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TPP一出,中美就沒合作可談了?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10-10 09: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希望中美兩國各行各業的精英,都能從本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發,全面認識當代中美關係,形成中美經濟關係合作大於競爭的共識。

  近來,中美關係的三件事情引起了國內外輿論的廣泛關註:一是美國領導人沒有接受邀請出席中國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舉行的閱兵儀式;二是在這種情況下,習近平主席仍然按照原計劃訪問美國;三是美國等12個亞洲、美洲、大洋洲國家達成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該協議將中國排除在外,很多評論認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針對中國的。這三件事,凸現了當代中美關係中的合作與競爭的兩個方面。我認為,從總體來看,中美經濟關係中的合作大於競爭。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中美兩國都有一些人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正在挑戰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中國也將隨之挑戰美國在全球政治和安全領域的地位,因此中美關係存在競爭大於合作的趨勢。

  從統計數字來看,中國經濟總量的各類測算指標確實正在超越美國。

  據初步核算,中國2014年GDP總規模按照匯率計算已經突破10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人均GDP達到7400多美元。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已經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中國目前還是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大國、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第一製造業大國,2013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 120多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15年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外商直接投資第一目的地國。

  然而,由於中美在資源稟賦、產業結構等方面的差異,當代中美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中美在經貿領域的合作遠遠大於競爭。

  中美兩國國土面積大體相當,而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這就決定了中國在勞動力數量方面具有優勢,美國在人均土地和資源方面具有優勢。新中國成立以來60 多年的超大規模工業建設,改革開放30多年來對於世界市場的融入,以及美國建國200多年來的不斷創新,讓兩國自然的資源稟賦發展為雙邊經濟結構及在世界經濟地位中的高度互補。

  從農業方面來看,美國平原較多,大部分地區氣候溫和,可耕地面積遠遠超過中國,適合發展農業。同時,美國農業科技發達,機械化程度高,農藥、化肥、良種使用多。這使得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中國東、中部地區人口稠密,工業、城市、交通和生態用地不斷佔用耕地,西部地區高山和乾旱面積大,可耕地少,因此中國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在國際農產品市場上對美國的地位構成嚴重挑戰。

  從工業方面來看,中國目前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從最低端到最高端的各主要工業門類,從襪子到鋼鐵再到衛星的各主要工業產品,都在世界佔有重要地位。而美國則經歷了一定程度的「去工業化」,底特律等一些老工業中心凋零,產業工人流失,中低端產業總體上看已經無法與中國競爭,在大部分軍用高技術和一部分民用高技術產業方面仍領先於中國。因此,中國兩國在工業結構方面基本形成互補。

  從能源方面來看,中國對進口石油、天然氣的依賴度將繼續擴大,煤炭也已經成為凈進口國。美國的「頁岩氣革命」儘管有媒體誇大之處,但美國逐步走向能源自給則是真實的趨勢。但是,美國仍然要履行國際責任,為其北約的歐洲盟友和日本謀求穩定、安全的能源供應。因此,中美兩國在維持歐亞大陸的兩大能源寶庫——中東和裏海地區的和平穩定,保證其能源持續出口方面,擁有巨大的共同利益。美國著名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副主席瓊·B·奧特曼先生在應邀訪問筆者所在的城市重慶時對筆者說,中東應該成為美中兩國在全球事務中全面合作的起始點和試驗田。長遠來看,美國有望成為中國主要的能源供應來源地之一。

  從交通運輸方面來看,美國早已過了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階段,目前仍擁有世界最暢的鐵路里程和大國中最密集的航線,其交通建設的經驗教訓值得中國吸取。中國則在本國和全世界大搞基建,成為打動發展中國家人心的法寶,這引起了美國上層精英的注意。奧巴馬總統就曾以中國高鐵的成功建設和運營激勵本國交通業重塑輝煌。在美國2016年總統競選共和黨預選中民意調查領先的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有個很接地氣的中文譯名「川普」。他在最近的競選演說中200多次提到中國,而且對中國近些年修路架橋的基礎設施建設多有稱讚。

  2015 年9月3日,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國馬薩諸賽州春田市(springfield)興建的製造基地鏟土動工,將為美國獨立戰爭的發源地、重要的科研和文化中心——波士頓的地鐵生產列車。這標誌著中國在高技術領域與美國的合作由單方面從美國輸入,變成中美雙方互相學習。在開工儀式當天,美國馬薩諸塞州州長貝克稱「中國中車建廠或將促進當地實現製造業的回歸,這對本州來說是一件大事,它可能成為本州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根據中央財辦的最新消息,中美經貿合作的三大項目中,除非洲清潔能源項目、建築節能基金項目之外,備受矚目的便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的中方聯合體與美國西部快線公司合資建設美國西部快線高速鐵路項目。這標誌著美國在交通領域已經開始接受「中國標準」,這將對全世界產生強烈而持久的示範作用。

  從金融方面看,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中美兩國由此形成了高達數萬億美元的利益共同體。美國在原則上也鼓勵人民幣的國際化和中國金融「走出去」,印有毛主席頭像的紅票子在美國及其盟友那裡越來越受歡迎,中國赴美遊客也發現可使用銀聯卡消費的商家越來越多。我就曾於去年在美國中西部明尼蘇達州高速公路邊的小店裡用銀聯卡刷漢堡吃。

  在上述幾方面互補因素的影響下,中美經濟關係持續穩定發展。目前,以國家為單位進行統計,中美已經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如果把歐盟看作一個整體進行統計,那麼中美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各權威研究機構紛紛預測,在十年之內,中美貿易額還將超過中歐、歐美貿易額)。2014 年,中國成為了資本凈輸出國,美國則是中國資本輸出的第一大目的地。

  中國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設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銀行,建立中韓、中澳自由貿易區等國際經濟合作的倡議,有的雖然沒有得到美國方面直接的熱烈響應,但由於美國仍是世界上的唯一超級大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遠遠超出其他國家的影響力,美國的盟友和影響較深的國家積極參與這些倡議本身,其實也體現了現階段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與中國崛起的兼容性。例如,中國已經成為澳大利亞、韓國等美國盟友的第一大海外投資來源國,而海外投資所依賴的國際經濟法律體系和國際安全保障體系,仍是美國主導的。

  現在,中美之間平均每周起降250次航班,每天往來人數上萬,每年兩國民眾相互旅遊的規模已經達達400萬人次。這樣頻繁、密集的人員往來,正在形成利益共同體,也正在編織著「民心相通」的情感網路。

  遺憾的是,美國有部分精英,沒有充分意識到中美關係互利共贏的主流,而是片面的放大美國「戰略東移」、TPP、台灣問題、南海問題、「人權」問題、中美之間部分工業品的競爭等枝節問題,在媒體上反覆炒作,這種狀況加劇了中美兩國在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領域的分歧,這也引起了中國不少人對中美關係現狀和前景的悲觀看法。希望中美兩國各行各業的精英,都能從本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發,全面認識當代中美關係,形成中美經濟關係合作大於競爭的共識。

  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對雙邊關係,塑造中美經濟關係總體上合作大於競爭的這一共識將對中美兩國的內外政策產生深遠影響,這將是中美兩國16億人民之福,也有利於世界70多億人民共享和平與繁榮。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5 01: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