛天的不死葯、道家神仙的騰雲駕霧法術和西方諸神的全知全能,說白了就是想飛就飛。第二種是受到生有翅膀的鳥類飛翔的啟發,我國封神榜中的雷震子就肋生雙翅而可以自由飛翔,西方的天使和飛馬也都生有翅膀,現代的滑翔機和飛機有翅膀啟發的元素。最後一種就是我們俗稱為「二踢腳」的爆仗對於航天火箭的啟發。

  如果說翅膀和二踢腳對於飛翔和飛天的啟發,就如同柳樹皮可以用於治療疼痛發熱,金雞納霜有效治療瘧疾對於阿司匹林和奎寧的發現和研發具有啟發作用,那麼像嫦娥的不死葯、道家的修仙飛天等這類神的啟示不需要任何道理,需要的僅僅就是一種「聲音」一樣,協作組接受到的4000多種傳統療法和藥物的啟發,由於沒有科學道理而不可能其發出有效藥物,屠呦呦接受到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啟發也是等同的,因為「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同樣是無效的。

  屠呦呦所謂的「啟發」不過是失敗后的不斷改變實驗方法,而且轉向的是具有科學支撐和實驗成功經驗的科學化提取技術方法,就如同人們放棄奢求不死葯或修仙來實現飛天,轉而接受翅膀和二踢腳的啟發一樣。

  正是因為放棄中醫藥原本的高溫水煎和單純水浸絞汁,轉而接受科學的化學提取方法的「啟發」,屠呦呦才成為了最終的幸運者,成為青蒿素的發現者和諾貝爾獎獲得者。

  綜上,如果非要把青蒿素的發現與中藥扯上關係,只能說青蒿素篩查階段的預實驗證明中藥的無效性,為驗葯說寫下劇終兩個大字。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2 20: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