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性學家李銀河自述:跨性別大俠,我的愛人(組圖)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9-12 03: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性學家李銀河自述:跨性別大俠,我的愛人(組圖)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她」其實不是「她」,而是「他」,是一個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他叫大俠,是一位女變男的變性者,或者叫跨性別者,英文叫transgender。無論從外貌還是內心看,他都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男性。大俠性格中的男性度極高,超過很多男人。有時被人誤叫一聲「先生」、「大哥」,他會樂不可支。他生活中最尷尬的事情就是,每次進公共女洗手間都會把裡面的人嚇一跳。最搞笑的一個事故是這樣的:某天,大俠進女廁所,後面一個男士沒仔細看,很自然地跟著他進去了,而後面的一位女士一看,便進了對面的男廁。
  我和大俠是在一個酷兒聚會上相遇的。那是小波去世三個月後的一天,麗莎拉我去散心,希望我從失去小波的悲痛中走出來。聚會在西四羊肉衚衕一位男同志的家裡舉行,記得我還約了《東宮·西宮》的導演張元一起去,並且在那裡首次見到被譽為「中國法斯賓德」的崔子恩。
  我因為基本上誰都不認識,所以在聚會上顯得很落寞。這時,大俠過來搭訕,並提起我們以前在一個女同性戀的見面會上見過一次。那次我們互相留了電話,我心裡想的是做女同性戀調查,而他卻暗戀上了我。後來大俠告訴我,從那次見面起,他就「惦記」上我了,心想,要能跟這個人在一起該有多好。
  我們是相當有緣分的,證據就是大俠第一次約我,電話打來我就說對了他的名字,而且把跟另一位老朋友的約會忘得一乾二淨,欣然去赴他的約了。後來那位老朋友對我好一頓抱怨,我自己也納悶,像這樣爽約的事在我是極少發生的。
  我在人民日報社西大門等大俠,他竟是開著一輛深棕色的桑塔納來的。我不禁暗暗好奇他的職業,因為當時有車的人很少。後來才知道,原來他是一位計程車司機。我們的第一次談話是在麥當勞,這在當時還是很奢侈的一種消費。我問他答,他很坦誠,一切問題都如實回答。記得吃完飯我要結賬,至少也是AA制,被他不容分說地拒絕了。做社會調查按慣例是要付費的,哪有讓對方結賬的道理?我哪裡知道,在他心裡,這並不是一次調查訪談,而是男女約會啊。
  大俠陷入對我的狂熱愛戀,對我來說完全是猝不及防,而且有點匪夷所思。雖然憑專業知識,我很快明白他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跨性別者,而行外人大多是分不清跨性別和女同性戀這兩種人的,他自己也是一直在女同性戀的圈子裡進進出出。而我對女人的身體是沒有慾望的。我們怎麼可能在一起呢?
  然而,大俠對我的愛排山倒海,雷霆萬鈞,不由我不受吸引,不受感動。當時感覺他就是上帝派來的一位天使,專程來解救我脫離失去小波的苦海。
  


  大俠和她的計程車 (《人間采蜜記》插圖)
  那時我已經從我和小波以前住的地方搬出來,回到了媽媽家居住。過了一段時間,大俠也在我媽媽家住了下來。晚上他就睡在一個窄窄的硬面沙發上,總共也就一尺。我媽媽生性極為簡樸,而且老年人也沒什麼食慾,我家的晚飯從來都是清水煮麵,裡面放點菜葉。我從小這麼習慣了,他可沒受過這種苦啊。所以,後來他一直把那段時間的伙食叫做「吃愛情麵條」。愛情的力量真是驚人,它可以讓人吃世間無人能吃的苦,並且甘之如飴。
