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對屠呦呦說聲感謝有多難?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10-12 09: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湯嘉琛

  每個時代都有很多人為造福國家、造福人類而貢獻畢生精力,我們的生活正是因為他們的付出而越來越好,他們理應被感謝、被致敬。

  最近這些天,很多媒體都在討論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新聞,但有些報道和評論的角度很奇怪。比如,有些中醫愛好者興奮地宣稱,屠呦呦獲諾獎表明中醫得到了國際認可,有些「反中醫」人士則撰寫文章,強調青蒿素「與中醫無關」;再比如,有些媒體熱衷於散播屠呦呦「人品不好」「搶功」等八卦,有些評論則因其「三無院士」身份而藉機抨擊院士遴選制度……

  在思想多元的社會,人們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解讀,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看看輿論場上那些由屠呦呦獲諾獎所引發的「互撕」,確實讓人感覺有些無聊,甚至失望。很明顯,目前很多關於屠呦呦和青蒿素的分析,不過是在「借他人之酒杯,澆心中之塊壘」——那些立場先行的發言者,其實並不關心屠呦呦的學術貢獻,他們原本就帶有對某些問題的偏見,如今只是將屠呦呦當成了某種「工具」。

  這種動機不純的討論,事實上有很多都屬於偽命題,它們基本無助於增進社會共識,反倒會進一步撕裂社會。一些媒體為這種無聊的爭論提供版面,引導公眾加入到喧囂的輿論泡沫戰之中,恐怕並沒有多大意義。在一些媒體功利地「消費」屠呦呦、賺取點擊量的時候,真誠地對屠呦呦說一聲感謝反倒成了一件難事。

  正因如此,我的一位駐非同事的採訪,讓我印象深刻:一位在迦納、莫三比克工作了十餘年的國企員工,在得知屠呦呦獲獎后,對我的同事說的第一句話是「感謝屠大科學家」——駐非期間,他和同事都曾多次感染瘧疾,每一次都是靠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化險為夷。然而,這種樸素而自然的情感表達,實在太稀缺。

  屠呦呦確實應該被感謝,不僅因為她是中國大陸第一位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更因為她發現的青蒿素在全球抗擊瘧疾的進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已有約2.4億人受益於青蒿素聯合療法,約有150萬人因該療法而避免了瘧疾導致的死亡。

  很多人此前或許從沒聽過屠呦呦的名字,也不知道青蒿素為何物,但實質上是屠呦呦及其研究團隊的受益者。如果沒有她當年率研究團隊深入瘧疾疫區,在經歷190次失敗、多次以身試藥后研製出「中國神葯」,中國可能至今都飽受瘧疾困擾。如今屠呦呦的研究終於得到「遲來的認可」,對她說一聲感謝理所應當。

  一聲感謝的分量,或許並不比一座獎盃要輕。每個時代都有很多人為造福國家、造福人類而貢獻畢生精力,我們的生活正是因為他們的付出而越來越好,他們理應被感謝、被致敬。從一定意義上講,正視每一個科研工作者的貢獻,就是對科學最好的尊重。當我們知道感激屠呦呦這樣的人,我們才離正常社會更近。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2 20: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