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習大大訪美六大輿論看點(深度好文)

[複製鏈接]

7

主題

8

帖子

3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哲任 發表於 2015-9-22 17: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看點一:形勢錯綜複雜下的訪美背景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美國政界與學界掀起了一場主題為「我們該拿中國怎麼辦」的對華政策激辯,他們深度「反思」,建議美國政府調整對華戰略,針對中國日益「強硬」的行為採取相應的制衡措施。今年3月,美國外交學會發表《修改美國對華大戰略》的報告,該報告強調美國需要一個新的旨在平衡中國崛起而非幫助中國崛起的大戰略,批評現行對華政策以犧牲美國主導地位和長期戰略利益為代價,認為美中戰略競爭才是未來新常態。而近段時間以來,南海危機、黑客攻擊、人民幣匯率等問題,也成為籠罩中美關係的重度陰霾。一時間,「臨界點」、「十字路口」、「攤牌時刻」等詞語,成為部分美國甚至中國學者的形容中美關係的高頻詞,更有甚者認為中美關係已經發生實質性變化。

  正是在這種輿論氛圍下,今年2月6日,美國白宮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表示,美方已正式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此外,也已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韓國總統朴槿惠、印尼總統佐科發出訪美邀請,美方希望藉此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提升與地區各國合作水平。2月11日,習近平與奧巴馬通電話並表示,他將於今年9月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

  對於此次訪美的意義,輿論普遍給予了極高的期待和評價。中國駐紐約總領事章啟月表示:「此訪必將成為中美關係、中美合作新的里程碑,也將為兩國人民交往帶來實質性的提升」。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蘇格認為:「此訪正值國際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中美關係正處於重要轉型期,中國改革發展面臨攻堅克難的關鍵時刻。此訪時機重要,意義重大。」有網民認為「這次訪問的成敗將決定今後5至10年世界上最主要雙邊關係的基調,對亞太和世界格局的轉換進程產生重大深遠影響。」

  對於此次奧巴馬突然邀請習近平總統訪美,媒體也普遍認為值得期待,他們認為中美關係經歷了考驗,說明中美兩國完全可以突破零和博弈的窠臼,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媒體認為奧巴馬邀請習近平訪美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從政治現實的角度來看,中美關係無疑是21世紀國際關係的最重要關鍵。賴斯表示,美國歡迎一個穩定、和平、繁榮中國之興起,表示美中兩國將會有競爭,但雙方都不接受美中對峙是無可避免的說法。

  第二,以中國的重要性,任何一位美國總統都不可能忽視。一個繁榮的中國與穩定的美中關係不僅符合美國國家利益,也符合全世界的利益。

  第三、奧巴馬的外交戰略方面,將亞太視為重點是其不變的主旋律。邀請習近平主席訪美和對中美關係新評價,奧巴馬政府選擇了一條理性務實的對華外交之路。

  第四,從白宮邀請多位東亞國家領導人對美國國事訪問,可看出奧巴馬在國會兩院都被共和黨主導后,施政重心放在外交上,意圖累積更多卸任后的政治遺產,這也是過去任期快滿的總統常採的策略。

  第五,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上升,中美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中美關係是一個新興大國和一個已立大國之間的複雜關係。中美彼此都更加需要對方。中國要保持新常態和經濟發展需要一個好的國際環境,與美國發展良好關係不可缺少;美國想維繫現在的大國地位,在國際問題上也需要中國的支持。中美之間相互需要的緊迫性增加。

  看點二:訪美提前7個月公布不同尋常


  此次習近平主席應邀訪美,其中一個細節問題引發了輿論關註:中美雙方提前七個月將訪問確定並對外公布。對此,有媒體認為,此舉打破了外交慣例。網民認為「這一消息,提前7個月即已公布,顯得不同尋常。」

  同樣,這一不同尋常的舉動也得到了兩國官方人士的證實。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承認「這在以往是從未有過的事情」。外交部公共外交諮詢委員會委員陳明明也認為:「元首的國事訪問一般都是雙方通過外交途徑商議妥當后,在臨近訪問前一兩個月對外宣布。這一次,美方打破常規率先宣布邀請習近平訪問美國,而習近平通過與奧巴馬通電話,在短時間內確認了訪問。雙方提前七個月確認並予以對外公布,這在元首外交中十分罕見。」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此前也表示,白宮提前半年多就宣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的消息不同尋常,顯示了中美關係的重要性,以及奧巴馬政府對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關注與承諾。

  看點三:訪美倒計時雙方密集活動

  8月份以來,雙方就即將到來的習近平主席訪美進行了密集的磋商與準備,力爭為9月的「習奧會」創造良好的氛圍。

  中國方面,8月4日,中美第二輪副外長級反恐磋商舉行,雙方商定,有關這次反恐磋商的合作成果將列入習近平9月份訪美合作清單。8月24日—28日 ,第二十輪中美投資協定(BIT)談判舉行。