  愛情從來都是超凡脫俗的,根本不管什麼階級階層、貧富貴賤,也不管美醜年齡,甚至性別都變得無足輕重。一樁愛情只要是發生了,就絕對是美的,所有感人至深的細節都會隨之湧現。比如,大俠告訴我,有段時間,他只要想到我,身體就出現一股熱流,從心口一直向下,貫穿全身,燒得他無可奈何。這樣的事情是不可反駁的,它有一種強橫的力量,使人不得不臣服於它,即使是堅冰也不得不在這股熱流的衝擊之下融化。
  大俠雖然不愛看書,但是愛情把他變成了一個詩人。他為我寫過很多詩,我很喜歡,比如:
  我想你
  在每一個沒有你的夜晚
  我的世界凄涼而孤獨
  我是那麼地愛你
  以至一想到你
  我的心就開始深沉
  直到哭泣
  有一段時間,只要我出差,我們就會互通書信。他寫道:
  你知道你有多可愛嗎?在我心裡你簡直就是完美的,你心好得我根本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對不住你的地方。雖然年過半百,可在我心裡你就是一個純真、善良、追求美、渴望愛、崇尚自由快樂的小鳥。我每天都想把它捧在手心裡,撫摸著它的羽毛,悄悄地和它講情話。任憑它抖擻翅膀飛向天空,也飛不出我的心房。你就是這隻美麗的小鳥,我身上的每一處都是你棲息的地方。我的肩膀,我的頭頂,還有我心裡最柔軟的那個地方。颳風下雨,生病死亡都不怕,都不用怕。我們的身體和精神永遠不分離。
  我寫道:
  自從你走進我的生活,我的生活里儘是陽光、溫暖和快樂。有的時候,你說你沒得到愛,我感到很委屈,因為這就是我的方式,我的感覺。我雖然一開始對你的到來感到意外,對自己竟然還能有愛情感到意外,也有一種「不應該」的心理,但是還是情不自禁地同你走到一起,最終合二而一。我從來沒有後悔我的選擇,雖然每次你為了小波和我鬧我都非常為難,心情矛盾,但是我並沒後悔我的選擇。我總覺得你有自卑心理,所以你才會那麼敏感。而你不知道,你是多麼可愛,你純真,熱烈,活得率情率性,又是那麼愛我。我找遍全世界,上哪兒還能找到你這樣的人?我希望你得到一切,其中當然有我的愛,我知道,這是你最想要的。我們的生活應該是一件美好的藝術品。
  我不得不感嘆,愛情的力量實在是無堅不摧、所向披靡。有段時間,他簡直每天以淚洗面,痛不欲生。我的心即使是座冰山,也被他的愛融化了;我的心即使是鐵打的,也被他的愛熔化了。真愛就是這樣的,它像一股高熱的空氣,使得溫度較低的空氣無限趨向於它的溫度;它又像一股衝決一切堤壩的洪水,使得較低的水位無限趨向於它的高度。
  到如今,我們已經同居了十幾年,周邊的親朋好友甚至單位同事都接納得非常好,我們幾乎沒有感覺到歧視和壓力。分析其中的緣由,恐怕跟他是一位跨性別者而非女同性戀有關。粗粗一看,這兩種人容易被混淆,可是細細分析,跨性別者是性別認同有問題,性傾向沒問題(屬於異性戀);女同性戀者則是性傾向有問題,性別認同沒問題。也許因為社會上多數人都是異性戀者,所以人們對異性戀關係更容易理解和接納。人們會這樣想:大俠其實是一個男人,只不過裝在女人身體里罷了,他喜歡的還是異性戀女人。就像金星,她做了變性手術之後,與一位德國男人結了婚,那個德國男人並不會因為跟金星結婚就變成一個男同性戀者,同理,我也不會因為跟大俠在一起就變成一個女同性戀者。周邊的人覺得我並沒有改變性向,只不過是找了一個跨性別男人,所以能夠理解和接納得很自然。
  


  李銀河與大俠 (《人間采蜜記》插圖)
  我嫂子很快就跟大俠成了好朋友,並且不無嫉妒地說了這麼句話:「三反怎麼又掉蜜罐兒里了。」我媽媽也非常喜歡大俠,因為他對我好,另外也因為他這個人真的很可愛。他性格豪爽,而且情商特別高,待人處事有我家人不可企及的幹練。
