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難民潮,考驗的不僅是歐洲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9-8 15: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權理念已經廣為傳播,但是保護人權的制度和機構還是比較軟弱,聯合國難民署更多地扮演了難民與接收國之間協調人的角色,向難民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9月2日,在土耳其海岸上發現了一個只有3歲的敘利亞兒童的屍體,他在前往歐洲的途中溺亡,這位名叫艾蘭的小男孩的照片令世界動容。在小艾蘭的背後是400多萬敘利亞難民,如果IS在敘利亞進一步擴張,敘利亞難民的數量可能會攀升到800萬,敘利亞已經超越阿富汗成為全球最主要的難民來源國。與敘利亞只有一海之隔的歐洲成為難民逃亡的首選目的地,小艾蘭的照片考問著歐洲以及全世界對普世人權的堅守。

  《世界人權宣言》第14條規定:「人人有權在其他國家尋求和享受庇護以避免迫害。」敘利亞難民們希望能夠進入德國、法國等歐洲經濟發達國家,而不是被安置在難民營,在過去八個月中,有超過34萬人進入歐洲,其中80%以上來自敘利亞。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古特雷斯呼籲歐洲國家團結起來共同面對這場愈演愈烈的難民潮,因為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都沒有能力應付這場危機。歐盟外長就難民問題召開了非正式會議,德國提高了接收難民的數量,匈牙利開放邊界,上萬難民乘坐火車、大巴甚至徒步進入德國和奧地利。安置一名難民的成本大約在1.2萬歐元左右,歐洲各國不得不提高相應的財政預算來保障難民的基本人權與生活。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發言人迪雅里克呼籲,在面對難民潮湧入時,應該報以這些人更多對人權和尊嚴的尊重,而歐洲顯然可以做得更多。但是敘利亞的難民問題已經是國際性的難題,不僅歐洲單個國家難以應對,連歐盟都恐怕也無法完全接納這些難民。澳大利亞總理阿伯特宣布,願意接收更多來自敘利亞等戰亂地區的難民,也願意向聯合國難民署提供更多的財政支持。如果沒有國際社會的通力合作,難民潮將不可避免地進一步加深歐盟內部的分歧和裂痕。

  不能不說,歐洲被人道主義或者普世人權的理念「綁架」,尤其是小艾蘭的照片,激發了人們的同情心,芬蘭總理宣布將自己的空閑房間騰挪出來提供給難民。在一個社交媒體的時代,一張照片可能會改變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如何面對悲慘的難民,也是對一個國家與社會的考驗。富裕的海灣君主國幾乎一個敘利亞難民都沒有接收,被指責為「無恥」,這些產油國曾經積極干預敘利亞的內戰,提供武器和財政支持,但對敘利亞的難民卻視而不見。國際救援委員會主席戴維·米利班德呼籲美國在2016年年底安置6.5萬敘利亞難民,但是美國並沒有「認領」的計劃。美國能夠做的是向聯合國難民署提供資金,向歐洲盟友傳授反偷渡的技術。美國只接收了1541名來自敘利亞的難民,遠遠低於澳大利亞。美國強調自己是這個世界的領導者,那麼在這場大規模的難民潮中又應該扮演怎樣的「領導」角色呢?

  人權理念已經廣為傳播,但是保護人權的制度和機構還是比較軟弱,聯合國難民署更多地扮演了難民與接收國之間協調人的角色,向難民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難民是失去了主權保護的那一群人,他們的人權更難以保護。在社交媒體的時代,智能手機的終端為難民提供了一個接入世界的窗口,人類所具有的同情心為難民擺脫困境提供了一種可能。令難民們欣慰的是,德國的民眾以食品和衣物來迎接他們,這些難民對德國也充滿了感恩。可以說,社交媒體為弱者提供了一種自我保護的武器。當然,僅僅依靠社交媒體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難民問題,而是通過社交媒體的社會動員,使更多的國家,尤其是大國和強國參與到解決難民危機中來。難民危機的燃眉之急就是要給這些難民提供基本的生活庇護,以及更加正規的遷移方式,過去半年多,已經有2500多人死於逃難的路上。而這波難民潮的根源在於敘利亞內戰,IS這一極端組織的擴張進一步震碎了中東脆弱的政治秩序。雖然奧巴馬要退出中東,但是難民潮則意味著中東還沒有能力靠自己形成一套穩定的安全框架。美國的「孤立主義」只能讓歐洲不斷為中東的混亂買單,最終會讓美歐之間的紐帶經受考驗。難民潮,不僅是一場人道與人權的災難,也是國際政治的重大危機。這個危機,絕非歐洲可以獨力承擔,而是需要全球範圍內的共識與合作。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03: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