  此外,中國在媒體方面,也積極打響輿論宣傳戰,為習近平主席9月訪美創造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近日,北京一出版公司美國分公司推出了《習近平時代》和《習大大說如何讀經典》兩本英文圖書,意在讓美國社會全面了解中國夢、「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習主席的人格魅力及決策風格,為即將到來的「習奧會」消除一些輿論上不必要的誤會。9月7日,《紐約時報》推出整版彩色宣傳廣告,推介這兩本英文圖書。9月7日至9日,《人民日報》連發三篇評論文章,論述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9月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也發表評論文章《對華關係,美國須有更多責任感》,文中指出:「美國政治精英需要知道,中國已經是全球大國,營造好的中美關係,不只是中國的利益,也是美國的利益。耍些小伎倆,看似能獲得一些局部利益,卻很有可能是因小失大。對此,美國政治精英應該有戰略氣魄,主動引導美國對華輿論向好的方向發展。」
美國方面,針對近期其國內有政客呼籲「取消習近平訪美」的言論,美國兩大關鍵政府部門白宮和國務院的發言人同時給予反駁和回應。白宮重申,習近平9月訪美是兩國解決問題、縮小分歧的良機,同中國的接觸十分重要。美國國務院也表示美方非常期待習近平主席訪問美國,有關訪問計劃不會改變,美中將共同努力,確保此訪取得成功。 此外,美國紐約州議會日前通過決議案,以促進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關係,並熱烈歡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據悉,這是紐約州眾議院首次為中國最高領導人訪美通過決議案。

  中美互動方面,8月和9月,中美雙方將頻繁互訪,為習近平主席即將進行的訪美做各項準備工作。8月28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訪華,為習近平9月訪美敲定最後細節;9月6日,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拉塞爾訪華,雙方就當前中美關係及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交換意見。
看點四:美國對華政策辯論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美國國內就對華政策展開了一場激烈辯論,這場辯論的主題為「我們該拿中國怎麼辦?」。以白邦瑞、羅伯特·布萊克威爾等為代表的學者和政客們主張對華強硬。而史文、傅泰林、傑弗里貝德等理性人士則認為「中美應進行更具長期性、綜合性、戰略性的對話」,他們認為那些鼓吹調整對華政策的建議,「只會毀掉苦心經營的中美關係與亞洲和平。」

  隨著今年3月美國外交學會發表了《修改美國對華大戰略》報告、奧巴馬政府高官接連在南海等問題上發表狠話、以及9月份習近平主席訪美日期臨近,辯論開始進入高潮期。據悉,此次參與辯論的人數之廣泛和辯論話題之深度,均前所未有。

  此次辯論主要集中在三大議題:

  1、自尼克松以來美國八任總統一直基本遵循的對華「接觸」政策是否有效?

  2、怎樣評估中美關係的前景?衝突是否不可避免?

  3、怎樣調整對華政策?主要包含三種對策:一是主張調整為所謂「純遏制」政策;二是「以遏製為主,接觸為輔」;三是主張基本上繼續執行「接觸加遏制」政策,但要加強防範和遏制力度。

  8月26日,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發表了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的署名文章《聚焦中美利益交匯點》,文中呼籲中美之間需要培養良好的「合作習慣」。據悉,《國家利益》雜誌是近段時間以來有關美國對華政策辯論的一個重要陣地。有媒體評論認為:中國駐美國大使在這個時候發表這樣的文章,並參加關於中美關係的辯論,其實就是向美國的最高層來解釋中國對美國的態度。處理好中美兩個大國的關係,對於當今世界是非常重要的。今天中美兩大國在經濟利益方面,如果搞不好就會存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危險,所以務必要謹慎。

  而在美國國內,其普通民眾對於中美關係的民意,似乎並沒有學者和政客們這麼強硬。據媒體報道,今年6月的一份芝加哥全球事務理事會的民意調查顯示,67%的美國民眾主張對華進行「友好合作和接觸」,僅有29%的美國民眾主張應「制約」中國崛起。同樣,在9月8日的《人民日報海外版》中也這樣寫道:「幾天前,一位美國前高官對筆者說,那些肆無忌憚的聲音只是美國公眾輿論的一部分,卻綁架了美國高階政治,甚至正在對美國的對華政策形成壓力與衝擊。」
而對於近期美國國內為何頻繁有唱衰中美關係、「反思」美國對華政策的聲音,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認為:「其一,美國進入大選季,通常是各種思潮與觀點交鋒的時節,充斥著對美國內政外交的「反思」氣氛。其二,美國有人總想在高訪之前擺開架式,向中國提高要價。當前,這些人關注的焦點集中在美國以及西方媒體慣常掛在嘴邊的老話題,如南海、人權等。據美國某些媒體報道,他們甚至威脅要對中國採取「制裁」措施。」

  看點五:兩國分析人士如何看待9月「習奧會」

  王帆,外交學院副院長

  習主席這次去,我覺得重點還是要把新型大國關係的一些重要的理念和設計從制度層面更加固定下來。因此,在這個節點上,如果能夠在戰略層面和美國達成新的一些面向未來的戰略共識,那麼對於穩定和發展中美關係,顯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時殷弘,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參事