  我家是典型的知識分子家庭,關係比較寡淡,黏度低;而大俠家則是典型的工人階級家庭,關係熱絡,黏度極高,親情澎湃。大俠不但自己是工人階級,而且他的父母也都是最最質樸的老工人,善良至極。記得有次好友林春對我講過這樣一句話:「其實工人階級中有很多人是非常優雅的。」意思是說,優雅並不僅僅屬於社會的上層和知識階層。雖然工人愛說粗話,也從來不享用高雅的文學藝術,但是優雅是一種生活態度。優雅和質樸是可以並存的。比如,托爾斯泰就穿粗布衣服下地干農活,而誰又能說托爾斯泰不夠優雅呢?大俠就為我們家帶來了這樣一股清新而又有點陌生的氣息。
  有位安徽老保姆,在我家幹了幾十年,有點反客為主的意思。我家的人都是性格軟弱不善處世的類型,那阿姨在家庭權力結構中佔了絕對的上風。爸爸去世后, 我在外面跟小波單住,每周回家看媽媽一回,總是發現阿姨的那間屋子裡人聲鼎沸,原來是媽媽把家中最大的一間屋子撥給阿姨住,阿姨就把她農村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招來住,以致我們幾個孩子一直把那裡戲稱為「大車店」。家裡沒有那麼多活兒,媽媽還允許阿姨每天出去打小時工,多掙一份錢。就這樣,阿姨還在院里散布媽媽特別「摳門兒」的言論。其實媽媽只不過是生性節儉而已。媽媽的遺囑中給阿姨留了三萬塊錢的養老金,而我們兄妹四人一共才得到三四萬元的遺產,這就是她所謂的媽媽的「摳門兒」。媽媽跟她形成了一種暗中的角力關係,有一次,她把媽媽氣急了,媽媽要讓她走,她給媽媽下了跪,一再央求,媽媽才回心轉意。但是說白了,這個家裡沒有一個人能降得住她。
  大俠一來,不費吹灰之力,形勢立即改觀。有一次,我哥哥下班晚,沒趕上晚飯,阿姨不但不主動幫他,反而沒好氣地說:「你自己去下麵條吧。」大俠一聽這話就急了,跟阿姨發了大火。阿姨本來不佔理,一下就蔫了,乖乖去給哥哥下麵條了。她事後還很后怕地說:「哎呀,嚇死我了,我以為你要打我呢。」媽媽在旁看得樂不可支,從此對大俠刮目相看,寵愛有加。這是他應得的,他的情商實在太高,給我家注入了一股新鮮力量,令人耳目一新。他後來做我助理、經紀人,負責書籍出版、活動安排之類的談判,如魚得水,駕輕就熟。家裡那點小小的權力鬥爭在他眼裡簡直就是小菜一 碟,手到擒來。
  還有一件事很能體現我媽媽對大俠的寵愛。我的舅舅是一個沒有什麼文學才能的作家,「文化大革命」剛結束時,他寫了本戰爭年代的小說,當時人們都沒書看,所以賣了幾十萬本,他也因此入了作協。但第二本小說就再也找不到出版機會了。他不死心,就動員我幫他找出版商,我為此得罪了好幾位當編輯的朋友,他們不好直說,只能一味敷衍他。舅舅越發執拗,常常來媽媽家找我,逼我想辦法。有一次,我和大俠正趕著翻譯《酷兒理論》,我口授,他錄入,幹得昏天黑地,舅舅又來糾纏,提出三個可能性:「一,我把這書稿一把火燒掉;二,你幫我找人出版;三……」大俠快言快語說:「那就燒了吧。」 舅舅一下像被戳了肺管子,竟然用皮手套抽了大俠的脖子幾下,大俠馬上跑到我媽媽那兒去告狀,說舅舅打了他。媽媽不但一點都沒責怪他,反而笑得渾身亂顫。他經常把媽媽逗得開懷大笑,他是媽媽的開心果。
  


  大俠經常把媽媽逗得開懷大笑,他是媽媽的開心果 (《人間采蜜記》插圖)
  耳鬢廝磨時間長了,我和大俠兩個人合二而一,變得像一個人一樣,愛情成為親情,就像渡過了激流險灘的小船,徜徉在寬闊平靜的水面上。日子像流水般逝去,心中不再有波瀾起伏,但是日子過得平靜熨帖,其樂融融。
  當初,我和小波自願不育,倒不是因為愛得不容第三人進入,也不是為了事業沒精力養孩子,就是很簡單的都沒想要孩子。小波給我講過蕭伯納和舞蹈家鄧肯的故事。有一次,鄧肯對蕭伯納說:「如果咱倆生個孩子,長相像我,腦子像你,那該多麼好啊。」蕭伯納回答說:「萬一咱倆生的孩子長相像我,腦子像你,那可怎麼辦?」小波酷愛蕭伯納,而且覺得自己長得丑,所以對這個故事感同身受。我們倆開玩笑說,小波有一哥一弟,分別生了一男一女;我有兩個姐姐,也分別生了一男一女。我們就算再生,也不可能為各自的家庭增加什麼新品種了,所以就不生了。不要孩子,對於我倆來說,是自然而然的選擇,如果小波再世,我們還會是自願不育者。有次,小波的一個畫家朋友來串門,看到我倆的生活方式,遺憾地說:「我們當初一結婚就要了孩子,怎麼就沒想到丁克這種可能性呢?」
