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屠呦呦為何能獲諾貝爾獎(圖)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5-10-8 21: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瘋瘋顛顛 於 2015-10-8 21:27 編輯


  人民網

  發表時間:2015-10-05 18:12:

  屠呦呦是抗瘧新葯青蒿素的第一發明人。她領導科研組繼承發揚祖國醫藥學遺產,從系統整理歷代醫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種方葯,歸納編篡成《抗瘧方葯集》,又從中選出200多方葯,以現代科學組織篩選,不斷改進提取方法,終於在1971年發現對鼠瘧、猴瘧均具有100%的抗瘧作用的青蒿素。經全國協作,驗證病例達二千多,確證為「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瘧新葯,特別對抗氯喹惡性瘧有特效。其後,她繼續深入研究,又首先發現雙氫青蒿素,研製青蒿素類和吖啶類抗瘧葯組成的「復方雙氫青蒿素」,擴展藥效至免疫領域。青蒿素的發現不僅找到了一個抗瘧新葯,而且為尋找抗瘧葯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由此帶動國際抗瘧領域工作的新進展,也促使世界上很多國家對青蒿素展開進一步的研究,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

  她1978年出席全國科技大會獲全國科技大會獎;1979年獲國家發明獎;1982年出席全國技術獎勵大會,領取發明獎章和證書。雙氫青蒿素成果1992年獲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一等獎;1992年度「全國十大科技成就獎」及1997年「新中國十大衛生成就」之一。屠呦呦個人1984年被國家第一批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1990年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2年由中國中醫研究院授予最高榮譽獎和終身研究員稱號;1994年被中央國家機關授予「十傑婦女」稱號;1995年出席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由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同年以「中國政府代表團」代表的身份出席「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並再次出席全國科學技術大會。2004年獲泰國瑪希頓皇家醫學貢獻獎(Prince Mahidol Award)。2011年拉斯克-狄貝基臨床醫學研究獎(Lasker 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屠呦呦摘得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

  一、抗瘧新葯青蒿素的第一發明人

  瘧疾是危害嚴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餘國家年約三億多人感染瘧疾。自本世紀六十年代起,氯喹等原有抗瘧葯因瘧原蟲對此產生抗藥性而失效。時值越南戰爭,促使國際上迫切尋找新結構類型抗瘧葯。在國內(曾由「523」辦組織全國七大省市篩選中草藥3200多種,亦有人做過青蒿,認為無效而放棄),國外(美國結合侵越戰爭需要,篩選化合物達三十萬種)大量工作未獲成功的情況下,領導科研組以現代科學繼承發揚祖國醫藥學遺產為指導思想,從系統整理歷代醫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種方葯基礎上,歸納編篡成《抗瘧方葯集》,又從中選200多方葯,組織篩選。經研製380多個樣品,特別結合古代用藥經驗,從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青蒿「絞汁」服用截瘧記載中,考慮到溫度、酶解等因素,不斷改進提取方法,終於在1971年獲得青蒿抗瘧發掘成功! 發現的有效部位和有效單體—青蒿素,對鼠瘧、猴瘧均具有100%的抗瘧作用。經大量提取藥物,安全性實驗及自身試服後於1972年,1973年分別就有效部位和青蒿素單體,在海南昌江瘧區作首次臨床研究,證實具有勝於氯喹的滿意療效,抗瘧新葯—青蒿素由此誕生!屠呦呦等自1972年分離得到青蒿素單體后即著手進行青蒿素的化學結構研究,先後與中國科學院有機所和生物物理所協作,最終用X—衍射方法確定了青蒿素的立體結構。青蒿素是一個具過氧基團的新型倍半萜內酯,也是一個與過去抗瘧葯結構完全不同的新抗瘧葯,打破了過去認為「抗瘧葯必須含氮雜環」的斷言。為此青蒿素的發現不僅找到了一個能解決抗性瘧疾的新葯,而且為尋找新的抗瘧葯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經全國協作,驗證病例達二千多,確證為「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瘧新葯,特別對抗氯喹惡性瘧有特效。1978年青蒿素鑒定會後,屠呦呦負責的科研組工作繼續不斷深入,青蒿素獲1985年衛生部實施新葯審批辦法后的第一個《新葯證書》(86 -x-01號)。青蒿素的發明引起國內、外專家的重視,1981年應WHO的請求,我國同意在北京召開「青蒿素」專題的國際會議,屠呦呦以「青蒿素的化學研究」為題,第一個作報告,獲得高度評價,認為「青蒿素的發現不僅增加一個抗瘧新葯,更重要的意義還在於發現這一新化合物的獨特化學結構,它將為合成設計新葯指出方向」。由此帶動國際抗瘧領域工作的新進展,也促使世界上很多國家對青蒿素展開進一步的研究。青蒿素是當前中國被國際承認的唯一創新藥物。現在世界多國均已廣為應用,產生很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首先發現雙氫青蒿素