  中方的目的當然是從習近平個人作為世界領導人形象和威望之外,恐怕還是希望中美關係不要太緊張。如果就簽署經濟界期待的投資協定達成協議,或許訪美就算取得了成功。不過,要簽署投資協定,就必須向認為中國在本國市場優待國有企業、且抱有不滿的美國做出讓步。從採取對外強硬態度的習近平主席的政治風格來看,現階段似乎很難做出讓步。

  孫成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學者

  目前中美關係氛圍相比去年略顯糟糕,似乎離「十字路口」越來越近,但不應誇大兩國關係的競爭面和消極面。中美關係並未處於「攤牌」時刻,應清醒認識兩國關係的現狀,防止中美關係進入「漂流」狀態。在噪音不斷增強的背景下,習近平主席訪美無疑將成為穩定中美關係至關重要的一次訪問。

  杜大偉(David Dollar),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中國問題專家

  經濟方面,中美有很深的關係,在很多領域雙方都會繼續有深入交流。中美正在商討雙邊投資協議,在習近平訪美期間估計也未必能完成,但雙方會在11月初交換負面清單。這次訪美期間,兩位領導大概會宣布他們在這方面的進展。中國有些領域還沒對外資開放,比如人壽保險等;對這些領域,美國很多公司還是很感興趣的。我想雙方會繼續探討這些問題。

  傅高義(Ezra Vogel),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鄧小平時代》作者

  在「重視感情」的同時,他認為習近平還應以「公開坦率」的態度面對美國社會的關切問題。如長期以來美國商界一直是積極倡導美中交往的重要力量,但近來美企對在華投資環境有惡化的擔憂。再如,中國軍費上漲,在南海問題上態度強硬,還部署一些軍事設施,美方對此有疑慮。雖然美中利益並不總是一致,但國事訪問本身就是解決複雜分歧的最好機會,雙方應「直率地探討和解決焦點問題」。

  劉亞偉,美國卡特中心中國項目部主任

  我覺得習近平主席這次的訪問重要性不亞於1979年鄧小平訪美,那次訪問幾乎在一夜之間改變了美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所以習近平這次到美國說什麼、怎麼說,怎麼展現自信心、大國領袖的風度和魅力,又要讓美國人覺得信得過,這就需要很多的策劃。一個簡單的例子,鄧小平訪美的時候,很多華裔的孩子唱歌,鄧小平上台就親小朋友,當時下面很多人就流眼淚了,說這樣的共產黨人我們害怕什麼,不會跟我們打仗的。2012,習近平作為國家副主席訪問美國特意去了以前他居住過的一戶美國家庭,這就讓美國人就覺得非常溫暖。

  看點六:「習奧會」臨近還有哪些輿論猜測?

  隨著習近平主席訪美日期的日益臨近,這個時候,中美兩國任何一個風吹草動的動作,似乎都會成為媒體和觀察家們猜測的重要議題。

  猜測一:九三閱兵當日美國和其西方盟友都未出席是否暗示中美關係今後將日趨漸冷?9月3日,中國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但是這裡面有一個細節問題:美國總統奧巴馬未出席此次閱兵,其西方盟友也未出席;習主席在講話中特別提到了蘇聯在戰爭中的傷亡人數,卻隻字未提美國;奧巴馬在此前一天的紀念二戰結束70周年聲明中只是高度評價了戰後美日關係的發展,稱其為「戰後和解力量的典範」,卻隻字不提曾與之並肩對日作戰的中國。

  猜測二:美國是否會在習近平主席來訪之前制裁中國黑客?最近有媒體報道稱美國正考慮對以黑客手段盜竊美國商業機密的中國企業和個人實施制裁,白宮可能最早在下周宣布有關制裁措施。針對此傳聞,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本月5日在華盛頓表示,希望美方能夠做出明智的選擇,中美兩國都面臨如何應對網路攻擊的挑戰,而且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在網路攻擊方面更加是一個「受害者」,所以兩國有更多理由在這方面開展溝通與合作,而不應走向衝突和對抗。隨後,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網路空間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秦安也表示,美國所謂的制裁措施早已被世界熟知,不外乎起訴加經濟制裁。但無論從政治技巧還是基本禮節方面來說,在兩國元首會面之前制裁都是愚不可取,這隻能壓縮中美合作的空間,也不利於美國自己。

  猜測三:此次「習奧會」中美雙方各自的主題以及想要獲得什麼樣的成果?對此,鳳凰衛視的評論認為:「就目前來看,習近平此次美國行將突出3個主題,他們分別是談生意、化分歧和論秩序。」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中國問題專家杜大偉則認為,此次「習奧會」上中美雙方可能會就南海問題、網路黑客問題、雙邊投資協議、氣候變化等方面展開討論。而在9月9日舉行的中美關係研討會上,有專家認為:「此次訪問有助於推動具體問題的解決,預計雙方會在兩軍關係、氣候變化等問題上取得進展。至於外界普遍期待的中美雙邊投資協定,將可能出現比較大的突破」。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7: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