  而大俠卻不同,他從小的生長環境有濃得化不開的親情,孩子對於他的生命實在是不可或缺的。因此,2001年3月5日,我們從兒童福利院收養了一個孩子。大俠的爸爸看這孩子體弱多病,便給他起了個小名叫壯壯,取希望他健康茁壯之意。大俠的媽媽也把壯壯視為掌上明珠,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壯壯從小被父母遺棄。我們把他抱回來的時候,他只有五個月大,現在已經十四歲了。可能是生育過程中有些問題,他達不到正常孩子的智力水平,有的醫院還說他有輕度的自閉。我們找到一位國內頂尖的心理醫師,診斷結果是壯壯患有亞斯伯格症,這是一種比自閉症輕微的心理疾病,在被遺棄的嬰兒中比較高發。但是,壯壯是一個非常漂亮、善良、可愛的孩子,有時我覺得他懵懵懂懂的樣子就像一隻可愛的小動物。壯壯的童年顯得比一般的孩子長了許多,十四歲還在上五年級。我常常用陳章良的例子鼓勵他,據說陳是九歲上小學一年級的,現在不也是個大科學家了嗎?
  


  李銀河、大俠和從福利院收養的孩子壯壯 (《人間采蜜記》插圖)
  壯壯屬於有點學習障礙的孩子,學同樣的東西,他要比別人多費幾倍的努力。如果情況不能改善,即使將來大學入學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他也不一定能考上大學。對於這樣的孩子,只能盡人事聽天命。我只希望他有一個幸福的人生,而不是一定要獲得什麼成就。我把對他的希望寫在一張紙上,讓他帶在身邊,上面寫道:「做一個快樂的人,這樣你的人生才能幸福;做一個有知識的人,這樣你的人生才能豐富;做一個懂禮貌的人,這樣你的人生才能優雅。」
  壯壯在三歲和六歲時,分別做過兩次眼睛矯正手術。第一次上手術台之前,雖然知道沒有什麼風險,但是畢竟是動眼睛手術啊,他心裡還是緊張。晚上,壯壯打電話來說想我了,難受,說他躲在被子里悄悄地哭。打完電話之後,我睡不著覺,一想到這個世界上有這麼一個小小的生命在想著我,我的眼淚就流個不停,一直流到耳朵里,涼涼的。
  我這個人原來好像沒有什麼母性,記得還有人說過我由於沒有母性,所以不是一個完整的女人。波伏瓦也因為關於母性的觀點而多受人詬病,她否認母性是女性天生的,否認女性一定要有母性,認為女人完全可以在做母親和不做母親之間做出自由的選擇。但是可愛的小壯壯,這樣一個小小的人兒,他話還說不大清楚,就會對我有這樣的感情、這樣的依賴,這對我來說,真是世間難尋的一種情感體驗。不知道這是不是意味著我身上的母性被壯壯喚醒了,我也不在乎是否因為有了母性就成了一個更完整的女人,只是陶醉在這種甘醇的愛與被愛的情感之中。
  有一年寒假,我們帶壯壯去深圳玩。北國還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深圳卻綠意盎然,道路旁、山坡上都開滿了鮮花。我們去了深圳植物園,在湖中蕩舟,壯壯玩得興高采烈,小小年紀突然詩興大發,冒出一句:「美麗的媽媽開滿了山坡。」雖然他可能不知道自己說的是什麼,可是我卻感到驚喜而感動。我覺得這是世界上最美的詩句,無數大詩人想破了腦袋也不一定能寫出這樣的詩句。
  可愛的小壯壯,他是大俠給我帶來的,如果不是大俠堅持,我的生命中不會有這個小小的人兒。我現在是多麼幸福啊。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015/09/12/383769.html#ixzz3lSZuJ570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20: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