  在研究青蒿素化學結構中,屠呦呦於1973年首創其還原衍生物—雙氫青蒿素。這在青蒿素類藥物研究上意義是很大的:(一)確證青蒿素結構中羰基的存在;(二)由雙氫青蒿素結構中的羥基得以製備各類青蒿素衍生物,增效並擴大生物活性,促使當今國內、外對青蒿素類藥物研究不斷深入,更好為人類保健作貢獻;(三)經屠呦呦負責的科研組七年努力,得以創製出臨床藥效高於青蒿素10倍,又復燃率低至1.95%的新一代抗瘧葯,其片劑具有更突出的「高效、速效、安全、劑量小、口服方便、復燃率低、研製簡廉」等優點,特別是經藥效學及臨床研究,證實最便於病人口服的片劑,在「安全、有效」上,勝於當前注射給葯的同類衍生物,被認為是當前青蒿素類藥物之優選者!該葯於1992年獲國家「一類新葯證書」(92衛葯證字X-66、67),已大批生產,經銷國際市場,反映良好,被認為是 「國際上治療各型瘧疾的較理想口服治療葯」。

  三、完成「青蒿品種整理和質量研究」

  「七五」期間,參與國家攻關項目《常用中藥材品種質量研究》中「青蒿品種整理和質量研究」課題,對青蒿進行系統研究,分離鑒定了17個化合物,其中5個為新化合物,並修正了《中國藥典》長期沿用的謬誤。

  四、機理方面的進一步研究

  為防止青蒿素抗藥性的產生,保護青蒿素的臨床使用壽命,避免濫用,與首都醫科大學合作,就「雙氫青蒿素對約氏瘧原蟲在蚊體內發育的影響」進行研究,發現青蒿素影響約氏瘧原蟲配子體感染性,但對蚊體內子孢子增值期不起抑制作用,即未能抑制卵囊繼續發育到子孢子。提示青蒿素類藥物不能用於瘧疾預防。為當前有人將其用於預防提出了警示。

  五、研製青蒿素類和吖啶類抗瘧葯組成的「復方雙氫青蒿素」

  為解決多重抗藥性惡性瘧蔓延全球的問題,近年國外十分重視復方的研究。雙氫青蒿素為當前青蒿素類藥物中的首選葯,對多重抗藥性惡性瘧無交叉抗藥性。而吖啶類抗瘧葯—咯萘啶與4-氨基喹啉類、嘧啶類、胍類及磺胺類均無交叉抗藥性。為此設計了雙氫青蒿素與咯萘啶組成的復方。在軍科院支持下,進行實驗研究,確證二葯具顯著協同增效作用,增效指數為7.6,(高於當前廣泛應用的蒿甲醚和本芴醇組成的復方蒿甲醚,其增效指數為6),且作用位點多,療程短。經二葯聯用治療惡性瘧10例,在12-24小時內,分二次服用,即達高效,40天未見原蟲復燃。已獲專利證書(專利號:ZL 99109669.X)。

  六、根據臨床需要,研究多種劑型

  據WHO資料,每天約有3000個嬰幼兒童死於瘧疾。為此研發了「雙氫青蒿素栓劑」,方便兒童直腸給葯。又用直接得自青蒿的青蒿素製成口服片劑,製作簡便,價格便宜,又不易產生抗藥性。均於2003年獲得《新葯證書》,分別為國葯證字H20030341和H20030144。

  七、擴展藥效至免疫領域

  經研究發現,雙氫青蒿素在免疫領域具良好的雙向調節作用,既能降低B細胞高反應性以減少免疫複合物沉積所致的自身免疫病,又可提高T細胞的免疫功能。在北醫有關部門支持下,我們已將雙氫青蒿素用於治療紅斑狼瘡和光敏性疾病。現已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藥物臨床研究批件」(2004L02089)和中國發明專利(專利號:ZL 99103346.9)。經臨床100例療效初步觀察,總有效率94%,顯效率44%。

  本文刊發於2012年3月1日人民網。
世人皆醉我獨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22: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