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天津媒體人廖晨霞:我是天津人,我有話想說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8-20 13: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天津媒體人廖晨霞:我是天津人,我有話想說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專題:天津突發大爆炸 新聞快訊總匯
  廖晨霞

  昨天是天津爆炸逝者「頭七」,濱海新區等地斷斷續續下起了雨。如同這陰霾的天氣一樣,爆炸發生后輿論場上有關天津的一些誤解也令人壓抑、煩亂、喘不過氣。作為一名普通天津市民和普通媒體人,有些話我不吐不快。如果說得不對,請大家諒解。

  有人說,「天津沒有新聞」。作為天津的媒體人,這種說法聽起來挺委屈的。12日晚爆炸發生后的整個通宵,我在我供職的報社見證了同事們確認消息、記者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日報官微轉發第一條消息、早上八點半才簽出第一塊版……前線發回的53條信息填滿無眠的夜,記者傳來的語音疲憊、顫抖,圖片講述的傷痛力透紙背,讓人瞬間失去語言的能力;天亮后,新媒體的同事擔起重任,滾動更新傷亡數字、現場情況、路況、滅火、救助和大氣數據等最新信息,同時還要針對網路上的一波波謠言闢謠、解惑。在消防員與火情賽跑,醫護人員與死神賽跑時,天津的媒體人也在和謠言、和真實賽跑。

  也許我們在網上「搶眼球」做得不夠快,但我想說,新聞報道需要去蕪存真,負責任的媒體要做的不光是及時確認和披露數字,還要甄別謠言和事實,給出災后處置、救助傷員等方面的信息和方案,這都需要時間。而在官方輿情應對遲緩、本地媒體所能利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只能承受指責忍受奚落,這或許也是一種為了靠近真相的「逆行」。我們也許做得不夠好,但我們從未放棄,我們拼盡了全力。

  有人說,新聞不要煽情。作為媒體人,我同意,但也必須說我理解。當你面對嚴重負傷死裡逃生的消防員清醒后第一句話是「火滅了沒有」時,當你得知家境富裕的18歲戰士在父母反對下堅持加入消防員隊伍而最終在事故中犧牲時,當你面對從北京遠道而來做志願者、一人就能扛起傷員的19歲姑娘時……你會發現這些故事應該被記錄下來,他們應該被銘記。記者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因為他們離得更近,情感也更細膩。當然,感動不等於放棄追責,流露情感不會忘記理智,天津不拒絕眼淚,但不止有眼淚。

  有人說,天津不需要感動。但我想問,為什麼不呢?事故發生后,塘沽甚至市區居民自發奔向現場,用私家車接載傷員送醫,車燈照亮的街道甚至被外地媒體誤認為是市民連夜出走;13日凌晨2時50分,血液中心即已發布搶救所需應急血液準備情況,同時公布獻血點和預約電話,隨後凌晨4時20分,登記預約群眾超過百人,不到7點鐘獻血市民已在各獻血點排起長隊——大災后的天津,面對的不是血庫告急而是血庫告滿;還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志願者源源不斷,發布需求信息后10分鐘內救援物資就已得到解決……這一刻天津人沒有旁觀者。這就是天津人,或許前一秒還在因生活中的某些不如意罵街,但下一秒大災來臨時他們選擇樂觀直面並熱心地伸出援手,面對謠言他們也擔心也質疑,但轉身就會在朋友圈轉發闢謠、散發正能量的帖子。面對這樣的天津人,為什麼我不感動?

  大雨倏然而停。作為一名普通天津人和媒體人,我想說,希望大雨能夠洗去這幾天來現場和輿論場的陰霾,但願災難帶來的殤痛能夠換來徹底的追查、長久的警醒、城市的進步以及市民的長久平安。▲(作者是天津媒體人)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 ... .html#ixzz3jKTI6MEc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21: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